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纤纺检测业同质化问题?

时间:2022-09-15 09:50:10

如何破解纤纺检测业同质化问题?

现下,中国检验检测机构众多,服务能力参差不齐,检测服务同质化问题较为突出,差异化服务便成为众多检测公司脱颖而出的杀手锏。在刚刚结束的Intertextile秋冬面料展上,《中国纤检》记者采访了一些参展的纺织品检测公司,看其近年来的检测服务,有哪些特点?创新服务上又有哪些突破?

服务:百花齐放

差异化服务,是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提及的一个话题。在以提供服务为主,机构众多的第三方检测业,更需要实现差异化服务,形成自己的特色。

中纺标(北京)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斌介绍,“最近几年,整个行业处在一个洗牌过程,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都有提高。如今,产业集群越来越分散,中纺标产业集群配套建设也在逐步实施,本地化服务尤为重要。”

他认为,本地化服务不仅是在技术层面,一些细节上也能显现。李斌强调:“尽管互联网已能够提供远程服务和相关技术手段,但本地化服务仍不可或缺。不同区域对标准、技术要求不一样,划分也越来越细分、越来越严,变化速度也很快,需要给企业不断去讲相关要求,有变化就要去提醒。如果出台法规,没有提前告知他,会导致他很大的损失。”

中纺标还十分重视终端企业反馈,尤其是大企业的反馈。目前,中纺标不仅提供测试服务,还为企业提供内控服务。从前企业的流程是,设计师先选款,做出产品出大货,再做检测,一旦产品不合格,就没有办法调整。因此他们把原有流程做出调整,帮助企业建立内控实验室,让面料先过检,再出成品做检测。“快时尚品牌,需要整个上游的全方位配合,所以我们会帮企业把过程反向来做,让设计师选好面料暂不打样,先丢到实验室检测,合格了再设计打样。这样不会产生不必要的浪费。这时再交给检测机构来测,相当于内控实验室前期做了过滤,又节约一些成本。”李斌说,

一般来说,实验室接到一个样品时,会先和客户确认再做检测,但客户如果因为一些事情无法确认时,就会影响检测进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为解决这个问题,专门建立了大客户规则服务,省去了来回操作的麻烦。“在与客户合作时,我们就已先把客户规则建立了,双方会先达成协议,事先和客户沟通好要求和报告所需提供的信息,当客户把面料寄来时,即使没有委托单,也能直接安排面料检测,效率会更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上海)检测中心销售经理许盛琳说。

提到服务上的延伸,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上海)检测中心市场经理侍君告诉记者:中纺联这些年在服务上做了许多探索,除大客户规则,大货检验也是中纺联新开发的服务项目。大货检验在欧美国家比较流行,和国内只做面料检测有很大不同,近两年才被国内公司重视。唯品会就是以大货检验为主,也是我们去年主推项目。大货检验有全检和抽检,全检是每一件都要检测;抽检只抽出若干件进行检测。很多大品牌都有自己的验货员,但成本很高,委托给第三方可以节省成本,而且我们是中立的,能够保证报告真实性。

跨世纺织品检测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澳资背景的轻工业产品检测公司,展会上,记者采访了跨世纺织的董事大卫・博特。他对中国市场非常看好,一直在中国市场投资,他认为中国是他在看过许多国家后,认定为目前最好的市场,他相信检测行业的未来也在这里。大卫・博特还向记者介绍了跨世纺织在服务上的一些特色:“我们给自己定位为中小型外资公司,服务相对灵活,主要集中在纺织品检测。在服务上,我们比较重视细节,尽量以客户的方式思考,了解他们需要什么,再看我们能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我们还会跟更年轻一些的公司接触,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学习更新的东西,和客户一起进步。在澳洲,我们也经常应客户的要求,到百货商店里看他们最终产品质量,给客户一个反馈;假如我们不能帮助客户,就会直白地告诉他我们无能为力,坦诚相告也是澳洲人的特点。”

