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1:58:20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

[2]曹华同林设计走向深绿时代[J]湖南林业,2004(10):11.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

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

[2]曹华同林设计走向深绿时代[J]湖南林业,2004(10):11.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

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

[2]曹华同林设计走向深绿时代[J]湖南林业,2004(10):11.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一城市园林设计中文脉的设计原则

城市园林设计中文脉的设计应当因地制宜,首先考虑自身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并在此基础之上遵循如下原则。

(一)历史延续性原则

每一个城市的园林都与所在城市的时空坐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的演变过程中,城市的园林就像是一个城市的记忆锁链,通过不同的景观与设计,将新的时代信息注入到历史信息的体系中来,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特质”,从而使得历史在客观上得以承载和延续。而这种“风格特质”又会由于地区、民族、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的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和内涵,从而使得城市园林在整体的“风格特质”上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

(二)空间延续性原则

由于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文化特征,风俗习性等,客观上使得城市园林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的需要。相对于建筑物本身的细部来说,园林的结构形式更加能够彰显本身的特色和风采。因此,“若要保持园林在总体层面的历史延续性就必然要具有相应的空间连续性。只有做到了在局部空间和整体空间的连续性才能够体现园林在整体层面的历史延续性”。这就仿佛江南小镇蜿蜒曲折的小路,虽然狭窄,但却总能够将行人的视线收拢并引向远方,让人在不知不觉中不断转换视点,随着脚步的深入而走进曲径通幽的古镇深处,对于游人的心灵也是一种洗礼和启迪。

(三)传统连续性原则

传统的连续性原则是指人们的心理传统。主要包括传统的价值观念、文化风俗、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习惯与所存在的实体环境共同构成了园林的基本特征。城市公共艺术的设计者们尊重这种传统的连续性原则就是要保护公园里面人们真实的心理习惯与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公园当中的实体环境及历史风貌和人们的传统心理及历史的记忆都很好的保护起来,并让文脉得到实质的传承和延续。

(四)景观的多样性原则

园林景观与园林功能的多样化相互映衬,体现了人们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城市园林里面的景观设计更要遵从这一趋势而采取多样性原则。一方面,由不同心态的群体逐渐沉淀为一种统一的变化规律,风貌上展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可以影响其它景物功能美的塑造过程,形成艺术审美的渗透作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的客观实体功能的内在要求,使得园林内部的建筑结构、材料、技术等因素能够遵循总体要求而达到恰到好处的功效。

二城市园林设计中文脉的调研方法

在一座城市园林的设计过程中,文脉的调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座园林的文脉调研方法和节奏,是园林设计者在设计之初就必须给予慎重考虑的部分。

(一)公园的定位

作为城市园林的设计者的首要工作就是依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城市的园林分为街区旁绿地、带状公园、专业类公园、社区公园和综合类公园等五大类。而每一类园林根据自身性质和规划要求不同又可以分为更多小类别。不同的类别的城市园林兼具弘扬不同的城市文化的责任和使命,对城市文脉的表达和阐释当然不尽相同。例如历史园林,它需要承载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当中的重要节点的重大历史事件,并通过恰当的方式彰显其内在历史价值,如中山陵、武侯祠。而著名的公家园林或者私家园林则是以历史为背景,开发本身更加注重整体城市的文化内涵。而综合性质的园林则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在闲暇时间里赏心悦目,游玩喜乐的功能。

(二)文脉的调查

由于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历史文化特征,设计者调查初期一定要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地考察和探访,深入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要素、历史渊源、人文轨迹、、民俗风情等要素,从而将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总结为最能代表其文化特征的标的,并体现在城市园林的设计之中。设计者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历史文献,去领略前人关于此地的建设和记载;通过实地勘察、实体调研来亲自深入一线。同时,也要在调查中进行多方询问和沟通。注意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制定好调查计划和调查工作地图,为园林采取合理的规划设计内容和开发建设模式打下基础。

(三)文脉的选择和定位

正如前文所述,根据不同性质、功能和服务对象,设计者在确定一个城市或者区域的文脉因素之前,首先应该确定所要建设的园林的性质和定位,然后将注意力落脚在本区域最具有历史文化性、最具有文化亲和力、最具有人文代表性质的文脉元素上。设计者首先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时空特征,比较分析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从空间维度来讲,这种维度的比较分析就是将文脉元素放在更加广阔的区域进行解剖和对比,经过综合分析后找出在全区域范围内具有独特性质的一两个文脉元素;而从时间维度来讲,本区域的文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经济和文化的演变进程而不断涌现出来的最闪耀、最独具特色的元素即为最重要文脉元素。

(四)最终的突破

文脉的本身就意味着传承和发展,重复和复制无异于饮鸩止渴,唯有延续和创新才能突破一线生机。要想让一个城市的文脉在继承中发展,在延续中创新就必须做好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创新工作。若是在旧有的工厂车间、古城遗迹、城市废墟、废旧工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主题公园要注意对过往文脉元素的继承和发扬,在部分的保留原址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和改造。例如,有些城市在废弃工厂的工业用地区域上面进行改造和建设,利用废弃的工业厂房和车间来呈现新的文化景观,用新颖的建设手法获得具有创新性质的效果。这种就地取材的设计原理一定要将景观与旧有的遗迹进行融合,使得两者的设计体系和规模建设相得益彰,切不可设计出孤立绝缘的突兀的建筑体系。

三城市园林设计中文脉的表达空间

城市园林设计中文脉的表达空间非常的广阔,它既包括城市园林的表达内容与表达方式,又不仅仅局限于此。无限广阔的自然风光与风情万种的人文情怀都可以是城市园林广义的表达空间。

