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既有线接长涵边坡防护安全施工技术

时间:2022-09-14 11:08:39

铁路既有线接长涵边坡防护安全施工技术

摘要:铁路既有线改造施工中涉及大量的接长涵施工,而接长涵施工中拆除既有涵洞端翼墙及基础对既有铁路边坡稳定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若边坡防护措施不当或安全监控不力,极易危及列车行车安全。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际,介绍一些铁路既有线接长涵边坡防护施工技术及安全管理措施。

关键词:既有线接长涵施工 边坡防护

中图分类号:U4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伴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既有单线铁路运能饱和,急需增建第二线工程,并对既有线路进行提升和改造。既有线施工内容包括既有涵洞接长、顶进桥涵、新建公跨铁桥梁及拆除既有公跨铁桥梁、并行地段路基、桥梁施工等。

石长铁路增建第二线工程站前1标接长涵洞共有390余座,施工需要拆除既有涵洞的端翼墙及基础,如拆除既有涵洞端翼墙时边坡防护措施不当,极易造成边坡溜塌,危及列车行车安全。

2 既有边坡防护形式

边坡防护须根据现场实际来确定,选取经济、有效地防护形式。防护形式选择取决于既有涵洞孔径、高度、覆土厚度、结构形式,以及既有涵洞八字墙与既有路基边坡位置关系、既有路基填料质量、需拆除的部位、基坑开挖深度等因素,通过石长铁路复线建设大量接长涵洞施工,主要总结出以下防护形式。

2.1 人工挖孔桩防护

当既有涵洞孔径大于3.5m或覆土厚度大于3m时,宜采用人工挖孔桩防护。在需拆除的原有涵洞八字翼墙两侧设置直径不小于1.0m、桩底深入基础底部不小于2m的挖孔桩支挡既有路基土体,沿翼墙方向设置。挖孔桩中心与原有涵身外侧距离为1m,以不与既有构造物刚性基础相碰撞并靠近开挖基坑边坡顶缘为宜,如在逐层开挖中发现路基有失稳迹象时,现场采取补桩和工字钢二次加固。(如图1)

2.2木桩防护

当既有涵洞孔径小于2.0m时,且涵顶覆土厚度小于3.0m时,既有路基填料较好,路基边坡采用直径不小于10cm、底部削尖的圆木木桩进行防护,木桩底深入基础底部不小于1m,间距不得大于15cm,如在开挖中发现路基有失稳迹象时,现场采取补桩加固。

2.3工字钢、钢轨桩、钢板桩防护

当既有涵洞孔径大于2.0m但小于3.5m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路基边坡可采用工字钢、钢轨桩、钢板桩进行防护,桩底深入基础底部不小于2m,间距不得大于15cm,如在开挖中发现路基有失稳迹象时,现场采取补桩加固。(如图2)

木桩、工字钢、钢轨桩等防护形式施工重点在于施工安全配合及监控,本文主要总结一下人工挖孔桩防护边坡安全施工技术。

图1:人工挖孔桩防护形式 图2:钢轨桩防护形式

3.人工挖孔桩边坡防护施工

3.1施工准备

3.1.1按照五方(业主、设计、监理、设备单位、施工单位)评审会议确定的防护方案,施工前由现场施工负责人组织召施工预备会,布置和安排施工作业内容、程序、方法、技术要求、组织分工和重点安全事项。

3.1.2施工作业前,必须对既有涵洞和路基排水设施进行延伸和改造,确保线路排水通畅。对既有涵洞内管、线、电缆进行防护处理。开挖过程中如遇到管、线、电缆等隐蔽设施,必须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确保既有线行车安全。

3.1.3按规定对所有参与施工作业的人员进行全员安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3.2 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及注意事项

3.2.1挖孔施工

护壁模板采取一节组合式模板拼装而成,拆上节,支下节,循环周转使用,模板间用U形卡连接。护壁采用C30钢筋混凝土,上口厚15cm,下口厚10cm,钢筋采用Φ10钢筋,竖向间距20cm,环向间距15cm;护壁混凝土宜添加早强剂,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进行下段桩身开挖。

