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时间:2022-07-20 10:33:29

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摘 要:针对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三种主要管理模式,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演绎法等研究方法,从保证体育教学、保障训练竞赛、提供社会体育服务等层面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利弊,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部门进一步做好体育场馆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利弊;研究

中D分类号:G8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177-02

关于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传统式管理模式、专业化管理模式、混合式管理模式。保证体育教学、保障训练竞赛、提供社会体育服务是高校体育场馆的最重要功能。本文主要针对传统式管理模式、专业化管理模式、混合式管理模式从保证体育教学、保障训练竞赛、提供社会体育服务等层面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利弊,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部门进一步做好体育场馆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一、高校体育场馆传统管理模式分析

传统式管理是指体育场馆由体育部门体育系、部、组或教研室管理。一般学校的体育教学、体育训练和开展体育活动等都是由体育部门负责,为方便体育部门使用,长此以往,学校体育场馆就以体育部门管理为主。由于学校的快速发展,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体育场馆的需求越来越高,高规格的体育场馆的建设也越来越多,学校会根据体育部门的需要而专门成立体育场馆器材管理中心、体育场馆管理中心等机构,而此类休育场馆管理者仍是对体育部门领导负责。此类管理统归于传统管理模式。

(一)保证体育教学层面

体育教学是体育工作的核心。保证体育教学是高校体育场馆的最重要的功能。传统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也正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围绕保证体育教学这一核心任务而形成的一种管理模式。它最大的优势是保证了学校体育教学、方便体育教学,在时间、场地、器材等方面都能满足体育教学;弊端在于缺乏规划和发展,具体管理过程中往往是一种被动的满足,服务层次较低。

(二)保障训练竞赛层面

训练竞赛是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手段。传统体育场馆管理模式可以服务性的完成好这一任务。跟保障体育教学的理念与管理方式相似,便于沟通,方便使用,灵活性强。缺点在于服务层次低、管理被动。

(三)提供社会服务层面

传统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下对体育场馆管理,缺乏经营,缺乏宣传,更缺乏高层次的管理理念和设计。在面对社会资源共享的大环境下,大部分体育场馆也只停留在提供无偿的低层次服务上。体育环境较差、体育文化氛围不浓。在这种管理模式下,还有部分学校对新建的和规格较高的体育场馆不对外开放,很少为社会提供体育服务。

传统体育场馆管理模式最大的优势是保证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竞赛,便于协调,方便使用;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快速的社会发展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管理模式满足不了体育工作的多元化需求而显得落后。

二、高校体育场馆专业化管理模式分析

专业化管理是指学校设立专门职能部门来管理场馆,是学校专门成立的中层管理机构,直接对校领导负责。如体育学院成立的体育场馆处。体育院校的场馆数量多,质量高,体育活动的专业化程度也高,对场馆管理专业化的需求更迫切。同时体育院校具有学科优势,在全民健身体育产业等方面拥有众多专家,场馆开放意识较强。

(一)保证体育教学层面

专业化的管理模式下可以根据体育教学的需求提供“套餐式”的服务。通常,教师和学生只需携带教学资料和体育服装等按时到达指定的地点组织上课,体育场馆和体育器材已经由体育场馆管理主体提前准备完毕,课后教师和学生只需要携带随身物品离开。体育场馆的维修、器材配备、场馆保洁等等都由专业化的管理主体负责。有不满意的方面可以随时与管理人员沟通协调处理。对体育教学来说,高效、便捷。

(二)保障训练竞赛层面

保障训练竞赛和保证学校体育教学相似:高效,方便。在体育场馆的使用上,训练队和竞赛的组织者只需提前与体育场馆的管理主体联系,告知管理主体具体的训练项目、内容和时间,管理主体就可以按照体育场馆使用对象的需求提供便捷的服务。缺点在于,管理主体为了追求体育场馆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在时间的协调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要求使用对象提前规划好体育场馆的使用时间。