(一)城市园林设计中文脉的表达内容

城市园林所要表达的具体内容包罗万象,作为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城市园林建设规划需要承载以下内容:

1自然环境“城市园林的设计必须在自然环境的规划方面体现出自己的特色和韵味,城市园林设计对于文脉的表达要充分考虑当地独特的因素”。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结构都需要加以调查和考虑;当地的光照时间,空气湿度、河流流向、植被特征、动物种类等要素更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和考量。

2历史人文任何的园林和设计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土壤中成长起来的,都会与以往的社会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园林艺术是一个城市历史的延续,现代园林的设计必须也一定会与以往的城市建筑、文脉风格合二为一。对于传统园林的借鉴更多是需要设计者们广泛地引用历史片段,通过历史片段的重新组合,达到崭新的艺术效果。例如,中国的古典园林当中经常会采用层峦叠嶂的山石和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苏州的拙政园的多处景观就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移步换景”的园林设计理念和造园技术;西方的古典园林当中经常出现的平台、喷泉、壁泉,法国巴黎的拉德芳斯广场的水面和折线的距离以及广场的植被设计。这些设计与传承都在一定程度上承接了古人设计理念并且与新时代的城市氛围巧妙融合。同时,现代设计师门需要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较为深刻理解和感悟,并以此作为现代精神的创作基点,充分考虑时代的需求和特征,在此之上运用现代设计的表达手法进行创作和设计。

3传统工艺众所周知,民间传统工艺品是人们采用不同的原材料经过特殊的造型技术和工艺处理后所形成的具有特定使用价值和美学价值的陈设品的总和。由于各自属于不同区域、不同的历史进程、不同的民俗民风,民间的传统手工艺品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工艺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科技特征的总体性体现、包括雕塑、绘画、舞蹈、戏曲、书法、刺绣、陶瓷、泥人、脸谱等。这些工艺品不仅可以从视觉上进行欣赏,又可以让游人身体力行的体验和感知,不知不觉中将历史文化的特色融入其中。

4自古以来,宗教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而著称。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为四大宗教。各种宗教的信徒众多,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文化产物之一。并成为城市园林文脉的设计规划中需要重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宗教的寺庙甚至成为了游客经常观光朝圣的首选之地,如的拉萨的甘丹寺、楚步寺、布达拉宫、河南郑州少林寺的大雄宝殿、立雪亭等。因此,城市园林的设计师们在设计一些具有宗教色彩的园林或者建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宗教建筑或者道具中借鉴其中具有典型意象的符号和元素,提升整体的设计品位。

5神话典故城市园林的规划与设计过程中,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经常拿来作为具体景观的意象元素进行引用。不仅让人们缅怀了这片热土上曾经的一些灵魂人物的光荣事迹,还增加了主题园林的趣味性。北京的“三山五园”当中,有很多古代人物的雕塑和壁画,供友人学习和欣赏。在西方,这种方法依然普遍存在。例如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古代的巴比伦花园当中到处都是关于“神”的雕塑和壁画,体现了“人类”对于信仰的尊重。

(二)城市园林设计中的文脉的表达方法

通常来讲,根据不同的需求,城市园林中文脉的表达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借鉴:是指在对其它的艺术文脉完全尊重的基础上,从传统艺术、建筑、构筑物、手工艺品之中借鉴一些形式语言,挖掘城市文化的特殊性,并使之发扬光大。

2保留:在城市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历史文化的积淀彰显着一个城市的品位和质感。在园林设计当中需要适当地保留历史的痕迹,例如:园林、厂房、房屋、古寺、雕塑、陵墓、牌坊、碑文等,以此来触摸历史的脉络和把握城市的走向。3修缮:即是修补和修复。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各种园林和古物难免遭到破坏和毁损,这就需要现代的园林设计者针对文物景观进行修复和修补,解读历史,延续文脉。

4转化:是指在原先的景观和形态的基础上,转化原有的建筑物的存在方式和结构,通过变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尽可能的达到保留原有结构形态的最终目的。同时,运用一些新颖的方式,适当转化使其拥有崭新的形式或者功能。

5重现:“在城市园林设计中,若能从日常的接触和访查中挖掘出场地原有的环境状况和历史故事,设计师将有机会进行历史再现”。这样,观赏者就能够从听觉上与视觉上充分立体的感知到场地的相关历史信息,更加充分的表达现代设计师对于历史的缅怀与尊重。综上所述,随着学界对于城市文化与公共艺术讨论的全面深入的发展,关于城市园林设计中文脉的探讨一定会越发深入,并终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1.1设计园林时只注重“时尚”

园林的建设是经过较长的时间沉淀积累下来的一种文化,既然作为文化,那么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随着文化的不同必定拥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风格。许多设计师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只为追求其美观程度,把园林的“时尚”放在首位,片面追求国际中园林的流行因素堆砌于场所之中,竟然出现在面积很小的园林中集中了日本、欧美、罗马的园林风格,这种方式不仅对环境造成了不协调的不良反应,而且这种设计并不能给人提供美感,而是带给人不伦不类之感。最主要的是这种设计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增加了碳的排放量,浪费了较多的资源。

1.2不能因地制宜的进行园林设计

园林本来就是以自然的形态存在的,所以在设计园林的过程中,应当依照园林的天然地形进行设计。而部分设计师在设计规划园林的时候并没有对这一点形成重视,他们没有观察园林建设场地的原有地貌,所以在场所规划时做不到因地制宜,而是随心所欲的建设创新,这样既加大了成本,又没能做出最好的规划。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大量的挖湖堆山,对植物进行不合理的移栽,这导致环境的承载力不足,碳排放量有增无减,使园林失去了它的原本意义。

