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写能力

时间:2022-09-15 04:47:48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写能力

摘 要: “认”与“写”已成为识字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认”是先决条件,“写”是必要过程。识字教学是多层、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及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也就是说,在教学中不仅要教“认”,而且要教“写”。“认”是先决条件,是基础,“写”是必要过程,是“认”的延续和发展。认和写有机紧密地结合,是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怎样才能使这些刚上学的学生将这些比较枯燥的字认得清、记得牢、写得美观大方,而且能正确运用呢?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识写能力 识字法

识字是阅读和表达的基础,是学生读写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人的一生中,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是最大的,大约要学会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要求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正确地书写运用。这些识字量,在一、二年级就要掌握1200多个,占小学识字量的一半。由此可以看出,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新的课程标准对儿童识字提出了“学会”和“会认”两种不同的要求,体现了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特点,这有利于学生尽快、尽多地识字,为尽早进行阅读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写字教学的要求,把写看得无足轻重,一味追求写字的数量,简单化地要求学生每个写五遍、十遍。而学生为了摆脱教师的惩治,就随便乱画一气,凑满规定的字数就上交。这样,不但失去了“认”、“写”的意义,而且滋长了马虎、潦草的不良习惯。因此,“认”与“写”已成为识字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认”是先决条件,“写”是必要过程。识字教学是多层、多因素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及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等。也就是说,不仅要教“认”,而且要教“写”。“认”是先决条件,是基础,“写”是必要过程,是“认”的延续和发展。认和写有机紧密地结合,是提高低年级识字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刚上学的学生将这些比较枯燥的字认得清、记得牢、写得美观大方,而且正确运用呢?在多年的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我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中国汉字分为四类,即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和形声字。一、二年级学生学的字按结构分为两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独体字大部分是象形字和会意字,合体字大部分是会意字和形声字。在教学中以形声字为多。

在教独体字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识事物简单的特点,采用形象的教学方法,把事物原来的样子临摹到黑板上,看像什么。学生看懂图意后,再写出这个字,如日、月、网、刃等。笔画稍多的独体字,如“鸟”可以形象地告诉学生哪里是鸟头上的翎毛,哪里是鸟头和鸟身。“、”是鸟的眼睛。采用这样的教法,学生很乐意学,且学得很有趣味。在一、二册掌握了大部分独体字的基础上,再去学习三、四册出现的合体字时,就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这时就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合体字的教学。如用讲故事法、肢解字形法、比较法、偏旁法、猜谜法、熟字带生字法,下面就具体说说这几种识字法的应用。

一、讲故事识字法

这类方法是把生字编成一个故事来学,如一个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边有棵树,他就靠在树上休息一下,这个字就是“休”。又如“闻”:有人听到门外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听一听。再如教认“游”字时,我和学生这样讲:“一个小孩一个人在长方形的水池里游泳。”这样就纠正了长期以来孩子们爱把右半部分写成反文旁的错误,而且使学生记得牢。

二、编顺口溜的方法

如教“碧”可以说成:“王老头,白老头,共坐一块大石头。”这样学生既可认得字,又可记住结构。

三、肢解字形识字法

有些字看起来笔画繁多,学生一见认为难记、难写,可如果把这些字分开来记,就显得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如“鼓”字可分为“十”、“豆”、“十”、“又”;“赢”分为“亡”、“口”、“月”、“贝”、“凡”。有些字既可以肢解,又可以在肢解的基础上体现这个字的意义,那就更容易识记。如“熟”可分为“享”、“丸”、“灬”,可释为丸子放在水里煮,发出香味就是“熟”字。

四、比较识字法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像,但字义却相差很大,怎样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来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青、蜻、清、请、晴、睛,这些字分别在二、三册中出现,就可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教认写、组词,从而易记。

五、利用学生自身现有的资源――肢体语言识字

如教“左”、“右”二字时,我问学生:我们吃饭的时候是用左手还是右手把饭送进嘴里的呢?师生做出吃饭的肢体动作,学生齐声说右手。这时我说:“对!所以‘右’字下边是个‘口’字。”利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在动中集中注意力,在动中理解抽象的汉字,在动中体验识字的乐趣,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有自主识字的表现,激发学生识字后能阅读的自豪感。

六、偏旁识字法

这种方法是在学生学过部分合体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了解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后,采用的方法。如木字旁:大都是与树木有关联的字,如松、柏、桦、树等;代表与水有关联的字,如海、河、湖、洋、清、波等;代表与动物有关的,如猫、狗、猪、狐狸等;多与人手有关联的字,如:提、挑、抬、担、扛等。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大体知道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就有了认字的积极性、主动性。有些字即使没学,也能大体知道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但也有个别字形旁与字义不符,如学习“牺牲”这个词,学生知道字义是指为正义事业献出生命,但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这两个字是牛字旁呢?”引导学生查字典得出“牺牲”过去指杀牛、羊等来祭祀活动,学生马上就理解为什么这两个字是“牛”字旁。

七、猜谜识字法

猜谜语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识字形式。中国汉字很多都可成为一则谜语,如果把它们变成谜语,通过猜谜语来认识生字,巩固所学的生字,则既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比较的能力,更可有效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如让学生猜:一字十一笔,无横又无直,学生问孔子,孔子说无味――淡。又如“半个月亮”、“会少离多”,再引导学生说,如先说“三个人坐到太阳上去了”是什么?“寺庙上面长根竹子”,等等。这样学生则兴致勃勃地猜,并且互相讨论、分析,比较字形,直到猜出谜语。老师出谜学生猜、学生出谜学生猜的过程是学生乐于参与的过程,学生在出谜、猜谜的过程中把握了字的特征,找到了识字的规律,不仅进一步巩固了生字,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体现了主动学、玩中学的教学理念。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成功的低年级识字教学法。

八、相互认读,巩固生字

在学生对生字都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再让学生了解生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可以进一步巩固生字,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和表达能力。如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印有本课生字的包装盒、包装袋、卡通图片、画报或标签拿出来,从中找到生字并读出来,然后相互交换认一认、读一读、说一说,等等。

九、阅读中识字,巩固生字

大语文教育观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创造力的培养及人格的完善。拓展阅读和学科整合不仅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发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创新提供可能,因此,我在每堂识字课的最后都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儿歌、故事让学生阅读,以此使巩固生字与提高阅读能力相得益彰。

识字课堂是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借着天赋的好奇、好动、好问,在现实生活这块语言大环境中识字,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让学生渐渐体悟汉字的美和语言的丰富多彩,鼓励他们随时随地地主动识字,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样就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低年级识字教学要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尽早完成独立阅读的识字量,以达到提高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目标。

上一篇:多媒体手段在高中线性规划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构造数学模型,巧解三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