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得好”不如“落实得好”

时间:2022-09-15 06:51:11

目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依然充斥着课堂。不少教师依旧认为教师讲得好学生就学得好,其实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事实上,教师讲得好不如课堂落实得好。

通过课堂观察,我们发现: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总有一部分学生游离于讲课之外,就是在听讲的学生中,也总有部分学生眉头紧皱,似懂非懂。而在听懂的学生当中,又有多少学生能动手做对呢?这样下来,能真正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就很少了,课堂效率可想而知。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必须摒弃“满堂灌”,认真抓好课堂落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一、落实“课前常规积累”

学即模仿,习即重复。学生要想将在课堂上学到的人为割裂的知识点变为自己的知识,需要整体建构,需要重复出现。所以在课前2—3分钟,教师要把之前学过的与本节课知识相联系的知识、方法以知识框架构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不间断地温故知新。采取的形式可以是游戏、猜谜、竞赛、抢答等。

二、落实独立自主学习

独立学习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没有独立学习的合作是低效的合作。合作是学习的一种需要,不是必须要安排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高效课堂必须建立一种机制让独立学习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和规范。其中有两个环节尤其重要,一是确保独立学习的时间,一是确保独立学习的反馈。一般而言,独立学习的时间不应少于“三学”(独学、对学、群学)的五分之三,并且,要安排一次小组反馈。

三、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小组一般由前后桌4位学生组成,同小组的学生在学习程度方面互相搭配。开展合作学习,教师需要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压缩集体讲授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当堂合作学习的时间,这是合作学习的保障;另外,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坚持先学后教,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先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指导独立完成学习内容,再小组合作解决“个体问题”。对于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也称“小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间互相质疑释疑;对于全班所有小组都无法解决的问题,也称“全班问题”,教师要进行引导点拨,力争让学生自己获得正确的答案。

四、落实课堂练习

研究表明:师生课堂时间最佳结构比为0.8,即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占用时间之比为4:5。以一节课45分钟为例,保证当堂练习时间不少于15分钟的课堂训练底线。要将课堂练习落到实处,教师还应注意一下几点。

1.课堂的双重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个新知识的理解、新技能的形成、新方法的掌握至少要经过两次类似训练。第一次是模仿性训练,第二次是巩固性训练。模仿性训练分“尝试和纠错”两步。让学生先将例题的解题过程用纸遮住,而后通过“偷看”部分或全部解题过程,学会正确的解题规范与思路。在尝试练习步骤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提供新的题目再进行“尝试”,并通过学生板演,教师或“学科小先生”指导,进行个体纠错。在完成了纠错步骤之后,教师再组织进行类似的例习题“巩固”训练。巩固训练要少而精,要针对学生尝试训练中的弱项进行强化练习。

2.最重要的练习完成于课内。过重的家庭作业不仅增加学生负担,而且效率极低。为此,教师要让学生把最重要的基本练习在课堂上完成。课外以布置对所学内容的体验与反思性作业为主。如对所学内容的系统总结(知识构建)、方法的梳理、题型的整理归类。

3.加强笔头练习。口头表达是掌握知识的初级阶段,笔头解答是形成能力的高级阶段。教学实践中,用学生的口头替代学生的笔头,是常见的教学误区之一,也是低效课堂产生的原因之一。课堂练习既要重视口头表达能力的练习,更要坚持笔头解题能力的练习。凡是能够用笔头练习的,绝不以口头练习来代替。

4.发挥课堂练习的批阅功能。教师和每个学生都要准备一支红笔。待课堂练习完成之后,教师首先批阅提前完成的小组长的练习,其他同学找小组长批阅,而后,教师重点批改特别需要帮助的“学困生”的作业。

五、落实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既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批阅及时反馈,学生要及时纠错、及时反思。

六、落实课堂教学的双重标准

教师应对不同学习程度、学习习惯、思维特征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要求,制定多重的评判标准,给以正面的、激励性的课堂评价。如对教学的进度要求、深度要求、广度要求要因班而异、因生而异。在完成课堂练习与课外作业布置中,教师也要提出不同的解题规范要求、速度要求,忌用同一衡量标准去评判不同的学生。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让书香课堂更加实效 下一篇:浅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误区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