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时间:2022-09-15 02:01:25

教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摘要: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规则意识、民主平等意识、独立自主意识、自由竞争意识、科学思维与人文精神、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与创新力提出了新需求,基础教育要积极应对并满足这些需求。

关键词:市场经济;人才需求;教育适应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5-0043-02

当今我国经济已进入市场经济阶段,但是我国学校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素质落后于市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本文仅就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谈谈基础教育应该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

一、基础教育要重视培养人才的规则意识

制度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游戏规则”,一方面规定参与人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另一方面它构成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特别是经济的激励结构。从事市场交易,首先要了解该交易的规则,才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交易费用。因此,任何制度的设计过程,首先应尊重和回应不同社会公众集团的利益需求,取得社会公众的制度信任,促进自觉遵守规则行为,减少制度执行成本。再次,规则意识还表现为社会成员自觉遵守规则成为一种行为习惯,这种习惯经过长时期的沉淀而成为人们潜意识的一部分,根深蒂固,也就会形成“人人按照规则办事”的社会。对照现实,我们这个社会的成员缺乏规则意识、随意违反规则的机会主义行为比比皆是,这显然对我国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以适应市场经济”提出了挑战。

二、基础教育要重视培养人才的民主、平等意识

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资源配置的经济形式,而且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这种社会组织形式是建立在“等价交换”的价值关系基础之上的,它提倡所有市场主体在从事交易时地位平等,公平竞争,在市场中不允许有超越经济的特权,也就是说不能因权力、地位和职务的差异而形成等级差别。一切市场参与者都以平等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身份进入市场。因此,市场经济社会对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新挑战,需要学校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

三、基础教育要重视培养人才的独立、自主意识

市场经济既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提供了条件,也使人的个性和独立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了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的实现,强烈地激发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强化了个人的独立自主精神,给个体发展和多样性的选择以广阔的空间。所以,自主经营、平等竞争、公平交易、开放流通,这些市场经济运行的原则和内在要求破除了“官本位”和封闭保守的“平均主义”旧观念,摧毁了人身依附关系,需要学校教育从小就帮助学生树立起独立、自主的自由精神。

四、基础教育要重视培养人才的自由竞争意识

竞争性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不同的经济主体间按照“等价交换”原则和价值规律互相联系和运作,权益与风险自担。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推陈出新,从而不断提高总体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体系内,经济主体以赢利为目标,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一种机制,它允许每个个体自由选择职业和自己的角色,承认并且保护每个人的正当权益,鼓励个体为争取自身更大的利益去努力工作。这样,每一个企业和个体都把发展自己视为目的,把对方看作是满足自己的手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平等竞争意识,需要我们的学校教育作出积极的应答。

五、基础教育要重视培养人才的科学思维与人文精神

市场经济波诡浪谲,充满风险。市场经济是一柄双刃剑,用好可以利国利民,用不好就会伤害自己。如何正确地看待市场经济的风浪,迎接这种风浪的考验.不能按照习惯性的思路去考虑新的问题,而应进一步转换脑筋,学会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参与市场经济主体的思维应是充满理性的、开放的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的理性精髓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唯此,我们才能对市场经济规律有正确的了解和掌握。同时,针对当前市场经济的竞争导致“人文精神滑坡”现象,引起人们普遍忧虑人文生态,希冀重构“人文精神”。尽管人们的意见不尽一致,但对目前社会上“人文精神滑坡”的现象却形成了共识: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物质文明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我国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培养国民的的人文精神、合作意识,这方面,学校教育责无旁贷。

六、基础教育要重视培养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力和创新力

在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中,需要经济主体锐意改革,其中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是否具备与改革新形势相吻合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同时,市场风云变化莫测,新问题层出不穷,新机遇不断涌现,新信息不断产生,新知识不断更替,这些都需要参与市场的主体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对新生事物的洞察能力,培养创新人格、拓展创新思维、消除心理障碍、掌握创新技法,实现人才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等。无疑,这些对学校教育提出新要求。

对照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基础教育在思想观念、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还很不深入,它似乎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脱俗”状态,没有主动地将自己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因此,面对当今经济改革大潮,如何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性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使教育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一)改变旧的教育模式,变单纯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多种需求;(二)改革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日益增长的知识需要;(三)培养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与市场经济中日益强化的物质利益观念相适应;(四)加强教育和法制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确保基础教育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协调发展。总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基础教育改革要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针,以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把基础教育推向新水平。

上一篇:高职会计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策略 下一篇:混合模式:常州职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