城市道路设计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时间:2022-09-15 02:06:20

城市道路设计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摘要:文章根据我国城市道路的绿化存在的问题和绿化设计原则来说明了城市道路设计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城市道路绿化应该根据当地绿化环境进行设计,做到美化市容,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主要问题;影响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我国城市道路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绿地景观雷同,缺乏整体设计,街区面貌大同小异,城市道路景观缺乏个性、地域性;强调园林美化和观赏效果,忽略了植物的生态保护功能和道路养护的特殊要求;只注重路界内和近期的效果,对整个路域范围内物种的逐步恢复和自然演替考虑较少;植物品种单一,忽视了植物的异质性、地域性、适应性和多种植物的共生性;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导致物种不适应当地环境逐渐死亡,影响绿化的整体的效果;在城市道路环境景观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中,不能将各种道路要素有机统一,形成完整的风格形式;在体现自然与城市文化方面更显得薄弱,道路的主题与设计特色表现贫乏等。

可以说,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中的道路绿地景观建设,是在有限宽度的绿化带中,放置了最宽的道路,仅仅解决了道路交通功能,而忽略了道路对于自然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人文历史等一系列建设的要求。

2.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原则

2.1 体现道路绿地景观特色

道路绿地的景观是城市道路绿地的重要功能之一。一般城市道路可以分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商住区内部道路等。城市主次干道绿地景观设计要求各有特色、各具风格。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还要重视道路两侧用地,如道路红线内两侧绿带景观、道路外建筑退后红线留出的绿地、道路红线与建筑红线之间的带状花园用地等。

2.2发挥防护功能作用

改善道路及其附近的地域小气候生态条件,降温遮荫、防尘减噪、防风防火、防灾防震是道路绿地特有的生态防护功能,是城市其他硬质材料无法替代的。规划设计中可采用遮荫式、遮挡式、阻隔式手法,采用密林式、疏林地、地被式、群落式以及行道树式等栽植形式。

2.3道路绿地与交通组织相协调

道路绿地设计要符合行车视线要求。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在弯道外侧的树木应沿边缘整齐连续栽植,预告道路线形变化,引导行车视线。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范围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2.4道路绿地树种选择要适合当地条件

首先,要适地适树,根据本地区气候、土壤和地上地下环境条件选择适于该地生长的树木,以利于树木的正常发育和抵御自然灾害,保持较稳定的绿地效果,切忌盲目追新。其次,要选择抗污染、耐修剪、树冠圆整、树荫浓密的树种。另外,道路绿地植物应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提倡进行人工植物群落配置,形成多层次道路绿地景观。

2.5道路绿地建设应将近期和远期效果相结合

道路树木从栽植到形成较好景观效果,一般需要十余年的时间,道路绿地规划设计要有长远观点,栽植树木不能经常更换、移植。近期效果与远期效果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周全安排,使其既能尽快发挥功能作用,又能在树木生长壮年保持较好的形态效果,使近期与远期效果真正结合起来。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道路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路线设计,然后是线形、路基、施工组织的设计,这些环节都会对城市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设计人员应从主观上考虑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尽可能在设计中避免起环境破坏、污染。

3.1城市道路选线

城市道路选线应针对路线所处区域的不同环境特征,结合地形、地物,对各个环境保护对象进行不同的设计。

对于一般城市道路,应尽可能减少占地拆迁,制定合理的征地拆迁安置行动计划,考虑拆迁给相应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道路应尽可能的减小对阻隔出行、交往的影响;对于有水源和湖泊地段,要考虑道路对水流天然走向的影响,以及路面径流对饮用水源以及水体的影响,还要考虑施工对源头以及水体的影响;对于有森林和自然保护区地段,要考虑高填、深挖方路段对自然景观、植被的影响,尽可能避免减少多山体切削,减少植被破坏。

3.2.线形设计

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立交以及各类出入口的线形设计应能使汽车匀速顺畅地行驶,设置平面交叉、环行线路时应做渠化设计,环境敏感点附近路段,避免设置急弯、陡坡、爬坡车道等,宜采用较高平、纵线形设计指标。

3.3.路基设计

应根据城市道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按照就地取材的原则,对取土、石、砂砾料的料场,应考虑其开采方式、位置、数量等对环境的影响,路基综合排水系统应与原有排水系统协调。3.4.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应充分做好施工便道的调查与设计,采取预防措施,使施工作业产生的粉尘污染达到最小,采取临时工程措施,确保施工地段排水畅通,限定噪声高的施工机械或设备的作业时间,沥青混合料拌和厂的位置应远离居民区,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或减缓对环境空气、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

5、城市道路道路材料选择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道路材料的生产、道路施工、道路运营过程中都可能对城市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在设计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材料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合理选材。

混凝土材料是城市道路建设最主要的材料之一,其生产需要消耗自然界中的矿物质资源和能源,并排放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的温室效应气体,增加了城市环境的负担。

5.1.混凝土材料对环境的影响

(1)消耗大量自然资源和能源。混凝土由砂石骨料和水泥制成,其主要原材料为天然矿石,开采这些矿石会造成自然景观的破坏,改变河道位置,造成水土流失,烧制水泥还会消耗大量的能源。

(2)排放出CO2等有害物质。在制作水泥时,其原材料中的石灰石会分解放出大量的CO2气体,造成了城市温室效应。

(3)生产与施工工程造成城市公害。在混凝土的运输与施工过程中,不仅要消耗大量能量,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噪音污染。

(4)非透气性、非透水性造成城市生态系统失调。目前城市表面80%以上被混凝土路面和建筑物所覆盖,缺乏透气性和透水性,雨水长期不能渗入地下,升高了主城区的温度,形成“热岛现象”,使城市生态系统失调。

(5)循环利用难度大。混凝土材料由多组分构成,解体时循环利用的难度较大,成本高。

5.2.新型道路材料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传统的混凝土存在着诸多危害城市环境的缺点,所以人们开始开发和采用环保型混凝土来进行城市道路的建设。

环保型混凝土具有比传统的混凝土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更好地满足道路结构的力学性能、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年限要求;降低生产和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能够较好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实现非再生性资源的可循环使用。

6、结语

总之,城市道路的设计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重大,只有在这一环节充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或方案,才能为后期的道路施工和运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做到城市道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确保城市道路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浩,谷康,孙新旺.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探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 下一篇:谈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与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