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09-15 12:21:58

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思考

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农民工作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个新兴阶层,其社会保障权益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立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既是维护农民工应有的权益、解决其“老有所养”的需要,也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维护社会公平的题中之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农民工群体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农民工是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巨大力量。在此,农民工是指已完全脱离或基本脱离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在城镇的务工所得为主要谋生手段,但仍持有农村户口,且没有放弃农村土地经营权兼具农民与工人双重身份的劳动者。农民工群体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具有以下特征:1.数量庞大。据国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全国农民工总数达2.42亿人。其中外出就业1.53亿人,本地非农就业0.89亿人,新生代农民工近1亿。2.身份特殊且地位尴尬。农民工离开土地甚至居住地在城镇从事着非农产业,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群体。同时,他们又因户籍的原因而与传统的城镇劳动者有别,被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等在内的一系列面向城镇居民的相关制度所排斥,使其难以真正融入城镇社会。3.流动性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事着低技能和体力型的劳动,工作岗位很不稳定。频繁更换工作使得他们经常处于流动之中。

农民工养老保险现状

目前,我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还不完善,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农民工养老保险开展十分困难。数据表明:全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左右,大多数农民工并未参保;同时,许多农民工在转换工作时纷纷选择“退保”,即有相当比例的农民工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后,不是保留个人参保账户继续缴纳保费,而是选择“退保”,获取账户个人缴费部分一次性支付后了事。由此可见,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实际覆盖面是相当有限的。

(一)参保率低

在当地政府强制性政策发挥作用下,虽然近几年农民工的参保率有所上升,但提高幅度不高,总体仍然比较低。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参加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为15%左右,部分地区如广东、大连的农民工的参保率也仅为20%左右,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尚有1亿多农民工没有参加养老保险。部分农民工根本就没缴过养老保险,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民工的参保率。农民工参保率低,是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的一个主要表现,反映了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政策不适应农民工对养老保险的需求。

(二)退保率高

虽然自2010年1月1日起,《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新《办法》”)开始施行,新的《办法》规定“不得退保”。但在新《办法》实施之前,许多农民工却纷纷选择“退保”。农民工选择“退保”,表面上拿回一部分属于自己的钱,保全了自己的眼前利益,但却是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的,这反映了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意识不强。养老金水平与缴纳年限是相关联的,缴费年限如果少几年,养老保障水平也就要相应下降。

(三)养老保险关系难于跨地域转移

由于农民工流动性大和各地政策的差异性,很多外省农民工在参加了养老保险之后,养老保险关系却难于与其他省份续接。尽管新《办法》规定养老保险可以转移和接续,但是现在接续问题正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首先是手续繁琐,即使同一个省市不同地区之间转移都有一定的困难,跨省、市转移就更加困难;其次,农民工流动性大,就业盲目,在不知道自己下一个工作地在何处的情况下,根本无法进行社会关系转移;第三是社会保险制度和城镇保险制度目前尚不能兼容。所以当农民工转到其他异地城镇就业或者回到家乡务农时,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异地转移成为一个大难题。

完善我国现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若干建议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既要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又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实实在在地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

(一)加快统一立法

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经验来看,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立法先行。目前,我国各地为解决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制定了许多地方法规和政策文件,但各地的立法层次还比较低,至今还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关于农民工养老保险方面的法律。因此,要抓紧制定出台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对农民工的参保方式、给付方式、统筹转移等方面作出明文规定,确保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有法可依。

(二)强化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意识

政府应针对农民参保意识不强的现状,开展针对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及教育活动,加强农民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感与认同感,让其认识到加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也要提高企业主和企业的认识水平,使其改变认为为农民工缴纳保险是增加企业负担的观点,增强其加入养老保险体系的信心。只有农民工和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才会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才能让更多的农民工参与社会养老保险。

(三)尽快实现全国统筹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并适当降低费率

首先针对农民工数量大、就业流动性强的特点,必须将农民工养老保险纳入现有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框架中。明确企业缴纳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法律和社会责任,通过立法来强制推行此项工作,这有利于从根本上保护农民工的利益。当前应尽快实现农民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全国统筹,适度降低费率,实现低水平、广覆盖。对有农民工的民营企业的缴纳费率可适当降低,降低费率有利于提高企业参保率,这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长效机制的建设。同时由于农民工低收入的特点,建议适当降低农民工个人缴费率,农民工个人尽量少缴费,实现低水平、广覆盖。

(四)制定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办法

农民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具有高度流动性的特点,因此有必要统一制定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与接续办法。2010年1月1日新施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规定,农民工在城镇之间流动就业或间断性在城镇就业,只要参保缴费并达到规定条件,与城镇职工享受同样的养老保险待遇。《暂行办法》的出台有利于农民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困难问题的解决,提高了办理养老保险转移手续的效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目前大部分省份统筹层次低,信息化程度不高,未实现省级统筹,各个统筹地区没有形成网络互联,而是采用自成系统的管理模式,所以提高效率很难。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就需要制定全国统一的政策办法来提高转移与接续的效率。

(五)构建农民工养老保险的信息化平台

为保障个人账户的安全和及时转移,农民工的社会养老保障需要有统一的标准、统一的软件和统一的全国网络作为社保信息化的基础,借助现有的社会养老保险网络信息化建设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管理,方便农民工转移养老保险关系,逐步实现省内、省外和全国的社会养老保险网络一体化。通过针对农民工跨地区流动所带来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对需要跨地区处理有关劳动保障的事务,用统一的网络社保信息化支持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管理体系,保证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连续缴费。

总之,只有给农民工以稳定的、可预期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才能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具体又彻底地解决广大农民工的养老问题,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来说还是一个未解的重大课题,还需要继续进行研究、探索和指导,还需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未来应以建立健全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为目标,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建议以高额交易税强化房地产调控 下一篇:四大门户的微博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