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分观察点评课不断提升课堂效率

时间:2022-09-14 11:26:14

善用分观察点评课不断提升课堂效率

摘 要:提质减负,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提质减负的前提是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教师专业的提升有多种渠道,我们学校社政教研组正在积极推行一种新的评课模式――基于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分观察点评课。观察内容可分为五点:一、教材处置的有效性;二、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三、教师语言的有效性;四、问题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性;五、学生参与的有效性。分观察点评课这种模式在我校实施后,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提质减负;分观察点;评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后负担,这是目前全国中小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提质减负,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也是每所基层学校追求的目标。提质减负的前提是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教师专业的提升有多种渠道,我们学校社政教研组正在积极推行一种新的评课模式――基于课堂教学有效性下的分观察点评课。这是一种致力于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评课模式,力求改变课堂教学,以提升课堂效率、替学生减轻负担为最终目的一种草根培训模式。

为了能保证课堂观察的有效进行,在听课前安排课前会议,每小组确定自己的观察点。观察内容可分为五点:一、教材处置的有效性;二、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三、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四、问题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性;五、学生参与的有效性。本文以我校许老师的《我能行》、袁老师《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谢老师《善用法律保护自己》上的公开课为例。

一、评教材处置的有效性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得好与坏,从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角度看时,我们要看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准确科学;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是否抓住了关键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的多重价值。教材中的知识具有多重价值。这种多重价值表现为知识具有迁移价值、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许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比较重视知识的迁移价值,而忽视了知识的认知价值和情意价值;另外还有对教材的拓展化处理是否合理等。如我校许老师设计的《我能行》,则对教材结构进行了重新调整,并且符合学生实际;创设了学生讨论探究的形式和学生卖汽车方向盘套的小品形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一堂课中还加入大量有地方特色的材料进行科学的拓展,贴近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辅助。

二、评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情境教学”是课改以来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约九成以上的思想品德课堂创设了情境。创设情境,要有趣味性、新颖性、生活性和时代气息,更要有科学性、思考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确实,一个短小的故事、一个有思考性的问题、一次操作、一次实践活动、一次小比赛都会激发学生兴趣,激活思维。一个好的情境设计,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或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这样的情境设计,我们都为之叫好。如许老师以日常生活中学生购买学习用品的事例导入,袁老师以电视剧《神话》导入,谢老师以常见的番茄导入,体现了情境创设的趣味性、生活性与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别是谢老师上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展示一个番茄,然后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齐声答:“这是番茄。”谢老师又问:“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番茄使你想到了什么?”一位学生说:“番茄使我想起了番邦。”谢老师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又开始追问:“为什么?”这位学生说:“番茄的番与番邦的番不是同一个番吗?番邦之所以称为番邦,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们文明素质相对较低;另一个原因是法律意识淡薄。所以作为华夏民族的子孙我们要提高文明素质,更要提高法律意识,用法律来保护我们自身的合法权益。”我们全体听课老师在为这位同学的精彩回答而赞叹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谢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之妙。这样的情境创设哪位同学不喜欢?这样的情境创设既能够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很好地为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服务,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所以我们在今后研课的时候应关注情境创设是否简洁与实用;是否为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服务;呈现方式是否明确具体,有利于学生操作;是否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将课堂中生成的一些宝贵资源合理、巧妙地加以利用,从而落实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三、评教学语言的有效性

教学离不开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基础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重视教师的语言艺术,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合理利用好教师的肢体语言,促进有效的教学。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准确性。知识的准确性是其科学性的体现和反映,永远是第一位的。教学语言的规范、得体,既不夸大也不缩小,不无中生有,不指鹿为马。如袁老师在《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这堂课中语言逻辑性强,归纳简明扼要。语言生活化,拉近了师生距离,但对学生生成性资源点评不够及时和深入。

2.信息量。同样的时间段,同样的单位量里,语言包含的信息量更多更大,也是“有效性”的一种体现。当然这里应该有个“度”的把握,一是学生能够有能力和水平提取出其中的信息量,不至于听不懂,变成媚眼抛给瞎子看,那就无所谓“有效”了;二是其中的量学生能够消化得了,如果只是一味灌输,全不在乎“量”的膨胀,则会撑死人,物极必反,“有效”遇到抑制,就走上反面了。