1.3不合理的选择植物

通常情况下,不同植物其固碳能力有较大的差异,当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如木荷每年森林碳汇量高达15.73MtC,而马尾松却只有3.8MtC上下。由此可得,若想改善城市环境,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就需要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合理的选择植物,这就需要对各个植物的固碳能力全面深入地了解。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园林设计中,园林规范相关部门在植物的选择和搭配上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没有结合城市实际生态情况考虑,大大降低了园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难以实现预期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科学合理的选择以及搭配植物,在保证其景观效果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提升园林固碳能力,降低后期养护管理成本,不失为低碳设计的良策。

1.4不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

城市园林设计不可避免需要一些建筑材料,为避免其对城市造成污染,往往会选用低碳材料,其使用寿命长、可回收、使用时不会产生有害气体,是园林工程良好的建筑材料。但是在园林实际设计中,园林规划项目部门为了节省成本,甚至是中饱私囊,采购一些化工材料进行修建,此类材料再生性能差、使用寿命较短,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可见建筑材料选择的不合理,不仅可能提高工程的返工率,增加工程造价,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2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应用中的原则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中的大自然,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休憩场所,还能改善城市环境,吸碳放氧、减噪降温,那么如何将低碳理念应用于城市园林设计中,下文对此做了简单分析:

2.1坚持生态理念原则

在设计园林景观时,要对当地的文化特色做相关的考虑,将周边环境的要素作为设计基础,然后再进行相应的规划。这样就可以使整个大环境和园林环境互相协调。在种植植被过程中也要首先对当地的生态系统进行考察,植被的种植要符合当地的生态系统,这样才能使植被顺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较好的生长,并且发挥较好的生态效应。

2.2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在做园林的规划时,要根据园林所在的地区和地貌特点对园林进行规划,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园林的建造过程中应当本着从场地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的原则,并且在设想想要达到的景观时应当对原有的材料进行利用,这样就可以避免在长途运输的过程中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出来,损耗能源。

2.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选取建筑材料和规划园林的时候,要对材料的选取进行挑选,尽量选择能够重复使用,寿命长,可再生的材料,这些材料有助于更加低碳。我们在规划园林时,也因当不仅仅考虑眼前利益,追求一时之需,而是要立足长远,对园林的长远维护做考虑。

2.4坚持植物群落的营造原则

在选择植物时,多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植物,比如:垂柳,夹竹桃,木荷等。在植物的搭配过程中,尽量做到将不同品种的植物搭配后种在一起,让植物群落发挥功效,如:在种植高大的乔木时,用低矮的灌木对其进行搭配;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的搭配等。这种搭配方式不仅仅对生态效益形成了良好的保障,而且可以提升固碳,汇碳功能,还保证了景观的美感。

2.5坚持再生能源利用原则

在建设了蓄水池后可以对雨水进行过滤,过滤后的雨水可以用于景观植物的灌溉,用雨水灌溉景观植物,可以大大的减少地下水的开采量,并且实现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的目的。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公园的中心区有一个大型的下沉花园,可以对雨水进行回收,这些收集来的雨水足够供给花园的绿化,还及时的补给了景观用水和观赏水,把雨水的循环利用落到了实处。在我国面临水资源短缺的当下,我们把雨水的收集利用与城市绿地规划进行结合,对我国发展低碳园林有很大的帮助。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现代艺术涉及到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各种美术作品、城市建筑、工业产品、街边雕塑、甚至涵盖了生活中的种种行为艺术。它作为一种新兴的力量正在不断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冲击了人们的视觉,打开了人们内心对城市景观协调性和布局美的视野。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大量运用现代艺术的设计理念和手段,更会增加很多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地方。也是未来城市建设和园林建设的趋势所在。

2城市园林设计与现代艺术相结合

2.1具有美观的城市园林布局要让僵硬规矩的城市土地拥有现代艺术的美观,这是城市园林设计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内容。要根据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地貌分析,对城市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将现代艺术融入到城市园林的方方面面中,控制好城市的节奏和比例是提供城市美感的有利措施。

2.2具有个性情调的现代化雕塑如果说对城市园林设计的平面布局进行合理的划分就相当于对人体的黄金比例分割,那么相对应的人的精美五官就是现代艺术中的雕塑作品。在城市的街道中,总是树立着各种赋有线条美的现代雕塑,给城市带来一种新的审美情调和艺术魅力,这也与城市中的生态植物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平衡。现代化的雕塑让僵硬的城市土地变得柔软、富有活力,展现了园林城市的个性情调。

2.3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在现代艺术中,对立体格局和平面的把握尤为关键,对两者的综合运用让城市园林建设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与此同时,现代艺术不但可以为园林提供美的平台,也是在不断提高城市的设计风格和人们的生活品质,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积极推动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从宏观上说,现代艺术就是将形象艺术和抽象技术进行相互融合、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传统艺术美学的继承和发扬,在艺术语言和艺术形态观念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思想理念基础上,逐步影响着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和风格,目前,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城市形象发展不容忽视的因素。

