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院校“大科研”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09-14 11:22:57

论院校“大科研”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大科研”发展战略作为新时期院校科研创新的重大举措,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大科研”发展的本质内涵入手,多视觉、多层次地对院校大科研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力求寻找适应院校“大科研”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院校;科研;发展;问题;对策

一、深入理解院校“大科研”发展的本质内涵

所谓大科研,就是立题要大,涉及的领域要广,技术含量要高,项目起点要高,参与的人员要多,与军内外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建立大的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大成果。主要体现为“四大”:

1.大项目。对于大项目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是基于定位的不同,我对大项目的定位就是要把世界军事发展、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大系统进行研究,着重从宏观层面多视觉、大视野、越前性立项研究,研究项目系统全,功能模块多,项目级别高,投入经费大,参与人员多,研制时间长,项目涉及范围广,具有代表性。

2.大联合。大联合就是要以院校为中坚力量,积极推进院内外的科研大合作,在院校内形成跨专业、跨学科、跨部系大融合;在军内联合相关院校、科研院所、部队和上级机关大合作;在军外联合地方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业务部门大协作,通过项目索引,多方协作,技术融合,形成多赢的局面。

3.大攻关。大攻关就是要组织对大项目的多专业、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式的研究,发挥优势,聚集目标,长期跟踪,联合攻关。对于重点难点问题要组织多种力量,动员多种手段,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研究,充分发挥各学科的优势,调动各方面的专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到集智攻关。

4.大成果。大成果就是要通过对科研项目各环节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实用价值高、军事效益大、填补军内外空白的科研成果,这是实行“大科研”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院校要大力开展科研创新,稳步推进科研管理改革,从源头上抓好科研项目质量。

二、客观正视“大科研”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实行大科研发展战略,是推进院校科技强院,实行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但是,从“大科研”发展战略的本质内涵来分析,在具体科研工作中,实施“大科研”也会遇到许多问题,它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

1.大项目研究周期长,见效慢,影响科研人员参与大项目研究的积极性。大项目从立项到结题,最后到成果运用和申报奖励,少则2-3年,多则3-5年甚至于时间周期更长,特别是申报奖励署名人员又有限,使科研人员等不及用不上,往往会造成参与大科研项目光荣,但是没有自己独立完成一个小项目来的实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参与大项目研究的积极性。

2.大联合组织协调复杂,成员多,管理难,影响联合攻关效率。实施大科研,需要联合攻关,组成人员多,有的是跨部、系,甚至于跨院际,课题组长承担的工作量很大,常常会造成控不住、耗不起。这种状况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大科研”组织机制缺失造成的,如诸多可以规范的程序需要人为的去处理,去协调,影响联合攻关效率。

3.大项目来源渠道不畅,项目大,经费多,一线科研人员够不着,拿不到。实施“大科研”战略,要有大项目作为支撑,而目前,院校仅仅依靠主管部门每年下达的指令性计划课题,只能是杯水车薪,是远远不够的,而其它的项目渠道,还需要有一个过程逐步理顺,目前还难以形成畅通的大项目的渠道,这对于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来说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三、稳步推进“大科研”发展中的对策

1.更新“大科研”思想观念

一是服务观念。要瞄准实战需求,贴近服务对象,确保能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拿出让服务对象满意的科研成果。二是人才观念。实施大科研,人才为本,要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科研为教学服务的理念,鼓励科研人员申报和参与重大项目研究。三是竞争观念。在科研工作要做到选贤任能,不唯资历用人才,敢于将德才兼备的优秀科研人才担当大项目负责人。

2.创新“大科研”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科研管理法规制度。从健全科研立项制度入手,认真组织科研立项评审,确保选题的科学性;鼓励科研人员在服从“大科研”项目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本专业自选课题的研究;推行以课题组为基本单元的科研组织形式,落实“经费跟着课题走”的办法。二是加大开放式科研管理力度。研究制定跨部系、跨学科、跨领域,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具体实施办法,加强学院与相关单位的联系沟通和学术交流;三是拓展科研成果应用转化渠道。要着眼部队需求,及时梳理相关研究成果,使分散的成果更集中,更系统,同时要拓展科研成果推广渠道,扩大科研成果应用空间,加强对科研成果使用情况的跟踪反馈。

3.拓展“大科研”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大科研”组织保障体系。按照“大科研”组织架构,建立统一、规范、灵活的课题组织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细则,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二是实施“大科研”人才保障战略。充分发挥院校在军内外各类专家组任职的专家作用,大力推荐学术和技术水平高、全局观念强,在军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同志出任专家。三是提升“大科研”综合保障层次。机关和相关单位要多使实劲,多办实事,多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质服务,积极探索“大科研”在项目组构成、科研人员选配、项目激励机制、经费保障机制、成果推广应用等环节上的保障措施,真正使院校科研工作上水平、上层次。

上一篇:张扬学生个性 创设新型语文课堂 下一篇: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如何实现“以生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