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时间:2022-09-15 12:26:12

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观察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以及微量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入选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组(观察组)和单用替米沙坦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12周后观察微量白蛋白排泄率、CRP以及其他生化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钾(K)、血肌酐(Scr)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和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确切,可有效地降低其尿微量白蛋白和CRP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替米沙坦;螺内酯;糖尿病肾病;微量白蛋白;C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 R6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075-0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全身性微血管病变最重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由于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DN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因此早期诊断以及早期治疗是DN预防和治疗的重要环节。尿微量白蛋白作为DN一项敏感、可靠的诊断指标,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中[1],同时有学者提出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DN发病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早期DN采用替米沙坦和螺内酯治疗,并观察其对DN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和血清CRP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制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分类标准,并符合Mogensen DSD分期标准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1.2 病例排除标准

①1个月内合并有严重感染、手术史以及恶性肿瘤患者;②合并有严重心、脑、肝、肺等重要脏器障碍以及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③伴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泌尿系统感染或高渗患者;④合并有急慢性肾炎以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损害导致的蛋白尿患者。

1.3 一般资料

所有入选的病例均来自我院住院和门诊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共60例,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参加研究患者均被告知后签署知情同意书。入院前期血糖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9~74岁,平均(56.4±15.3)岁;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5.3±2.3)年;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为(231.5±42.3)mg/24 h。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8~72岁,平均(56.9±14.7)岁;糖尿病病程1~12年,平均(5.2±2.2)年;24 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为(226.5±45.1)mg/24 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定量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饮食,采用化学降糖药和胰岛素强化降糖法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11 mmol/L,高血压患者应用ACEI类降压药物控制在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血脂高者应与降脂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替米沙坦片(国药准字H20050353,苏州致君万庆药业有限公司生产),80 mg/次,1次/d,口服。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螺内酯片(国药准字H32020077,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g/次,1次/d,治疗时间均为12周。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以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量CRP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钾(K+)、血肌酐(Scr)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钾、血肌酐等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FBG、HbA1c、K+、Scr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和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 0.05)。见表2。

2.3 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查肝功、肾功、生化均未发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轻度头昏伴乏力3例、咳嗽3例,观察组发生头昏伴乏力4例、咳嗽3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对DN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了炎症发病学说,Ustundag等[2]认为2型糖尿病存在着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CRP作为一种急性时相蛋白中变化最显著的蛋白之一,可作为一种反应体内炎症活动精确、客观的指标,且能评估肾脏损伤的情况。成淑英等[3]研究发现CRP本身作为一种炎症因子,其水平升高一方面提示机体介导炎症细胞因子的存在,这些炎症细胞因子,如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可以促使血管内皮因子的激活和释放,导致肾小球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系膜增生;另一方面可促进超氧化物和蛋白水解酶的合成和释放,加重肾脏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其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 < 0.05)。

Shivananda等[4]指出2型DN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可提示患者肾小球血管受损,因此其可作为DN一项敏感、可靠的诊断指标,一般患者检测到微量白蛋白提示其糖尿病病程平均已经有5年。DN患者其肾小球滤过率升高,且高血糖可增加肾素的分泌,进而导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增加,使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合成和释放增多。AngⅡ参与DN早期病变过程,其可通过引起肾小球高压、高滤过、高灌注直接损伤肾脏;同时其可以参与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促使肾小球系膜纤维化增生,加重肾脏损伤,因此阻断RAS系统可对糖尿病患者肾脏提供有效的保护[5-7]。Roopakala等[8]发现ACEI类药物不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其还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及增强对靶器官保护作用。近年来其被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推荐为糖尿病肾病一线用药。但研究显示[9-10],单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药物可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醛固酮逃逸”现象是指在应用ACEI或ARB药物的同时,可在短期内出现血浆醛固酮水平下降现象,进而导致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使ACEI和ARB药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消失。笔者认为这可能与RASS系统不能被ACEI和ARB药物完全阻断有关。

本研究对通过对早期DN患者采用替米沙坦和螺内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HbA1c、K、Scr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治疗后UAER和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 < 0.05);在替米沙坦(ACEI类药物)的基础上联合螺内酯(醛固酮的竞争性抑制剂)可更好地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以及CRP水平,达到更好地保护肾脏的效果,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ACEI类药物。

综上所述,ACEI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联用可以通过多靶点抑制RAAS系统,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替米沙坦,可有效地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和CRP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伟琼,向薇,夏晓英.NT-ProBNP、血清胱抑素C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109-1110.

[2] Ustundag A,Tugrul A,Ustundag S,et al. The effects of spironolactone on nephron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J]. Ren Fail,2008,30(10):982-991.

[3] 成淑英,荆爱玉,杨春燕,等.C反应蛋白与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J].陕西医学杂志,2008,37(3):304-306.

[4] Shivananda NB,Duncan H,Lalloo S,et al. Correlation of microalbumin and sialic acid with anthropometric variables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nephropathy [J]. Vasc Health Risk Manag,2008,4(1):243-247.

[5] 刘皆,叶山东,胡圆圆,等.螺内酯对醛固酮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2):109-112.

[6] Yu JY,An XF,Liu J,et al. Plasma sRAGE is not associated with urinary microalbumin excretion in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at the early stage [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10,87(2):157-160.

[7] 任志龙,梁伟,丁国华,等.醛固酮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1,27(11):838-843.

[8] Roopakala MS,Pawan HR,Krishnamurthy U,et al. Evaluation of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level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J]. Saudi J Kidney Dis Transpl,2012,23(2):286-289.

[9] 王玮.贝拉普利联合坎地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1,40(15):1554,1560.

[10] 朱鸿玲,沈佩玲.氯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3):2869-2870,2896.

(收稿日期:2012-09-20 本文编辑:张瑜杰)

上一篇: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损伤与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 下一篇:新生儿肺炎病原学检测及药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