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会课学生话语权缺失的表现及原因探析

时间:2022-09-15 09:18:34

班会课学生话语权缺失的表现及原因探析

[摘 要]班会课学生话语权是指学生在班会课中所具有的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见解的权利,但它在当前班会课中存在缺失现象,如话语行为的被动受众、话语主体地位不平衡以及话语表达服从权威等。影响学生话语权缺失的因素主要有:学生话语权意识、班主任带班风格、社会传统文化和班级课堂气氛。

[关键词]班会课;学生话语权;缺失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主要阵地,班会课面临以下境况:班会课在很多学校虽被列入课程表,却往往被排斥在正式课程之外,进而被边缘化为教师的“一言堂”“批斗会”“自习课”……班会课游离于正式课程之外,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彰显,他们的话语缺少生命力,他们也缺少话语权。

一、学生话语权的内涵

说话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人类通过话语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同时话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可以相互传递信息和感情。后现代主义学者福柯提出了具有广泛而深远影响力的“权力―话语理论”。他认为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没有发言权。哈贝马斯认为“语言为文化分析提供了钥匙”,而学校和课堂场域又是一个“语言充盈流淌的世界”,话语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权利,对学生表达权的保障和对表达内容的尊重理解是对学生最为根本的尊重。

班会课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旨在探索和解决班级中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民主管理班级和实现自我教育的全体成员会议。班会课是学生参与的班会课,其中学生的声音至关重要;话语权是学生彰显主体意识和权利保障的有效途径,班会课则为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班会课学生话语权是指学生在班会课中所具有的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见解的权利。学生的话语权是通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地位的获得而确立的,它本是学生应具有的权利,可是由于教育的某种“异化力量”,学生的话语权屡遭侵犯。

二、班会课学生话语权缺失的表现

(一)沉默的大多数――班会课话语行为的被动受众

在调查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班会课上全程保持沉默,很少或几乎听不到他们发出的声音。沉默的状态不是一片静寂,无声也是话语权的一种表现形式。班会课中沉默群体的存在更需要关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话语剥夺、有效控制和意识内化,将学生控制在沉默或被沉默状态,学生大多情况下都只能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没有权利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所以,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学生在课堂场域中是沉默的。

班会课本应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的过程,但是,中国文化传统“师本位”“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和“官本位”的管理思想造就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话语霸权,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缺少表达权。

(二)为什么是你――话语主体地位不平衡

在一堂完整的班会课中,话语的言说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如果把班会课看成一出戏,那么自然少不了表演策划人、主持人、表演者、观众,只有他们之间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场表演。由于班级场域内个体所占有的社会资本不同,处于话语高位的教师和处于话语低位的学生占据着不同的位置和角色,话语的生产会按照一定的程序控制、挑选、加工、分类,话语权体现的是权利运作的过程。

1.无论班会课的形式如何,总导演依然是班主任。学生在班会课中话语权被封闭在一元化社会里,表现为“被教师控制的共识”,而不是“协商的共识”。班主任作为总导演,被赋予了指导和控制整个班会课进程的权利,有责任分派表演中的角色以及每一角色所使用的个人前台。

2.主持人的遴选遵循一定的原则。主持人负责控制整个班会课的顺利进行,自然串连每一个环节,保证班会课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同时主持人还拥有一定的权利,如制定合适的讲解内容,选择上台表演的同学,引导和控制班会课的发展方向等。但是,并非所有学生都可以“有幸”担任主持人。调查显示,每堂班会课的主持人大多为班级里成绩优异者、班级干部、团委干部、有特殊才艺者,那些沉默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能担任班会课的主持人。

3.被规训的主角和配角。班会课中主角和配角承担着传递表演的职责,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围绕着班会课主题来展开。主角与配角的产生是经过严格挑选的,因为表演者不仅要在整个互动过程中表现出自己声称的各种能力,而且还需要在互动的某一瞬间表现出这种能力。在班会课正式搬上前台之前,多次的演练和彩排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和主持人就会介入进来,“共谋”和“协定”班会课的方方面面。“预审”的时候,学生的话语构成必须受制于教师的判断定位,只有如此,才能获取“发言”的资格,才能与教师的言说相互协调构成统一的话语空间。

(三)戴着镣铐跳舞――学生话语表达服从权威

课堂是一个充满规训的场域,班会课中学生的话语权受到各种规训的压制。学生的话语不是随性而为的,而是具有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和标准。一般而言,课堂教学中教育者的话语体现国家意志和专家学者权威话语,教师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代表者,承担着传承社会文化、传达社会意识形态的责任。

一方面,班会课的主要形式主要集中于总结归纳式、自主讨论式、专题报告式三种较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班会课演变为班主任的讲坛,而非学生的舞台;另一方面,班会课的主题着重于学习方法教育、励志成功教育、人生规划教育三种严肃而刻板的内容,缺失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除学习以外的能力的发展,学生觉得索然无味,班会课演变为规训的场所而非精神的家园。

三、班会课学生话语权缺失的原因

班会课中学生话语权的缺失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学生的话语权意识、班主任带班风格之类的直接影响因素,也有社会传统文化观念、班级课堂气氛等间接影响因素。

(一)学生话语权意识

在个体权利表达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话语权的争夺成为各个阶层利益表达的关键。而学生作为未成年的公民,多数是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少年,他们的声音显得格外弱小。与教师相比,学生处于不对等的下位。未成年学生由于社会化程度还较低,自我辩解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还不够,他们对自己权利的了解有限,对有些问题的认识还很模糊,权利意识淡漠。

(二)班主任带班风格

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学生工作的全面负责人。班主任在班级组织建设与班级管理中扮演着多种角色,行使着多种职能,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由知识结构、教学观念和人格魅力组合而成的班主任带班风格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学生在班会课是否有权利发言,学生话语是否被尊重、被关注,直接取决于班主任的带班风格。

(三)社会传统文化观念

在我国的传统社会,儒家思想的道德传统“明人伦”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古代教师的地位与天、地、君、亲同等,人的个性独立和人格尊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人们把单方面的服从作为人生伦理道德的一条重要准则。教师服从学校、学生服从教师,学生是教育链中的最末一节,其地位无从保障,这使得学生的话语权利缺乏生长发育的土壤,继而遭到削弱并最终缺失。

(四)班级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的相互作用的心理环境的总和,它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对课堂的参与度,也影响学生在班会课中话语权的音量大小和影响力度。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师生间和生生间的互动更加积极,从而促使学生的话语表达更加自由和自发。

四、结语

针对当前班会课中学生话语权缺失的现状,我们倡导学生自主开展班会课,运用交往和对话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冲破对话语自由的桎梏和压制,实现话语权的回归。师生在对话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达成默契,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生成或建构对客观世界的理解,使班会课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学生在班会课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促进了个人的完善,把学生逐渐培养成为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实现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 仇丽君.论学生话语权的回归[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8).

[2] 何森林.中学课堂场域背景下学生话语权缺失探究[D].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学位论文,2008.

[3] 庞妮.沉默与表达:学生课堂行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美〕欧文・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85.

[5] 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16.

[6] 阚维.谁的声音?为何而说:学生话语研究概述[J].教育学报,2009(2).

[7] 闫旭蕾,孙承毅.试析语言:学校教育的“编织物”――一种语言视角下的教育社会学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4).

[8] 黄伟.教学对话中的师生话语权――来自课堂的观察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6).

上一篇:美国中学生涯教育探析及启示 下一篇:关于《计调业务与管理》课程本科教学改革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