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抑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效果观察

时间:2022-09-15 03:06:32

【摘要】:目的 分析柴胡抑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5月到2013年4月的100例胃溃疡患者,并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采用奥美拉唑、甲硝唑(或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基础上,多加柴胡抑溃汤进行治疗,进行一个疗程为期4周;对照组的患者只进行常规治疗。对临床疗效的观察,主要是对血清中TNF-α以及IL-8,还要统计胃黏膜的表皮中受体(EGFR)和生长因子(EGF)的含量,并在治疗四周后,抽查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以及治疗1年后胃溃疡是否会复发。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相似,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其胃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明显降低了血清中TNF-α以及IL-8的含量,提高胃黏膜中表皮生长因子的数目,并使受体表达增加。4周治疗结束,治疗组的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要优于对照组,1年后复查时,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溃疡复发率要低。结论 柴胡抑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较好且复发率低,应该被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柴胡抑溃疡;幽门螺杆菌;胃溃疡

    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胃溃疡,容易造成胃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更严重的会引起癌变,使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除此之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在内科治疗后,其复发率高达60%-90%,现阶段,还没有研制出根治胃溃疡、防止胃溃疡复发的治疗方法。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胃溃疡的发病和复发与幽门螺杆菌有很大关联,所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控制,可以有效防止胃溃疡复发。本文采用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常规治疗的上加以柴胡抑溃汤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成果,现将治疗成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5月到2013年4月的100例胃溃疡患者,并在治疗前进行胃镜检查,记录其胃溃疡活跃周期,并确认这些患者是否为幽门螺杆菌感染,采取的方式是尿素酶试验或Giemsa染色。这些胃溃疡患者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范围是18-72岁,患病时间是10个月到19年;胃溃疡的直径范围为0.3-2.3厘米。

1.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时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每次20mg,一日两天;阿莫西林胶囊,每次0.5g,一日两次;克拉霉素片,每次0.25g,一日两次。治疗组的治疗方法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柴胡抑溃疡,一天一剂,一剂梁煎,分早晚各服一次。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常规治疗方法,若有患者对阿莫西林过敏,可以换成甲硝唑片,每次0.4g,一日2次。一个疗程为4周。停药4周或1年后再进行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1]。

1.3测定EGF和EGFR

    医务人员应该在患者治疗前后,在胃镜下钳取患者溃疡灶周围黏膜组织,测定EGF、EGFR。用生理盐水制成10%组织匀浆液,对粘膜组织进行离心,取其上清液,运用放射免疫法测量EGF,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量EGFR,并严格进行操作。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对100例胃溃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胃溃疡情况等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具体情况如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

分组 例数 男性/女性 平均年龄 溃疡平均直径 平均患病时间

治疗组 50 35/15 (42.5±14.1)岁 (1.4±0.66)厘米 (8.2±4.6)年

对照组 50 32/18 (45.7±12.6)岁 (1.32±0.85)厘米 (7.7±04.3)年

 

2.2治疗临床效果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

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效果总有效率分别是95.9%和88.6%,而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9517,P-0.240>0.05)。治疗组经过柴胡抑溃汤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是对照组的1.64倍,两组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χ2=9.7512,P-0.0030>0.05)。具体情况如表2。

表2: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

分组 例数 临床治疗效果 一个疗程后,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

痊愈 有效 无效

治疗组 50 41(82%) 8(16%) 1(2%) 42(82%)

对照组 50 33(66%) 12(24%) 5(10%) 28(56%)

 

3讨论

    很多原因会造成胃溃疡,但是很多专家表明,胃酸、胃蛋白酶或事物与胃黏膜层屏障、前列腺素或转化生长因子的失衡是其主要原因,其中幽门螺杆菌分泌的毒素、毒性霉菌以及至炎因子会损伤胃十二指肠粘膜,以此造成组织损伤,进而糜烂,导致溃疡,胃溃疡发病、病变的主要因素是幽门螺杆菌[2]。

    专家学者根据学科临床经验,发明柴胡抑溃汤治疗方法,其形成原因是四逆散的加减化裁,透邪解郁是方中柴胡功能,作为君药;芍药养血柔肝,作为臣药。大黄和黄连清热解毒,作为辅佐;并选用甘草益气健脾。将这些药物合同,达到活血益气、调节肝功能的目的。通过分析治疗的临床效果,虽然两组患者拥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是治疗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达到了82%,远远高于对照组的56%。另外,柴胡抑溃汤还能促进腺上皮细胞的生长及分泌,治疗组患者胃溃疡周围的皮生产因子明显增长,所以溃疡愈合更加快速,另外EGF和EGFR的表达具有一致性,这种情况表明中药复方可以稳定并促进溃疡周围黏膜上皮细胞[3]。

    综上上述,柴胡抑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能够使血液中攻击因子TNF-α和IL-8的含量降低,提高胃黏膜防御因子EGF的标准,在临床上拥有复发率低、高效、副作用少的特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碧,谢红霞.两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疗效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4):146-147.

[2]蒲红,王永占.两种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5):158-159.

[3]平丽红.自拟黄连汤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发胃溃疡的效果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2):205-206.

上一篇: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进展 下一篇:骨软化症一例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