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建设要讲究科学

时间:2022-09-15 04:37:01

城市园林建设要讲究科学

培根曾说过:“文明的起点,开始于城堡的兴起,但高级的文明,必然伴随着优美的园林。”的确,随着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生活要求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已成为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近年来,许多城市把建设“园林城市”放到了工作的重要位置,而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城市生态有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为强烈的愿望和更高的积极性。最能改善环境的永远是绿色,绿色是城市永恒的主题。把绿化作为城市园林的首要任务之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讲究城市园林的科学性。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一、适当培养草坪装饰

草坪有铺展平面广泛、绿化见效快等特点,在覆盖黄土层、高速路面的护坡固土、净化水源等方面有着树木难以替代的作用。它可以装饰广场、美化小区。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规定园林城市人均公共绿地应不少于6平方米。绿地是构成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草坪建植中,选择适当的草坪品种是关键。它可以有效减少由于盲目引种、反复建植及低水平管理所造成的浪费。在选择草坪草种和品种时需注意两点原则。

第一,即所植的草坪需要与气候环境相互适应性原则。每个城市的气候环境是不尽相同的,而不同品种的草坪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这就要求在选择草坪和草种时需与当地的气候环境相适应,不可盲目行事。

第二,即优势互补及景观一致性原则。这要求各地应根据建植草坪的目的,周围的园林景观以及不同草坪草种和品种的色泽、叶片粗细程度与抗性等,从而选择出最适宜的草种。而草坪作为园林绿化的底色,与景观的搭配也十分重要。

草坪在城市园林中有绿得快、绿的多等众多优点,但城市园林建设还必须量力而行,因地制宜。我国目前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不算高,不可盲目与西方发达国家攀比。近几年兴起的草坪热,各大城市都曾有过,只为“美观”而砍树种草,终因其管理维护成本太高而纷纷流产,不光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极大浪费,也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这个教训是深刻的。

不久前,北京市政府为其绿化工作定下了“多种树,种大树”的基调,今后的绿化将突出“林荫型”绿化,不再大面积种植草坪,可见在城市园林建设,必须以种树为主。

二、大力推广树木种植

科学实践表明,一个国家森林覆盖面积在30%以上就可以避免一些旱灾和水灾。可见树木可以调节气候、净化污水,还是“天然的消声器”。到了盛夏,大树的树冠不光可以避荫,还可以滤掉紫外线以减少太阳黑子剧烈活动对人身体的损害。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很多树木被砍伐,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大,植树造林,绿化家园,已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内涵、树立城市的良好形象、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的有效手段。

目前,全国许多城市也都认识到树在城市园林中的重要性,一些城市甚至提出了“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造生态园林城市”的口号,北方某市提出将“全面实施生态型园林城市建设”,一年要植树35万棵;滨海某市则把城市建设总目标定位于“森林型生态城市”,而且在近期将投入两亿元“邀请”50万棵大树进城。这种主观愿望也许是好的,但违背自然规律。因为成年大树可塑性降低,如果水土不服,加上移植技术不过关,管理不善或跟不上,极易赞成大树的迅速死亡。而且移植大树的来源是农村、林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是以牺牲农村生态环境为代价,得不偿失。从根本而言,植树造林,园林绿化是恢复和建设城市生态环境最有效的措施。但古人亦云“十年树木”,发达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建设“森林型生态城市”,也是经过几十年才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对待生态城市建设上,不能简单靠移植很多大树,必须遵守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地方政府应该有个科学的长远规划。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最好不要搞“大树进城”,而应建立乡土苗圃基地,只有建设城市本地的苗圃基地,才能避免移植大树破坏乡村的生态环境,同时又防止了“大树进城”较高的死亡率,有利于城市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三、城市园林的发展前景

城市园林建设的目的是美化人的生活,陶冶人的情操,因此,在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人为本。我们在对城市美化加以整体规划时,必须以乔、灌、草相结合,建成“立体绿化格局”,即下层种草,中间层是灌丛,最上层是乔木,其中树木所占总体比重不少于70%的布局,应将生态功能放在首位,并从基地实际情况出发,降低绿化成本。

城市园林建设要讲究科学方法。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实现城市园林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政府在统筹规划时,应进一步加大下作力度,全民动员,形成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为广大市民营造美好的居住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阴凉。

上一篇:荆州:实施“五八三”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 下一篇:营造增长极地 拓展县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