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保护发挥的作用探析

时间:2022-09-15 04:05:45

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保护发挥的作用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环境污染问题愈演愈烈,资源短缺、能源浪费、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分析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入手,阐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保护发挥的作用,并提出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10-02

一、我国环境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环境质量堪忧,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对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系统带来了重大影响。下面从“三废”的角度,即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污染三个方面进行环境污染分析。

(一)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质量主要受能源利用过程中所排放的有害化学物质影响,如烟尘、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等。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各地区出现严重程度不同的空气质量超标问题,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2015年,我国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监测对象为338个城市,其中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仅为73个,空气质量超标的城市为265个,所占比例高达78.4%。33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值为76.7%,超标天数比例为23.3%,具体如表1所示。

(二)水环境

我国水资源总量28 000亿m3,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表明了我国水资源的稀缺程度。但是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国污水、废水的排放量仍然没有得到全面控制,因水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2015年,对我国境内423条河流共计972个地表水国控断面的水质监测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表2中数据可知,我国污水类比重仍较大,占所有监测点的26.7%。

(三)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的危害程度较大,其中的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性质变化,并通过多种传输途径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2015年,我国大中城市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以及生活垃圾产生量分别为19.2亿吨、2 436.7万吨、62.2万吨、16 816.1万吨。在此形势下,我国必须持续加大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力度,有效降低环境风险。

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环境保护的作用

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要重视能源节约、废物减少、效益提高,转变传统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实现经济数量与质量的同步增长。在国家大力倡导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全面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凸显其重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现企业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源之一,它主要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未对能源、资源充分利用。大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不惜以能源、资源浪费为代价开展生产活动,不重视产污环节生产工艺的改进,导致企业生产中排放的“三废”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使企业管理层认识到污染治理的重要性,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工艺,能够进一步约束企业生产行为,提高对“三废”的综合利用率,有效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从而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既保证企业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够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企业只有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才能从自身出发不断改进生产技术、生产工艺,走向企业可持续发展之路,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稳步发展。

(二)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带来直接效益

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为经济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环境保护可降低经济发展成本。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积累的环境问题就愈发严重,需要投入更多的费用加以治理,这笔治理费用远远高于预防环境问题而支付的成本。所以,要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强化环境问题的事前预防,从而有助于减少经济发展所付出的环境治理成本。另一方面,环境保护可作为新型行业,既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又能够实现对“三废”的再利用,节约能源消耗。如污水处理环保项目,可将处理后的达标污水用于工业生产、农田灌溉等领域,减少水体污染治理成本,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

(三)有利于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在经济生产中,自然资源是必备的物质条件。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下,以“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粗放式生a方式为主,并且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治理方法,易激化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日益恶化的矛盾。而在当前以环境保护为先行措施的生产模式下,国家大力倡导循环经济,以“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再生产”为新型生产方式替代粗放式生产方式,从而有助于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遏制环境破坏,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此外,在大力倡导环境保护的背景下,旅游业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地方可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通过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建议

环境与经济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环境问题产生于经济活动,又要在经济发展中加以解决。所以,我国应积极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生策略,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一)建立生态法律体系

为了强化对环境保护的法制约束,促使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位,我国应建立生态法律体系,并监督生态法律的执行效果。首先,建立环境破坏惩罚机制。我国应完善环境保护条例,建立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违反生态环境法的企业或个人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其次,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各级环保机构应设置环境监测平台,对大气、地表水、固体废弃物等实施监测,及时共享环境污染防治方面的信息。再次,建立环境报告制度和排污申报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检查,从源头处加强对排污的监管,彻底转变末端治理环境问题的守旧模式。

(二)发展循环经济

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应走新型工业化路线,大力倡导循环经济,不断提高生产的科技含量,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具体实施措施如下: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保护环境为中心任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粗放式的消费方式,提倡绿色消费观念;大力发展回收再利用产业,严把环保准入门槛,责令“三高一低”企业停产,整治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要求企业及时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鼓励企业引入清洁生产模式,降低能源消耗,强化环保意识;加强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降低产品单位产值的能源物耗;加大对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的宣传力度,鼓励各行各业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实现节能降耗目标。

(三)完善环境保护体系

我国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体系,重点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避免因环境污染问题给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具体措施如下:建立最严格的饮用水源保护机制,重点治理污染严重的水域;提高城市污水、生活垃圾的处理率,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建设,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治理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鼓励工业企业使用洁净的新能源;引导农村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既保证农产品绿色安全,又减少因过度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污染;建设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维护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严格监管旅游资源开发,杜绝对环境造成破坏。

结语

总而言之,环境保护服务于经济建设,能够实现资源、能源的合理配置,逐步消除经济生产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为了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持续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大力倡导循环经济,转变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武志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J].西部资源,2014,(4):96-97.

[2] n兆海.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9):102-103.

[3] 阎海成.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J].商,2013,(8):121-122.

[4] 岳瑞波,韩子贵.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探讨――以中观区域经济发展为例[J].中国流通经济,2013,(8):48-50.

[5] 李芳林,李海鹏.江苏省环境保护投入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路径[J].中国集体经济,2014,(4):145-146.

上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下一篇:反垄断法视角下经济环境政策的协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