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发接后阶段击球角度特征分析

时间:2022-09-15 05:51:53

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发接后阶段击球角度特征分析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八名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在美网和澳网比赛中发接后阶段的击球角度特征进行分析,找出世界优秀男子网球选手在不同的场区击球时击球角度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网球 击球角度 男子网球选手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90-02

球员在球场上的主动变线即击球角度的变化在比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尝试分析优秀男子球员在发球接发球后在不同场区击球时击球角度的变化规律。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纳达尔、德约科维奇、费德勒、穆雷、索德林、伯蒂奇、费雷尔、梅尔泽在澳网和美网比赛中的击球角度特征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网球击球角度特征方面的资料,为本文提供参考依据。录像观察法:本文选取的比赛录像资料均来自于澳网和美网,笔者对所选录像的击球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数理统计法:对通过观察录像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从繁多复杂的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定量分析。

二 结果与分析

1.第三拍击球角度特征分析

首先,横向分析球员在第三拍击球角度的变化,由于在前场位置击球的样本量比较少,因此对前场暂不做分析。经统计,无角度的击球分别占中场和前场所有击球的29.31%和38.05%,可见在中场和后场第三拍的大部分击球都存在着击球角度的变化。在中场和后场击球时,除了中路的正、反斜线变直线的使用率较低和中场中路的正斜线变反斜线的使用率较高外,其他击球角度的使用率基本是均匀的。这说明发球方在第三拍击球时更多时候会根据来球的不同变化选择不同的击球角度和方向。

进行纵向分析发现,无角度变化的击球分别占45.15%、30.57%和43.03%,这说明在第三拍击球中无论是左路、右路还是中路都有一半以上的击球存在角度变化。左路和右路的击球角度使用率基本一致,中路击球的角度使用率最高。由于左路和右路是边线附近区域,来球有一定攻击性的情况下,将球按原来路线击回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击球方式。而在中路时,击球的角度比较大,可以充分利用角度的变化来调动对手移动,并且在中路的击球隐蔽性比较强,使对手很难判断击球的线路,因此在中路时击球的角度使用率比较高。

2.第四拍击球角度特征分析

由于在前场位置击球的样本量比较少,因此对前场暂不做分析。从第四拍在中场和后场击球角度的变化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后场和中场无角度变化的击球分别占53.17%和24.14%。因此后场主要是以无角度的防守型回球为主,而中场主要是以改变击球角度的进攻型回球为主,特别是反手位的斜线变直线在中场的使用率为34.48%。这是因为对方的回球越浅,己方选择击球的角度越大,当对方进攻己方反手时一般在斜对角站位,而由于来球比较浅,这就使得己方有更多的空间优势发起进攻,而斜线变直线时击球角度最大,并且从击球到球落地的时间最短,这样可以打乱对手的节奏并调动其大幅度移动,迫使对方在移动中击球并出现较大的空当,这样可以直接得分或为下一板的进攻奠定基础。

从纵向分析来看,左路、中路和右路中无角度的回球分别占57.8%、40.22%和54.69%,比第三拍的无角度使用率要高10%左右。这是因为不改变来球方向,把来球按原路击回是一种比较低风险的回球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化解发球方第三拍的进攻优势,对于转入相持阶段至关重要。

3.第四拍后相持阶段的击球角度特征分析

首先从击球时在场上的横向位置来分析相持阶段击球角度的变化。前场、中场、后场无角度的使用率分别为28.83%、34.41%和50.99%,呈现递增趋势,也就是越靠近后场角度使用率越低,而越靠近前场角度使用率越高。这是因为越靠近球网,击球选择的角度越大,在比赛中一旦有中前场的浅球出现,球员通常会积极上网并进行大角度击球。经统计,无论是在中场还是前场,中路大角度(包括正斜线变反斜线和反斜线变正斜线)的击球使用率最高,中场和前场大角度(正斜线变反斜线+反斜线变正斜线)的使用率分别为29.03%和27.83%。

从击球位置的纵向划分来分析,发现中路和右路的无角度回球使用率基本一致,分别为43.78%和44.62%,而左路的无角度回球使用率最高为55.92%,这是因为左路通常为球员的反手位,一般为球员较弱的一侧,因此在反手位球员一般不会轻易改变击球线路,以免带来自身的失误。在中路击球时正斜线变反斜线和反斜线变正斜线的使用率最高,分别为16.06%和12.59%,这是因为这两个击球角度是中路最大的变线角度,从空间位置上可以很好地调动对方移动,迫使对方在移动中击球。在右路击球中,正手位的斜线变直线使用率要高于直线变斜线使用率,其原因同上。

三 结论

从击球站位的横向位置来看,越靠近球网,无角度的击

球使用率越低;在中路击球时大角度(正斜线变反斜线和反斜线变正斜线)的击球使用率越靠近网前使用率越高。从击球站位的纵向位置来看,在左路无角度的击球使用率要高于中路和右路;在左路击球时反手位的直线变斜线使用率高于斜线变直线;第三拍和第四拍后的相持阶段在右路击球时正手位的斜线变直线使用率要高于直线变斜线,第四拍则相反。

参考文献 [1]黄颛.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硬地比赛中击球线路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上一篇:基于“从做中学”理论的游戏化教学设计 下一篇:子网掩码与子网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