3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的运用

3.1植物的现代艺术美植物是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基础环境与设施,通常根据城市的地貌特征采用香樟树、银杏树和梧桐树等。将其种植在城市街道的两侧,让城市更具有协调性和统一性,可以按照等距种植的原理进行灌木种植,让城市的生态平衡保持一定的活力,又能兼顾统一性和变化性。这样比一些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植物进行没有规律的杂乱种植,更能让人的心情获得满足与喜悦。同时,根据季节的不同对植物类型综合配置和管理也能提高城市园林的整体性和美观性。既可以在不同的季节种植不同的植物,让人们体会到其中美轮美奂的变化美,也可以在不同的季节都种植一样品种的植物或花卉,让人们赏心悦目。这种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对植物进行一定规律或依据的配置就如同现代艺术中的绘画艺术,能够对形态、色彩、形态等进行综合运用,将其蕴含的多样性和静态结构发挥的淋漓尽致,提高了城市园林设计的审美价值。

3.2建筑的现代艺术美城市建筑的不规则性和不对称性都是现代艺术中重要的体现,是现代艺术富有标志性的因素。例如关于汽车站的建筑有一种整装待发的态度、图书馆建筑经常呈现书本的姿态,这些形象的标志都是现代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体现。在苏州的城市园林设计中,处处都充满了对现代艺术和古典艺术相结合的精美建筑物,展现了立体布局和平面布局的相互统一,相互作用。两者间环环相扣,形成了不可多得的现代艺术之美。这样的建筑物不但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意识,更能促进城市的生态化发展。更好地发挥现代艺术为城市园林设计的作用。

4结束语

本文从多角度、多元化的方面对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包括城市的环境布局、空间布局、审美性等。这不但为城市的生态平衡提供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平台,更能提高人类的审美意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为构建现代化城市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园林是现代化城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因为城市园林有着极强的艺术性和表达性,所以,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城市园林设计是集诸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空间布局、材料应用、绿化等各个环节将它的艺术性体现得非常充分。城市园林设计是一个漫长、变化的过程,它的视角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发生相应的变化,逐渐向着人类生活空间艺术化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转变。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的实际能显著改变人们生活的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这2方面也是城市园林设计的核心部分,因此,好的城市园林设计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而且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但由于人理念的不同和局限性,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理想的效果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在设计中要把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科技应用到园林设计中来,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

2现代艺术概述

2.1现代艺术简要介绍

现代艺术也称为现代派艺术,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能够对其概念进行准确定义,只是通过把现在的科学思想和现代化的艺术思想,还有理性思想相结合,来体现现代化艺术的美感。现代艺术的内容由多个方面组成,包括立体主义、表现主义、野兽主义等。目前,现代艺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打破传统艺术思想的约束,将人们的现代文化相关特点融入进来,体现现代化特点。

2.2主要关系

现代艺术是把现代的文化特色融入到艺术中的新时代产物,现如今,伴随时代变化,人们开始把现代艺术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这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还有效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艺术是把现实和艺术结合起来,然后运用科学的方法、理念和理性的手法,把现代化艺术的特色表现出来,因此,现代化艺术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分不开的。此外,还可以对发展过程中的艺术资源展开研究。光效应艺术、极少艺术、动态雕塑、灯光雕塑是现代艺术最常见的几种现代艺术活动。(1)光效应艺术。是一种基于光心理学试验发展而来的艺术,艺术家们通过利用精确的仪器,改进艺术品的色彩和光效果,其代表艺术家有布里奇特·里列和瓦萨雷里。(2)极少艺术。追求艺术的精确性,主要以工业生产方式创作,作品一般是多个单元的重复,代表人物是贾德。(3)动态雕塑。主要代表人物有廷古莱、莱里。(4)灯光雕塑。这是雕塑的另外一个发展方向,使雕塑在光学设备下达到另一种效果,代表人物是弗莱温。

3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3.1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空间布局中的应用

一般而言,城市园林建设占地面积都会比较大,包括园林植物、园林建筑等很多内容。只有通过交错、层叠等方法合理布局园林中的建筑、山、石头、植物、水流等,才能不断形成空间上的层次。必须科学分析地势,合理、科学、有效地利用园林中的土地,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优秀的设计成果。在艺术中,空间布局由布局的美观性和布局的合理性2部分组成。用道路和水流造景,动静结合,给人们以舒适恬美的感觉。

3.2城市园林中的绿化设计

在设计园林绿化时,因为必须综合考虑园林设计效益和绿化植被的环境适应性,必须选择合适的绿化植物。用这些植物与园林中其它要素如山水、建筑搭配,不仅要满足视觉需求,而且还要注意发挥植物的色、味等。因此,设计者在绿化设计时必须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环境和历史特征,把情感和环境有机结合,让设计在空间上更加丰富。设计时为了美观,还必须设计植物在行竖、高矮上的搭配,还可以塑造多样的园林景观造型,如花卉造型、数目造型、草坪造型等。

3.3城市园林中的现代雕塑

现代雕塑有悠久的历史,它与文明基本上同时诞生。现在广泛应用在现代城市的园林设计中,雕塑不管从形式还是内容上来看,都在园林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形式上因其独特的材料和丰富的造型,会给人不一样的感受,人们可以从不同方位观赏,得到视觉上的满足,使人快乐。它的内容也同样丰富多彩,精神上也得到满足,让人感受到生活的乐趣,让人倍感愉悦。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1.1自然美自然美是中国园林设计之精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中国明朝著名造园家计成在《园冶》起首篇提出的中国园林创作宗旨,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学美观。这对园林创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园林创作不是简单的园林景观罗列也不是单调的植物堆砌,它是融入了生态理念的艺术美与自然美的有机结合。在这种设计理念下,运用艺术手法将造型美与自然环境不留人工痕迹地融合渗透在一起,充分体现自然的魅力,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美的质朴、清新是任何人工造景无法比拟的。面对现代化大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渴望逃离城市的喧嚣,在钢筋混凝土中寻找自然美感的回归。回归自然,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减少硬质景观,增加植物比重,尽量避免在设计中过分的人工雕琢。立足自然,重拾自然美,为人们营造一个亲近自然、返璞归真的原生态居住环境。

