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62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15 01:21:34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62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中的作用

摘 要 目的:为长期监控糖尿病人病程找出较好的监控血糖水平指标。方法:对62例已确诊为Ⅱ型糖尿病人,在用药前后用糖化血红蛋白评价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结果:用药前与用药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监控

目前临床已广泛开展检测糖尿病患者血糖,但血糖测定结果只代表即刻的血糖水平,提示患者当时的身体状况,并不能作为评价疾病控制程度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水映的是检测100~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II型糖尿病患者共62例,其中男29例,女33例,年龄40~66岁。

方法 62例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前、后分别空腹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英国DS5糖化血红蛋白仪,利用微柱法离子交换层析和梯度洗脱技术。血糖用日~7600全自动生化仪测定,为葡萄糖氧化酶法。

统 计 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IO.0进行t检验。

结 果 62例糖尿病患者在2年内共8次(2年内每3个月在用胰岛素前后分别测定)的测定结果表现,用胰岛素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基本随血糖水平的改变而变化,但也有患者在用药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变化不一致(见表)。血糖浓度在用胰岛素前后的比较P0.05,其余6次的比较均为P

讨论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非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为4%~6%。许多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将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至8%以下,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将大大降低;如果糖化血红蛋白>9%,说明患者持续性高血糖,会发生糖尿病性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等并发症,并有可能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合并症。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达标准,并且血糖控制状态较为平稳,每年至少应该接受2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于那些需要改变资料方案或者血糖控制状态不稳定的患者,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该每3个月进行1次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可以指导临床更好地制定糖尿病患者的诊疗方案。本组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岛素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而有些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在血糖下降的情况下反而偏高。如果某患者每天仅在早餐前测定空腹血糖,发现这个值为5.Ommol/L,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再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却发现为11%,这意味着该患者在过去的3个月内平均血糖水平已接近lOrmol/L,暗示其将来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非常高。尽管早餐前血糖结果尚满意,但是一天其他时间的血糖水平却严重超标,需要对患者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重新评估,并作出相应调整,此外患者还需较现在更为频繁地测定血糖。监控血糖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个必要部分,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的测定,只是反映某一具体时间的血糖水平,且容易受到进食和糖代谢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并不稳定。糖化血红蛋白则不同,它稳定可靠地反映以前数周内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更适合作为糖尿病的监控指标。另外,糖化血红蛋白和因糖尿病引发心血管并发症所造成的死亡率有紧密的关联。

上一篇:内镜下鼻胆引流治疗老年梗阻性黄疸28例临床分... 下一篇:18例扑热息痛片剂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