第一节护壁兼做挖孔桩锁口圈,锁口上口厚18cm,下口厚12 cm, 高出地面30cm,以防土石、杂物滚入孔内伤人,桩身每循环开挖深度不超过1.0m,采用定型钢模板浇筑护壁,随挖随支确保施工安全,避免塌孔。在挖孔过程中,经常检查桩孔尺寸和平面位置:桩位误差不得大于50mm,倾斜度不超过1%,孔径与孔深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2.2钢筋笼施工

钢筋笼在钢筋加工场分段加工,每段长不超过4m,采用人工放入孔内。钢筋笼入孔口应及时,钢筋笼顶面不得高出钢轨底面,为减少钢筋笼在孔口的停留时间,钢筋笼连接采用孔内绑扎连接,钢筋搭接按绑扎规范要求进行搭接。

3.2.3混凝土施工

成孔后及时进行混凝土浇筑,避免护壁坍塌,影响既有线稳定。混凝土采用搅拌站集中搅拌,混凝土运输车运至浇筑现场,用混凝土泵车浇筑。

浇筑混凝土时使用串筒,桩身混凝土的回填高度每0.5m用振捣器振动捣实一次,下次振捣深度要上次振捣面以下10cm。混凝土浇筑至桩顶以后,立即将表面已离析的混合物和水泥浮浆等清除干净。

3.2.4施工安全注意事项:

挖孔桩的施工应利用列车间歇时间进行开挖作业,现场作业人员来车时必段严格按规定下道避车:①距钢轨头部外侧距离不小于2.5m;②既有线来车不小于800m下道完毕;③人员下道避车时应面向列车认真瞭望,防止列车上的抛落、坠落物或绳索伤人;④人员下道避车的同时,必须将作业机具、材料移出线路,放置、堆码牢固,不得侵入限界。

施工范围内线路前后各100米要确保道床饱满,防止线路胀轨跑道。加强线路检查及养护,在施工期间加强对施工地段前后线路扣件的加固及时对线路进行保养和维修。严格执行线路检查趟检制、状态修的规定,列车通过严禁挖土。挖孔桩停止施工期间,井口应加盖钢筋网片井盖,确保人身安全,列车通过时停止施工。

4拆除端翼墙

4.1拆除端翼墙

涵洞端、翼墙的拆除在挖孔桩全部浇筑完并达到设计强度后用人工配合小型机具自上而下拆除。

端、翼墙拆除过程中,要有专人防护,在路线上设置明显的防护标志,设置防护栅栏和警示牌,夜间要有照明设施。施工前应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如边坡稳定性,危石等。拆除过程应设驻站联络员及现场防护员,发现列车驶来应该停止一些机械及人工作业,确保行车安全;拆除过程发现有安全问题应立即停止施工,并通知相关负责人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后再进行施工。注意天气情况,雨天及时对拆除翼墙处边坡进行防水覆盖,坡脚堆放砂袋,确保边坡稳定。

4.2插入竹夹板支挡及安全监控

出入口翼墙拆除后立即对翼墙边土体进行修整,在挖孔桩和边坡土体之间横向铺设竹夹板,然后对其中的空隙用砂袋进行填塞。

拆除期间,必须派专人观察既有线路基有无变化,如有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并通知项目部,按应急预案程序进行。

施工现场应挖好水沟,防止雨水冲入现场,浸泡基坑。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防雨设施,如防水彩条布,雨天对基坑边坡进行覆盖,防止边坡受雨水冲刷而坍塌。配备抽水设施,雨后及时排除基坑内积水。

拆除工程完成后,立即组织涵洞接长施工。涵洞施工完成及过渡段或临时回填防护前,加强对边坡稳定性的监测,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加固处理。

5 结语

既有涵洞接长需拆除既有八字墙及附属边坡防护施工,要根据既有涵洞不同的工况灵活确定其边坡防护形式。防护形式要确实有效,且经济合理。另外在既有涵洞接长施工中,不仅要严格按审定施工方案组织施工,确保防护措施有效,而且要严格执行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影响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改建既有线和增建第二线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8]14号

[2]《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1—2009

[3]《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3—2009

[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5—2003

上一篇:关于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探讨 下一篇:浅谈公路工程质量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