1.2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低碳”在园林中即是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眼下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沙尘席卷,雾霾频发,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低碳理念和环保意识已然渐渐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城市园林作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主要方式,如何在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与低碳环保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为城市园林设计的发展方向。不过,在目前的城市园林建设中依然存在许多非低碳现象,有些设计者目光短浅只考虑眼前利益,对低碳材料的长效性作用缺乏完善意识,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高碳原材料。这不仅有碍了城市人居环境的绿色发展,也不利于实现园林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因此,设计中应重视生态效益,大力发展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节能减排。在城市园林中,比较常见的新能源应用就是太阳能路灯照明。虽然材料投资成本高,但是后期维护管理费用低,而且没有电费,受益长久。此外,还应注意一些不必要的能耗,比如合理控制路灯高度,离地面过高或过低都是不适宜的。通过强化低碳环保意识,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构建绿色园林,实现城市园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设计者不断努力的目标。

1.3节约成本,经济适用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就是地域差异。地理、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的不同,造成了植物生长形态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城市园林植物的选种配植时,不可一味追求时尚,热衷于引种外来名贵树木,完全不考虑植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大多数外来树种价格昂贵、运输困难、成活率低、养护成本高、景观效果并不理想。结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得不偿失。近年来,很多北方城市纷纷效仿南方城市引进榕树(FicusmicrocarpaL.f.)、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银桦(GrevillearobustaA.Cunn.)。南方树种大多树形高大,生长周期快,景观效果好,而且四季常绿。但它们大多是喜欢高温多雨、空气湿润的环境。而北方城市四季季节变化明显,气候干燥,多风沙天气,自然、气候条件不能满足南方树种的生长需求。相对而言,乡土树种取材方便,免去长途运输,节约了运输成本,成活率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强,后期养护管理费用低。在城市园林的树种选择上,选用乡土树种是最为经济实惠的。乡土树种不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而且还彰显出了地域特色。所以说,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绿化中作用重大。我们应该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摒弃“”心态,优先选择乡土树种,充分发挥乡土树种的作用,凸显生态效应。同时还应注意在水源不足的地方,必须选择耐旱的植物,减少灌溉用水量,节约养护成本。在设计时,重视对原生大树的保护利用,适当保留原生大树,达到观赏效果。

2城市园林设计的人文化

2.1人文的内涵

人文是指人类文化中先进的和核心的部分,包括对人的尊重、爱护、关心,以及重视度。换句话说,人文就是重视人的文化[2],以人为本,把人的利益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人文关怀表现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即是按照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理念来指导设计方案。简言之就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作为园林的参与者,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以此作为指导设计的基本原则。

2.2城市园林设计中对于不同对象的人文关怀

城市园林设计是为城市中的男女老少设计的,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休闲、娱乐而设计。设计中的人文关怀要关怀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尤其是对特殊人群比如老人、残疾人、儿童的关怀,更要体贴周到、细致入微。人文关怀从关注弱势群体开始。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据推算,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达到2.48亿[3]。如何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更要在设计中突出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方便老年人的生活。由于各个群体的社会需求不同,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该针对不同的社会对象,从实际情况分析,给与不同标准的人文关怀。比如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变得虚弱,反应迟缓、行动不便,他们一般喜欢清静幽雅的环境;残疾人在身体或心理上存在缺陷,大多行动有障碍,生活自理能力差,心理上有孤独感、自卑感,渴望得到尊重;儿童生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危险的认识不足,自我保护能力差。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综合考虑、全面分析,不同群体区别对待,让人文关怀兼顾到各个阶层。

2.3人文理念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园林设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城市园林的任何区域都离不开人们的活动参与。我们常常会看到一片草坪中被人们走出了一条小路。我们在对这种践踏草坪的行为,指责批判的同时,设计者是否也该反思一下,设计中是否考虑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追求景观效果,注重园林形态美,是否与人类活动的方便快捷产生了冲突。当两者冲突时应该以谁为重?城市园林是为了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首先就应该考虑人的需求,以人为本,把人文理念放在首位。园林景观再美,失去其功能性,也就降低了价值作用,成为了一种摆设。

2.3.1植物绿化设计近年来,城市园林绿化中掀起一阵“草坪风”,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绿化面积提高了。但是乔木灌木的种植减少,树荫减少了,城市温度升高,尤其是夏季烈日下,老百姓走在街道广场上,只能头顶大太阳,连乘凉的地方都没有。而且一般的草坪绿地都不允许进入,只能用作观赏,让人可视不可达,阻碍了人与大自然的亲近。因此,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城市园林绿化中应减少草坪的使用面积,在选择植物树种时多选择阔叶乔木,它们的造氧能力强,遮阴效果好,有助于净化空气,可以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环境,让人感到身心愉悦。此外,为了解决城市园林树木中飞絮、落果造成的污染问题。应避免选择有落果、有毒、有异味、有刺激性的植物,在选择有飞絮的树种时要注意选择雄株。针对城市空气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选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污染物、降低噪声污染的绿色植物,以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们的身体伤害,打造宜居城市园林环境。