竞争:创建优势

在检测机构充分竞争的现在,各家机构在差异化服务角逐上,逐渐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做到无法取代。

李斌告诉记者。“我们不是做完测试不合格,就告知不合格,而是把不合格的典型,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这是其他实验室没办法做到的。”中纺标上级主管单位,纺科院最大优势是它几十年的技术积累和科研力量。检测只是开个药方,药要怎么抓,还需经验判断,这也是中纺标的核心竞争力,其他机构没法模仿。事实上,质量好与坏不是检测机构检出来的,而是整个上游环节积累造成的,过程的改善才能导致结果的改善。“我们可以在任何节点去改善,当然,我们只是间接改善质量,不是直接改善,因为不是检测把质量提高了。”李斌说。

就在前不久,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检测中心柯桥面料馆,接连举办10场活动。据了解,柯桥面料馆是中纺联在柯桥、盛泽、西瞧、石狮四个纺织面料集群地,开设的其中一家,并设有办公室和实验室,这是中纺联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面料馆是为服务面料商设立的,也是为双方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此外,一年一次的纺织服装质量论坛,也通过会上交流为客户规避了风险,据许盛琳介绍:每届质量论坛,都会组织业内专家、标准起草人、流通领域负责人、工商和质监部门相关人员,以及服装面料品牌,一起交流探讨。尤其工商每年几次大型抽检,有哪些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去规避这些风险,都会被提及。

服装品质溯源平台,也是中纺联今年新搭建的平台。在今年春季面料展时,记者采访过有关平台的相关内容,许盛琳告诉记者:“春季面料展时,平台才搭建完成,还没正式运行,通过这段时间的运行,我们已经有了成功的案例。”

据悉,目前中纺联服装品质溯源平台,通过扫描二维码,不但能看到服装的质检报告,还能看到品牌官网,甚至是这款服装可以搭配当季的哪一款鞋和裤子,为客户提供搭配的配套销售。“今年我们还主打功能性检测,比如防水、透湿、防紫外线、抗静电等功能的检测,还申请了专利。现在,很多商场里的品牌会打着抗菌产品或防静电产品的概念,但这些产品如果没有做过检测,就无从证明到底有没有这些功能。”许盛琳说。

价格:谁是赢家

当前,传统中低端服务供大于求,造成检测服务同质化的同时,对第三方检测最直接的冲击就是价格战。展会上,记者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采访。

大卫・博特认为,在价格战里,你永远做不了最便宜的那个。我们的价格也不会是便宜的价格,因为服务很重要,所以价格上基本保持在中等,因为要维持利润,有了利润,才能更好地服务客户,才能在测试能力上投资,用附加值服务吸引客户和我们合作。那种纯粹只打价格战的公司,可能提供不了更多带有附加值的服务。

“中纺联的宗旨是不打价格战,以品质服务为主,客户如果因为价格走了,最后也可能为其他原因回来,因为他发现,价格便宜的机构,没办法在技术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会经常出错,在速度上也没有保证;虽然便宜,但也有这样那样的意外。我们在检测前,会给客户进行详细讲解,打价格战的机构,生意也许会好,但他未必会讲解这么多,服务也会相对简单,结果是明明做了检测,仍然在市场抽查中出现问题。 ”许盛琳说。

而在李斌看来,价格战是必然的,它是由竞争不充分到非常充分,再到白热化这样一个过程,是每个行业的必经之路。“价格战是因为大家都绞尽脑汁,把所有手段想遍了,最后不得已的行为。正常情况下,大家是不愿意用价格战的。当危及生存,短期内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时,就会用价格战抢客户,但洗完牌就好了。在欧洲能叫得出名字的检测机构,也没几家,而我国的机构却数量众多,不洗牌规模效应也出不来。很多小机构在一个地方服务能力太有限,对一些大企业是不匹配的,他需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甚至是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小机构不具备这种服务能力。”

上一篇:利用英语报刊促进阅读教学的探讨 下一篇:无声的世界给孩子们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