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困境

时间:2022-09-15 10:35:54

如何突破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困境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当前高中语文教学进入了困境,教学问题层出不穷。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成绩提高慢等状况的出现,本文主要探讨导致教学出现困境的原因,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困境;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把语文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教育阶段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科目,也是一门重要的科目,在培养学生情感,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教学问题,使语文教学陷入困境。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进程中的应有之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认真分析导致教学出现困境的原因,并认真寻找解决方法,走出困境。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出现教学困境的原因

1.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

教学方式是导致教学困境的主要原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的影响,把自己定位成传道授业者,这种角色定位并非错误的,其实这也是教师的主要工作。但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播和灌输,主要表现为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这种“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主宰着整个课堂。在此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虽然有助于知识的大量传授,但是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地位,甚至成了接受知识灌注的容器。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兴趣不高,语文教学效果不好。

2.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动力,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付出时间和精力学习,这个动力就是兴趣。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忽视现代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仍然固守传统,用陈旧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忽略学生的心理状况,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导致学生缺乏学习语文课程的动力,在课堂上不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习效率不高,使语文课堂教学陷入困境。

3.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习没有捷径,但方法是有的。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会大大降低学习效率。然而教师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要多读、多背,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导,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削弱了学生的信心,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更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突破语文教学困境的建议

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应对教学中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解决教学问题,走出教学困境。

1.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灌输式教学阻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抑制了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面对这种教学状况和新课改的要求,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参与课堂创造机会,使课堂教学成为互动的过程。首先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起着指导课堂教学的作用,教师要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例如针对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习生字词、语法知识时,可以采用直接讲解法,让学生快速记忆;在学习散文等现代文时,则要用引导法或者问题法,侧重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感悟。其次,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师生关系紧张的课堂必然不是师生互动的课堂,因此,教师要注意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只是师生关系,更应该是朋友关系,教学实践证明,在师生关系和谐、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中,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兴趣是一个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个永不过时的话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明确说明了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高中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具有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要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教师要设计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举例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其次,教师要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使课堂教学犹如一潭死水,学生自然对课堂教学缺乏兴趣。教师要丰富教学形式,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可以设置“课前十分钟”作为学生的展示时间,学生可以在此时间内进行任意表达,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讲故事、朗诵、演讲等活动,这样不仅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并且可以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的表达和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用提问、答疑等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师生的互动,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教学。最后,营造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是一门情感性的学科,内容是丰富多彩,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世界中的美。教师要善于进行情境的营造,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利用背景介绍、图片、音乐、布置简单的场景等方式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愁绪。

3.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法指导,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进行教学。例如对于诗词赏析、现代文阅读、写作等题目都是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方法,并且在平时进行相关的训练。另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前预习、独立思考、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做读书笔记等习惯。同时,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相互监督和自我监督。

总之,面对高中语文教学困境和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有探索和实践精神,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积极改进教学形式,转变教学思想,及时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上一篇:高中英语阅读技巧浅谈 下一篇:浅析如何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