(三)提供社会服务层面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管理主体重视体育场馆的开发使用和提供社会服务的层次。可以为体育服务对象提供更优质的体育服务。优势在于,有利于体育场馆的高效率使用,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提升,有利于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等。缺点在于,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体育场馆容易遭到过度开发使用,减少体育场馆的使用寿命;对服务对象来说要有一定经济能力,无形地限制了一定的体育人群的体育活动。

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体育场馆管理理念超前,在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竞赛的前提下,注重社会服务,重视体育场馆的开发使用,基本形成了“套餐式”的服务模式。换句话说,专业化的管理主体可以根据学校和社会的体育需求通盘考虑,服务性设计好使用套餐,服务对象可根据自身的体育需求自助享用。只是,专业化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虽容易在体育专业院校推广,但对普通高等学校来说,不管从管理的主体、客体上,还是从方式、手段上都不好照搬使用。

三、高校体育场馆混合式管理模式分析

混合式管理是传统式和专业化两种管理模式的综合,这种管理形式是根据场馆的使用和维护的需要将责任区分开来,分别由不同的部门来承担。主要表现形式为综合类大学对新建成的、投入比较大的综合类体育馆的管理,如西京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的体育场馆管理最具有代表性。西京学院的体育场馆由体育部门管理和使用,而维护和保养等则有神禾公司负责。陕西师范大学的体育场馆由体育部门管理和使用,而具体的维护和保养等则由后勤集团负责。

(一)保证体育教学层面

混合式管理模式下,体育教学是有保障的,主要原因在于体育场馆的管理和使用权在体育场馆管理部门。在体育场馆的管理和使用方面混合式管理模式与传统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相似,基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在体育设施的维护和器材设施的保养上以及环境卫生方面,混合式管理要比传统体育管理模式要高出一个层次。

(二)保障训练竞赛层面

训练竞赛层面跟体育教学层面类似,一般都由体育部门直接负责。混合式管理模式背后的管理公司可以给体育场馆使用对象提供优质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服务以及干净环境卫生。另外,在部分高校体育场馆内部,后勤管理主体还给体育场馆使用对象提供淋浴室、更衣室、运动饮料、运动器材等方面的服务。

(三)提供社会服务层面

混合式管理模式下的体育部门一般会在资源共享和提供社会公众体育服务方面走在前列。一方面,管理部门的管理理念相对超前;另一方面,相应的体育场馆设施配套齐全和后勤服务主体的后勤服务跟得上。优点主要在于管理理念相对超前,服务到位。

混合式管理模式下,体育教学和训练竞赛都是有保障的。在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和体育器材保养上,以及后勤综合服务上,混合式管理模式更能体现出优越性,因为混合式管理模式背后的管理公司有着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专业的服务队伍以及高水平管理。

四、结论

通过对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传统式管理、专业化管理、混合式管理的三种模式的分析研究表明:传统体育场馆管理模式优势是保证了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竞赛,方便使用,但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满足不了体育工作的多元化需求,这种管理模式显得落后。专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体育场馆管理管理理念超前,在保障学校体育教学和训练竞赛的前提下,注重社会服务,重视体育场馆的开发使用,这种管理模式容易在体育专业院校推广,但对普通高等学校来说,不好照搬使用。混合式管理模式下,体育教学和训练竞赛都是有保障的,在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和体育器材保养上以及后勤综合服务上,混合式管理模式更能体现出优越性,因为混合式管理模式背后的管理公司有着先进的服务理念和专业的服务队伍以及高水平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王德法.现代管理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100-105.

[2] 霍建新.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综合利用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179-181.

[3] 徐V华.普通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研究――以陕西20 所高校为例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3,(2):59.

[4] 王德炜,陈永浩.陕西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主体的调查研究[C]//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研究――陕西省高等学校阳光体育暨科研论文精

选.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280-282.

[5] 陈永浩.西安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对外开放的现状调查与分析[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1.

[6] 陈永浩,申秀芝.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592(2):282-283.

[7] 陈永浩,申秀芝.陕西省高校体育场馆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J].新校园(上),2016,430(12):55-56.

上一篇:工作投入的概念、测量与模型 下一篇:不同社会保障模式下社会保障水平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