3.辐射面。你的有效如果仅仅针对少部分尖子学生而言,从整体来看,则是低效甚至无效。如果你的语言使受益学生达到最大化,那这就是一种“有效”教学。只要还没能达到最大化,你的“有效语言”至少在理论上就存在着提升至最优化的潜在可能。如袁老师的语言极富艺术性,语调激昂,充满激情,极富感染力,肢体语言丰富。因此我们在评课时要特别关注教师语言的知识性、规范性和艺术性;要关注前后环节的衔接是否具有连贯性;关注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关注教师对学生知识点纠错的及时性和艺术性。

四、评问题预设与生成的有效性

调查研究发现:现在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发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课堂提问,大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问题的水平偏低或偏高。(2)问题的不恰当分配。(3)给学生不充足的期待时间。(4)问题缺乏科学设计与组织。众所周知,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理解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巧妙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加快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进程,更是发展他们思维、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切不可流于形式,随意而问。如谢老师设计的问题切入口小而连贯,通过教师的层层设问和层层追问,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教师想要达成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梯度、有层次,水到渠成。

该观察点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要关注授课老师所提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因为问题太浅白,学生没有思考空间;而太深奥,又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讨论或教师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2)要关注所提出的问题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是否结合学生实际,是否紧扣教材重点及难点之处。(3)设计问题是否让答案具有多维性,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4)是否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如一些专业性的知识。(5)尽管教师通过精心预设开放且有弹性的教案,已经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教师也不必太着急,应鼓励学生重新思考,给予他们时间,或者可以通过追问,给他们一个思考、补充说明的机会,也许这一次学生能够说得很好,那自然很好,也许他们说不清,但多少能给我们一些“线索”,给学生回答的时间,同样也给了我们一个思考,即要推测孩子的想法和恰当的反应方式的时间。

如许老师在《我能行》这堂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打算怎样使自己也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其中一位学生回答:“表面上装作不用功学习,背地里拼命学习,这样就能使自己拥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对于这样的生成性资源,谢老师既没有一棍子打死,也没有原则性的一味鼓励,而是及时地追问了一句:“你很有勇气,但是我想请你作一个详细的说明,好吗?”由于受到了鼓励,这位学生侃侃而谈:“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别人觉得我是一个高智商的人,从而让别人崇拜我,这样我不就拥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了吗。”谢老师说:“那一旦被别人发现了会有怎样的后果?我想请班级里其他同学谈谈他们的想法,可以吗?”在征得这位同学的同意后,许多同学提出了他们自己的想法,有的人认为这样的人是虚伪的人,有的人认为这样的人是品德低下的人,有的人认为做一个坦荡的人最好。然后谢老师再问这位同学:“你觉得呢?”这位同学也承认还是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好。这是多好的一种思想教育啊!要是谢老师不能有效地抓住问题的生成,那么这样精彩的一幕还会出现吗?

所以我们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巧妙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加快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的进程,更是发展他们思维、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切不可流于形式,随意而问。因此,关注品德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关键在于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流程,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生成和推进。综上所述,教学的动态生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充分预约的精彩生成。

五、评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自身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新课程的要求。因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思考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评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参与是否广泛。

2.学生参与时是否主动。

3.是否注重学生的内化作用。

学生参与不应仅仅表现为外在行为上的主动,更重要的是表现在思维上的主动,要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切的体验和感受,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如果不以内在思维的深层主动建构为目的,盲目追求课堂教学的热热闹闹,为参与而参与,那只能使主体参与流于形式。如许老师在《我能行》这堂课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由学生分角色扮演,独立购物证明我能行,使这堂课的设计达到高潮,师生互动充分,课堂气氛热烈。通过角色扮演,你扮演哪方商人?你选择在哪座城市进行交易?为什么?你准备与对方交换什么货物?学生分组讨论,但要注意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可以把课堂留给学生,生生互动,效果会更好。

通过这种分观察点评课,既促使每位教师在听课前钻研教材、听课时认真思考、听课后不断反思习惯的养成,又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沉闷的评课气氛。对于自己的观察点每位教师都能深入的思考,并且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同时观察点的确定轮流进行,几个轮回下来,教师对于每个观察点都有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少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 浙江省天台县坦头中学)

上一篇:浅议民间艺术教育在幼儿园的应用 下一篇: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