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状态下的高中生个性审美教学

时间:2022-09-15 10:58:26

理想状态下的高中生个性审美教学

21世纪的美术教育面临着“世界信息化”的挑战,还有来自艺术方面的艺术创作方式、传播手段和艺术体验方式日趋多样化的挑战,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我责无旁贷迎接这些挑战。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应遵循高中生的年龄个性特征进行施教,我在研究、思考中产生了理想状态下的高中生个性审美教学。

一、现代高中生个性审美现状分析

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个性特征,有利于教师实施有效快捷的教学方法。当代的高中生是在蜜罐泡大的一代,个性特征明显,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价值选择趋于个人本位,相当关注自我本身,持有现实、坦率的态度,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思考冷静、成熟、灵活而理性;理智感进一步加深和分化,出现“崇拜”现象,美感也倾向于丰富和个性化,开始喜欢一些经典作品。他们精力充沛,喜欢时髦、刺激,喜欢轰轰烈烈,富有活力。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观念的不成熟,对于美术作品的写实风格,学生产生认同感或迷恋于写实的技巧,逼真的形象或希望了解画中的内容情节,而不进入真正的欣赏,若面对表现性,写意风格的作品,与学生的审美经验就有一定的距离,从而既有新奇感又与原审美心理有抵触的矛盾状态。这些变形怪异的造型,强而冲突的色彩,大刀阔斧的笔触等都不能引起学生真正的审美反映。认为自然、顺眼的就美,或者是特别的有个性的就美。以上的现状分析,让我把握住了教学的高度。

二、激活思维,引导学生在美术中学习

以往的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面对着精致漂亮的图片、美轮美奂的经典石膏像,竞是一脸的茫然,对美“熟视无睹”,发现不了美,体会不到美,感受不到美的熏陶,更谈不上为美而感动。因此,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讨论审美问题,也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美学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是对于“美”下一个定义。人们可以在许多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意义上谈论“美”――雄壮是美,但纤柔也是美。纯净是美,但非纯净――即“多样统一”仍是美。苏格拉底也曾说“美是难的”――这就是说定义“美”是难的。因此,就可放心、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为什么我觉得不美的作品是优秀的作品?”“现代艺术为何看似荒谬?”“中国画为何是寥寥几笔,如此简单?”教师的提问是激发引导性的,“什么是美?怎么才美?为什么美?你能读懂经典美术作品吗?生活中的美与美术作品有什么联系?”诸如此类的问题会促使学生展开不成熟、不够完整的讨论,并渴望在美术的学习中得到审美升华需求和美好熏陶,从而使艺术教育可以防止学生产生庸俗的美感及引导他们崇尚高雅审美的作用得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也就实行了“带着问题学”的教学方法。

把美术作为一种文化学习,让学生理解艺术是世界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力量,艺术品是世界人民创造、为世界人民所享用的。就像为全民族及全人类服务的忠诚战士――在艺术圣殿璀璨辉煌的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和毕加索等人的伟大经典之作,给人类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通过美术文化的学习,学会运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认识美术活动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社会、美术与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加深对美术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理解美术文化,尤其绘画的文化内涵,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发展,真正起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

三、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让学生懂得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生原有的欣赏水平是像和不像;好看与不好看;赏心悦目的就美或者就是崇尚现代流行艺术,而不能正确地进行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美术课在强调时代性的同时,强调理解优秀的民族艺术,并尊重世界美术发展的多元文化。就东西方的绘画形式而言,中国画和油画,作为两条教学主干线进行东西方的文化比较、融会贯通加深理解,从中国画与油画的艺术特点、风格中领略到美学的意境,而获得审美知识。比如:在教师引导欣赏中国写意画中,就让学生理解中国写意画鲜明浓郁的民族风格,完美独特的表现形式,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画面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美学思想。我们可以从造型、笔墨、气韵、意境这四个方面来领悟其中“美”的所在。写意画强调“神似”在“形似”之上,中国画大师齐白石曾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阐述了“似”与“不似”的辩证关系,要求画家以艺术规律处理生活现象,在似与不似之间追求艺术的真实。为此,画家常常有意地“歪曲”自然形象,在“不似”中去追求艺术的“似之”。这种“歪曲”与“不似”是画家刻意追求的意境之所在。这个教学过程要贯穿艺术观念和美术术语的学习和运用,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辨析良莠不齐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思潮,致使学生对中国画引起真正的审美反映。在进行美术鉴赏时,要给大量经典的美术作品供学生赏析,它有助于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品位,使他们知道经典美术作品在人类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中的地位和价值。其所以是经典的也就在于它的表现形式,采用的技法,精神内涵都是最优秀的,是作品所产生的那个年代审美取向的典范,代表着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最高艺术水准,所以它是永恒的,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个性发展,使学生成为他自己。提醒学生流行的并不一定都是好的,有的往往也可能是最容易让时间忘记的,是缺乏生命力的。教师应当遵循审美规律,不要代替学生感悟和认识,但也不可能让学生把哈姆雷特变成孙悟空或者基督山伯爵,而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开展讨论,让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为培养学生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从自然美不同于艺术美入手,教育学生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1.它必须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创造物。2.它必须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愉受,即具有审美价值。有学生以为,凡是优美的事物,就都属于艺术,这种看法没有区分优美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而自然美尽管可以是艺术的对象,却绝不属于真正的艺术本身。太阳下绚丽多彩的鲜花、绮丽的晚霞、海上日出等等,大自然的这些作品都是十分优美的,但它们却不配称作艺术,因为它是自然界朴素的美,而不是经过审美提炼的艺术美,它们不是人类的创造物。自然的美是人发现出来的。单纯的自然美,至多只是消极的,潜在的美。它只有经过人类的陶熔铸炼和再创造,才能升格为艺术的美。从而由自在的朴素美,转变为高雅的艺术美;由偶然的美,变成必然的美。由瞬发的美,变成永恒的美。尽管自然美在数量上无限的超过艺术美,但在质上却永远低于艺术美。正如黑格尔所说:“自然美低于艺术美”。这也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的一条很好的教学途径。

四、实现理想状态下的高中生个性的审美理想

理想的美术教学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实施多元化的美术教学,使得学生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陶冶个性情操,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同时,尊重并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化。既拓宽了想象力空间,又能促进思维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发展,增强了自我表达意识,学会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美术学习的成果。通过以视觉艺术为主的艺术交流,架起与他人思想和情感沟通的桥梁,以至达到理想状态下的高中生个性的审美理想。

作者单位:广西北海市第七中学

上一篇:在转角处“激活”课堂 下一篇:试述非英语交际形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