2.3.2建筑小品设计设计者在设计园林建筑小品时,通常只关注景观效果而忽略了实用性。人文关怀理念的融入,引导设计师把对景观效果的关注逐渐转移到对景观使用者的关注上来,使得景观的功能性更强,能够更好的满足人的需求,更加人性化。人性化设计并不是多么精湛的技艺,也不是多么高深的科技,而是每一个细节的用心斟酌。小到一个园林座椅都要精心设计。座椅的功能是供人们休憩,设计中尽量采用使人感到舒适的材质、造型、尺寸。木质材料的座椅温暖舒适,是园林座椅的最佳选择;而冰冷生硬的铁质、石质座椅,让人望而生寒,想做不敢做,经常处于闲置状态,使用率低。座椅的造型、尺寸要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原则。一般座椅的坐板高度为32~45cm,坐板的水平倾角为6~7°,椅面深度40~60cm,靠背高度35~65cm。这些数据是人在使用过程中的最佳尺寸,在这个尺寸间,人会感到方便、舒适[4]。另外,还要注意座椅的位置选择。座椅要设置在就近方便、安全感强的地方,建筑、广场或绿地的边缘都是人们喜欢的区域。

2.3.3园路设计园路作为城市园林的脉络,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活动是否方便、快捷。园路的规划布置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们的脚步也随之加快了,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走捷径。许多园路设计中,存在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夹角过小、死角等问题。致使人们为了行走方便,直接穿越草坪踩踏出一条小路。因此,园路的设计就要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尊重人的行为习惯。设计时应注意相交角为圆角,转弯半径合理,也应该避免多条道路相交叉,让人不好判断去向,造成困扰。铺装材料应采用防滑、防眩晕材料。并且应注意设置无障碍通道、盲道,以及清晰易识别的路标指示牌,体现对老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人性化关怀,保障他们的活动安全。

2.3.4广场设计城市休闲广场作为市民休息活动的主要场所。常常是修建的开阔宏伟,却功能性差,使用率低,成为园林景观的摆设。树荫少、座椅少的现象屡见不鲜;交通围合成的广场其可达性几乎为零等问题,这些都让户外空间环境失去了亲切感和舒适感[5]。炎炎夏日,让人们无处可躲,无地乘凉。大量的硬质地面铺装,影响土壤海绵效应,导致地面渗水能力差,雨季积水多。针对这些设计中的不足,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文关怀的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广场设计更重要的是体现功能性、实用性,能够让人参与到其中,丰富人们的休闲活动。广场座椅的配置数量要以广场人流量的多少为依据,并放置在合理的位置,周围种植大乔木遮阴,避免座椅暴露在烈日下,这样人们可以坐在树荫下乘凉休憩。根据人的亲水性,还可以在广场中设计喷泉、浅水池,或跌水等,增加人和景的互动,满足人们亲水、戏水的需求。在水景周围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戏水安全,对非涉水区域设置护栏,并竖立警示牌。随着生态与人文理念的不断融入,城市园林设计更加合理,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的高要求。尊重自然,以人为本,设计不仅仅停留在景观的表面形式上,更强调生态效益和功能要求。将生态理念与人文关怀贯穿城市园林设计的始终,结合传统设计原则、融入科学创新理念,注重自然生态、人文关怀元素,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自然与自然的和谐,力求为城市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城市园林;设计;现代艺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1、 城市园林设计概述

园林作为城市标志性要素,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设计时,能够深刻表现整个城市的特色和注重其功能的表现。城市园林设计就是把建筑、美术、雕刻、文化等多个艺术与自然完美融合一体用于园林的建设,主要体现在园林的分部格局、绿化方面、所用材料以及装饰品等方面。目前,城市的园林设计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环境的文化艺术处理等,其关键内容是对空间的规划布局和对整个城市形态的表达,根本目标是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生存质量以及促使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

2、 现代艺术对城市园林设计产生的影响

作为装点生活的必要元素之一,现代艺术具有渗透力强、发展迅速、内容多、范围广、多种多样的特点,所以在建筑、美术、绘画以及雕塑等方面得到了深入的应用。现代艺术的广泛应用正是人们对生活对艺术高要求的体现,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为了更好地设计城市园林,可在其设计中合理融入现代艺术,与多种艺术科学如音乐艺术、舞蹈艺术、绘画艺术等有机结合,满足人们的心理要求,使人们身心愉悦,享受美好生活。其对城市园林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艺术观念

现代艺术观念可指导城市园林的设计与布局的规划。作为艺术语言思维基础的一种,现代艺术观念向城市园林设计渗透的时候,要有一个步骤。现代设计理念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常用的有如多角度多视点观察的观念、有关秩序法则建立基础的抽象派的逻辑形式观点等等。园林布局作为一种艺术,需设计者细心的想象思构以及合理地安排层次,运用现代艺术让城市园林更加让人们身心愉悦。例如在有限的空间内怎样合理对亭子、假山、花草、座椅等进行布局,采用什么措施让它们更具层次感与静态美等都是设计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最后要考虑城市园林的建设地址,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设计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有鲜明个性的现代园林来[2]。

2.2艺术语言

对于艺术语言影响方面,在表现方式和技巧方面上城市园林设计要尽可能地借鉴并加以合理应用。在设计城市园林层次设计方面,要注意应用平面层面和空间层次的方式,让二者统一结合,充分达到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艺术成效。

常见的平面层次设计方法有秩序设计法和动态构成设计法两种。以简洁线条构划分层次地表现十分丰富现实内容的设计方法就是秩序层次设计法;为更好地开拓与延伸空间,就可采用以钢琴线、锯齿线等曲线构划的动态构成法。而在规划设计立体空间时,应注意园林整体布局的形象,清除空间内的障碍,亦可在某个网络体系中加入特殊的规划对象,让布局的整体具有逻辑性及无限性。城市园林设计的拔高需要一定的艺术语言,这是设计者进行设计的基础前提,我们在观赏城市园林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艺术语言带来的独特魅力。

