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5 08:46:45

功能性胃肠病的临床观察

【摘要】功能性胃肠病是胃肠道气机升降出入运动紊乱引起的一种疾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可起到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

【关键词】功能性胃肠病 疏肝解郁 理气止痛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08-01

功能性胃肠病又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功能性消化不良(FD)具有上腹疼、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病因的一组临床综合症,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病程超过一个月。欧美流行病学调查,普通人群中消化不良症状占到19―41%,在我国医院胃肠专科门诊,大约有50%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一个值得关注的情况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如胃镜检出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患有幽门螺杆菌(HP)感染,但HP根除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并未改善。由于没有特效药治疗,这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需要相当高医疗费用,同时涉及发病人数众多,这已成为社会一个重要的医疗保健问题。

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增大,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起发病机制中医认为气机升降、紊乱是起根本,胃以“通”为用,以“降”为顺,常常与精神因素、心理因素有关,并且在诊断上和胃肠器质性病变难以鉴别,临床上较难确诊,本人结合临床病例,总结出诊断一套中医治疗方法,先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42例。女性病例29例,年龄组35――55岁,男性病例13例,年龄组35――50岁,病程1个月――1年。

① 临床表现:上腹部胀,胃脘痛,恶心厌食。早饱反酸,睡眠障碍,忧郁易怒,情绪不稳定等。

② 胃镜或肠镜等内镜检查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未发现食管炎,无上述疾病史。

③ 实验室:B超、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胰及肠道等器质性疾病。

④ 排除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精神病及全身性疾病。

⑤ 有精神创伤史及生活或工作压力等诱发因素。

1.2、 疏肝解郁,理气剂组成,醋柴胡15g、黄苓9g、半夏9g、党参12g、甘草3g、陈皮9g、厚朴12g、苍术9g、枳壳12g、白芍12g;加减:胃脘及两肋胀痛甚加郁金9g、制香附15g、醋元胡15g、川栋子12g;大便干、舌苔黄腻,加:大黄9g、青蒿9g;厌食、恶心,加:焦三仙15g、加炒莱菔子9g;睡眠障碍,加:合欢花12g、夜交藤15g、龙齿20g。

1.3、 疗效标准

1、 治愈无临床症状,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1.4、 病案举例

张某,女42岁,近一年生活压力大,情志不畅,出现厌食、恶心、胃脘痛、腹胀、易怒、情绪不稳定、舌苔厚、脉弦数。查胃镜未发现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X线、B超,排除了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病变。无遗传疾病给予疏肝解郁理气剂加香附、郁金、焦三仙、醋元胡、川栋子,疏肝解郁理气剂,口服一周。

二治,情绪稳定,疼痛厌食症状改善,去黄苓,减香附、郁金药量,口服两周,症状缓解,改服逍遥丸、香砂养胃丸治疗半月。

体会:功能性胃肠病是胃肠气机紊乱引起的一种临床疾病,中医认为胃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结合临床表现可归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病理机制由气机升降功能紊乱所导致,服用“疏肝解郁理气剂”用醋柴胡疏肝解郁,陈皮、半夏、枳壳、厚朴理气除道,白芍、甘草柔肝止痛,苍术、党参燥湿健脾,使脾胃运化有数,气血通畅,元胡、郁金、香附、川栋子、大黄、焦三仙、加炒莱菔子,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消食,诸法合用,疗效满意。

笔者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配合应用灵芝菌合剂,是因灵芝菌合剂含灵芝多糖、三萜类、多肽类、生物碱类、甾类化合物、呋喃类等多种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的综合作用对机体具有综合调节能力,如降低机体应激反应从而达到减少免疫反应侵害;改善微循环,防止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减少,有利于溃疡炎症的修复;抗炎、调节胃肠运动力及粘膜分泌能力,这对胃肠炎症和神经自主调节显然具有重要意义。

功能性胃肠病增加基础药物的治疗方法,有效地提高了治愈率,是整体治疗观念的一个验证。笔者认为提高损伤能力和损伤的修复是当前医疗事业的新思维,这种方法应该坚持探讨下去,即注重机体调节能力又要配合特异性治疗药物,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芪黄颗粒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60例 下一篇:多发性骨折45例患者的急诊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