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时间:2022-09-15 08:16:03

福建厦门创新管理模式促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厦门市教育局建立了片区管理制度,每个片区有1至2所省级示范幼儿园或市优质幼儿园,让它们承担片区民办园、农村园的培训与管理任务,并与这些幼儿园共同发展,共同成长,推动了全市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记者从厦门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了解到,近年来,由于外来人口急剧增加,以及前些年公办幼儿园建设的滞后,厦门仍有大批幼儿需要就读民办园,全市目前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园300多所。如何做好这些幼儿园的培训与管理,成为新的课题。现在,厦门城区基本上所有的公办园都承担着对民办园的培训任务,公办园已经成为民办园的进修基地。公办园还承担了协助区教育局对民办园进行管理的职责。

在厦门海沧区,实行一名公办幼儿教师负责一所民办园的包干制度,要求公办幼儿园教师定点到民办园开展环境创设、区域活动、主题课程等方面的业务引导,帮助民办园按照标准、规范办园,以提高办园水平。这就意味着,每所民办幼儿都有固定的公办园教师负责指导。

如何保证民办园愿意接受公办园的指导和管理呢?对此,厦门市各区教育局都建立了相关的激励与考核机制,以保证这项工作顺利进行。以海沧区为例,区财政每年设立250万元专项扶持经费,结合民办园的评估情况,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帮助民办园发展。而片区内的中心园,除了承担培训任务,还要担负管理职能,他们为本片区内每个幼儿园建立专门档案,记录这些幼儿园的教学、保教、安全和卫生等情况。而这些记录则成为年终对民办园进行考核的依据之一。这就意味着,民办园必须配合公办园,按照相关规范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另一项激励机制是,如果民办园每提高一个等级且参加分级收费制度,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助。海沧区民办教育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海生说,这项制度使民办园从硬件和软件上都有了自我提升的动力,而要在软件上提升,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这让他们把跟着公办园学习变成一种自发和自觉的行动。

公办园教师要承担自己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帮助民办园,如何保证教师有积极性来完成这些任务呢?对此,各区都把片区管理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公办园教师业绩考核的内容,公办园教师要晋升职称,必须完成相关片区工作。同时,各区还建立了相关奖励制度,如思明区建立片区管理奖励、教师奖励基金制度,对在片区管理工作中积极跨校指导的骨干教师进行奖励。有了这些激励与考核机制,公办园教师参与片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高了。

现在,厦门岛外各区都建立了由镇街中心幼儿园管理和指导辖区内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班)的管理体制,实行镇中心园的“五统一”管理模式,即经费统一管理、教师统一调配、工作统一考核、教玩具统一配置、办园质量统一评估。

上一篇:筑巢引凤 辐射引领 下一篇:福建:以“教学主张”引导中小学名师实践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