3 城市园林艺术的设计手法

3.1 空间布局的运用

城市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规划绿地空间面积大小不一,所含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如花草树木、假山土石、楼阁湖水、景观雕塑小品等等,这些元素的组成分割了整个园林的布局空间。基于这个论述,在城市园林设计时就要考虑到整个园林空间布局是否合理,该如何布置才能达到整个空间规划的良好效果,除此之外,还要照顾到这些元素的具体的空间位置,详细了解城市园林的平面场地与空间结构,对每个细节都了然于心,如配合比例的大小、静态与动态的变化、良好和谐的节奏等等,按照实际的具体情况进行规划设计,以便调节好城市园林空间内部的和谐一致,让整个场地布局合理、美观,最终能够将现代艺术的特殊本质完美地与整个城市园林设计融合在一起,达到很好的设计效果[3]。

图1中山岐江公园(局部)

3.2雕塑的运用

我们在游赏城市园林的时候,看到雕塑作品,就觉得眼前一亮,身心愉悦。作为现代艺术的常用表现形式之一,雕塑艺术在城市园林规划中具有完美的点缀效果,可以有效提升整个园林的设计效果。目前雕塑作品各种各样,具有独特的造型和老少咸宜的艺术特质,在城市园林规划中体现出一种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去除精神烦扰。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现代雕塑,既美观又环保,还体现了人文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图2 雕塑图片(主题雕塑、现代雕塑、仿真雕塑)

3.3植物绿化的运用

植物绿化艺术,就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在植物如乔木、灌木、花草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等得到良好的生长的同时,更要让绿化植物与四周的特性建筑、园林小径、水流山石等园林景观高度协调一致,让绿化植物的形体结构、外观线条、色彩效果等特点尽可能地展现,从而达到城市园林的整体美观,既满足了人们的身心需求,更突出了城市园林设计的独特魅力。在规划城市园林中,对绿化植物进行选择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特性、地理、人文、当地人的 生活习性等特征,全方位调查后进行合理采用。如在城市园林的建筑与四周花草说木的高低配合方面,设计时要注重它们的颜色是否搭配,怎样规划才能体现建筑和植物各自的特性与精神[4]。

图3

作为城市园林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绿化艺术是非常必要的,不容忽略的,其对整个园林的布局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艺术与人们普遍的审美意识密不可分,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更是占有重要的应用地位

4 结语

基于以上论述,随着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它在城市园林设计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设计方案中提出现代艺术的构想,全方位地提升城市园林设计的整体效果,使人文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统一,在满足现在人们的生活要求和精神审美的需求的同时,为更好地规划现代化的城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LUAN Zhi-qiang,FU Ze-tian.Park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For 2008 Beijing Olympic Games[A]. 2005年公共管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 2005

[2] 王沛永,张新鑫.生态设计的理念与艺术化的表达――美国奥斯汀约翰逊总统夫人野生花卉中心的雨水利用设计研究[A]. 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12

[3] 张洁,王沛永.以园承水,借水成园――浅析北京清代皇家园林在城市雨洪管理利用方面的借鉴意义[A]. 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12

城市园林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城市园林;不足;建议

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环保、景观、文化、休憩和舒缓空间、减灾避险的重要保障。论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人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已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城市园林建设能否适应城市的发展和要求,如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将成为衡量“宜居”的重要尺度。

1城市园林建设的意义

1.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美化环境。改善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的首要任务是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有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了空气。绿色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净化空气,减弱噪音,调节城市温度,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因为城市绿化是物质文明的体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的象征。城市的园林绿化布局合理,设施配套齐全,建筑精美,管理完善,运转有序,加上绿茵遍地,繁花似锦,四季葱翠。在这样景色美丽、生态环境和谐的城市里生活,人们的身心将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创造力更旺盛,必将促进社会文明,经济繁荣,使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规模与建设质量同城市环境的改善密切关联。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现代园林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决定园林发展形式与内涵的同时,园林也变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一部分,反过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提高。目前我国许多地区都将园林绿化的发展作为改变城市面貌,改善投资环境的先期性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济、文化带动了园林建设的发展,优美的环境又带来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2我国园林设计存在的不足

2.1简单设计复杂化不少行道绿化和城市空地,实际上只需要简单设计.甚至栽上几排树。毕业论文简约有时更能体现身份,朴素本身就是理念。设计者冥思苦想追逐所谓“亮点”,表面文章做多了却显浮躁和好大喜功。当然,也并不是所有设计都要简单。

2.2寻求猎奇的世俗化、潮流化正如前些年北方园林江南化成风一样,近几年欧风、日风、洋风又光顾全国,当然这其中不乏成功的作品,但作为一种潮流和时尚,势必走向

世俗。

2.3设计标准的侈豪化大量使用花岗岩、大理石、不锈钢、玻璃幕、高级灯具、进口喷泉等昂贵材料,少园林之美,多暴富之嫌。

2.4广场设计的八股化低头是铺装(加草坪),平视见喷泉,仰脸看城雕,台阶加旗杆,中轴对称式,终点是政府。硕士论文干孔一面、大同小异。忽视了广场休闲、纳凉、交际等社会功能。草多树少,大而不当,堂皇有余,朴素不足。

2.5绿荫不足硬质化大树少、铺装多。铺装、池底、驳岸等混凝土化,阻隔地气,不透水、不环保。

2.6小区景观展示化居住小区有限的空间左一个“威尼斯水桥”,右一个“爱奥尼柱式”,形象张扬显示华贵,环境排场取悦参观者,却扰得居住者不安宁。

2.7集中绿地的架空化随着小区功能的叠加,一些设施进入地下。但是,把集中绿地全部架空,建车库、商场、俱乐部、游泳池,连同周边楼座也下挖几层。绿地变成了不接地气的大盆景,从长远看无法保证生态健全。

2.8构图理念的非哲理化平白无故地出锐角、加楔形、破轴线。片面理解“解构主义”,形象横眉冷对,尺度比例不当,秩序和思维混乱。

2.9置景手段的舞美化把影视置景和舞美处理搬到园林里来,其中有些艺术质量尚可,并为园林注入了一些现代意识和原生态概念。但是如果每每皆是竹篱茅舍,断垣残壁、寒窗瓦窑、鱼网井台,必将丢掉园林的本分。

3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的应遵循的原则

园林不是简单随意的栽树种草,推山开湖,而是一种艺术。确切地说就是在一定的地块上,以植物、山石、水体、建筑等为素材,遵循科学原理和美的规律,创造出可供人们游憩和赏玩的现实生活境域,并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是城市建设的产物。它是一门综合的造型艺术,主要以活生生的植物为造型构图材料,而且它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关系体,设计以“适用、经济、美观”为指导思想。

3.1科学规划、注重细节。做到宏观与微观统一的原则

“城市在园林设计时,首先要把握鲜明、准确的立意,确定科学的规划,把项目放到整个城市或区域环境中,结合现状对其性质、功能和形式准确定位;做好构景要素之间的协调、园林绿地与周边环境及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协调;园林建筑和小品在形式、体量、尺度、色彩、质地上必须服从周围环境需要,与其他景物协调统一。园林布局要主次分明、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烘托对比,使景物相得益彰。规划确定之后,细部决定成败,园林尤为如此。匠心往往要透过细部传达。园林作为一种“强迫艺术”,随时在接受游人的品昧和评说,就要经得住推敲。景区往往要“不经意拈来”,细部却要“娓娓道出”,这些功底对设计者、施工者都至关重要。事实上,有许多城市正是运用了宏微结合的辨证方法而取得了实践上的成功,合肥市就是一个较突出的例子。合肥市城市园林绿化的方针是以面为主,医学论文点线面结合。宏观上以居民区、工矿企业、机关学校等面上的绿化为基础,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同时利用护城河建成城市公园,形成了环绕旧城区的绿色“围墙”,改善了旧城区的生态环境。微观上打破块状公园的概念,将城市综合公园解体渗透到城市的每个生活空间中,提高了基础绿化的艺术性;对组成环城公园的“包河⋯银河⋯稻香”等景区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设计,使之四季有花四时有景,各具特色各领,充分体现了传统造园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成为真正的园林艺术而不只是简单的绿化造林。同时重点搞好城市的血脉——道路广场的园林绿化,建成若干条有静有景、优美舒适且富有安全感的园林路,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发挥多种功能,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合肥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宏观与微观完美结合,兼顾绿色环境质和量的风景园林才是现代城市园林发震的主流。

3.2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原则因地制宜就是要依据绿地的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造景,既经济节约,又做到横有起伏具韵律,纵有层次富变化,避免平直呆板。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不能追求奢华,盲目照搬西方国家那种营造大规模园林绿地和森林进入城市的做法。我国现阶段城市园林设计主要任务是改善人居环境,协调城市生态系统,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应以“林荫型”绿化为主导,加大道路、小区、游园及广场的遮荫效果,增加绿地的色彩,变“平面型绿化”为“立体型”绿化,扩展绿化的范围,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阳台绿化,构造城市空间的多层次绿化格局。

3.3植物造景为主的原则通过植物的多样性营造景观的多样性。植物配置要形成以乔木为主,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层混交绿化模式。运用植物的生命美、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人格化、多样化的特性,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结合,彩叶树种与常绿树种配置,使绿地在四季的静态构图中,呈现季相的动态变化,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优良的植物立地条件,贴近自然的地形营造,良好的植物群落,生态化的种植方式和多样性保护,适度的园林小品,完善的园林设施,有效的自然保护,完美的生态环境。

3.4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结合原则设计既要符合生态学原理,叉要遵循美学法则。通过科学配置植物,应用“巧于因借”等造园手法来体现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品味。达到生态性与观赏性的统一,绿与美的统一,服务功能与艺术价值的统一。运用好比例、节奏、对比、谐调、对称、平衡、稳定、动势、直曲等形式美规律营造园林的意境美。布局构图宜自然,树木整型修剪规则美与树木天然美结合。

3.5以人为本原则绿地设计要满足市民的需求和多样化的审美情趣,绿地要体现可融人性和可参与性。发挥好园林给人蔽荫、欢愉启迪、陶冶性情、慰藉心灵的作用。

3.6地方特色原则要根据自身地区的自然环境、物候和地域特点出发,将城市历史文化融入园林设计。创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园林。在满足当地地形地貌和生态群落基础上,职称论文尽量采用和保留原有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引入与当地生态条件和景观相适应的各种植被。

4结语

城市园林设计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设计基础是美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林学、植物学、环境生态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知识。所以,在为城市居民营造一个舒服、美丽、安全的城市环境时应注重综合利用各学科理论来指导城市园林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兵.宏观化与微观化—转型期中国城市园林设计的理念[J].城乡建设,2004(8).50—51.

[2]曹华同林设计走向深绿时代[J]湖南林业,2004(10):11.

上一篇:现代设计理论论文范文 下一篇:景观设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