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时间:2022-09-14 11:02:16

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摘要:探讨了城市居住区在建筑设计时,应注意考虑景观生态特征及景观规划设计,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构筑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城市生态环境。

关键词:规划设计;城市景观;生态环境;

Abstract: discusses the urban communitie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attention shall be paid to consider landscap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ombined with the local actual situation, construct the people-oriented, respect 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Keywords: planning and design; urban landscap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S7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生活品质的提高,房屋建筑已不仅仅局限于居住功能,还影响着城市的整体风貌, 反映城市的发展过程, 其景观也是城市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包括绿地景观建设和景观廊道建设, 对二者的规划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完善城市的生态功能, 增加城市景观多样性, 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消除道路廊道所带来的种种环境影响, 将城市内部的自然、半自然或人工植被版块连接起来, 有利于各版块中物种进行迁移。

一、城市居住区景观的功能及形态构成要素

城市居住区景观具有生态功能、空间功能、美学功能和服务功能, 其形态构成要素包括建筑、地面、植物、水体、小品等, 景观生态建设强调结构对功能的影响, 重视景观的生态整体性和空间异质性,因此, 要充分发挥景观的各项功能, 各构成要素必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设计。

二、城市居住区景观的生态特征

1)人类活动影响的主导性

居住区是城市中人群最为集中的区域, 由此决定城市居住区景观是一个以人工为主的复合系统。景观的形式和内容都由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而进行选择决定, 建筑和硬质地面在整个居住区景观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而植物、水体等处于辅助地位, 人类活动影响的主导性使居住区景观的生态功能受到极大的影响。但人类活动也可以对景观单元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 以改善受胁迫或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 将人类活动对于景观演化的影响引入良性循环。

2)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 城市居住区景观系统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系统中的主体--建筑属于高能耗实体, 物质流入和流出量都很大, 而绿地和水体在生物结构和多样性方面都存在不足, 缺少自我修复的能力, 难以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 居住区的生态系统必须通过外界大量的物质和能量补充才能维持相对平衡。

3)景观单一性和封闭性

居住区景观主要由建筑版块和绿地版块构成,其面积、边界和内容受城市规划限制, 呈现出较为单一的形态, 尤其是绿地版块, 受到城市道路和区域建筑的双重阻隔, 景观破碎化和封闭性特点并存, 这使得在城市景观中占大量比例的居住区景观未能发挥应有的生态作用。

三、城市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思想

1)景观的整体性和连通性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应具有整体性, 除了保护和利用原生态的河流、湖泊、湿地、绿地等自然景观, 还要把人工景观纳入到城市景观体系中, 使规划建设的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共同构成城市景观网络格局。城市交通道路及绿化带是城市中数量最多的人工廊道, 而自然廊道则以河流、植被带为主, 自然廊道的存在有利于吸收、排放、降低和缓解城市污染,减少中心市区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 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化、高效化。利用城市的自然廊道效应与人工廊道效应相结合, 将自然廊道体系纳入城市发展规划, 形成自然廊道和人工廊道相间分布的星状分散集团式景观格局, 可以有效地主治建成区摊大饼式发展所造成的生态恶化。

2)景观的多样性

景观多样性指景观单元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多样性, 包括版块、类型和格局多样性。在居住区设计中, 建筑的位置、体量、形式应当与城市景观网络结合, 打破对地块内部的限定和围合, 通过开放边界、地层局部架空等手段使区域绿地版块与建筑版块相互渗透, 既丰富了空间视觉景观, 又增加了景观多样性, 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景观的生态功能。

3)景观的多重价值与文化关联

景观具有经济、生态、美学价值。居住区不仅为人们提供居住的空间, 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 优美的景观还为人们提供休闲场所和精神享受, 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增加房屋的经济价值。同时, 景观的外貌可以反映文化准则, 文化习俗强烈地影响着居住地景观的空间格局, 人们对景观的感知、认识和评价, 直接作用于景观, 同时也受景观的影响。尊重居住区景观的文化传统, 是形成景观特色和保证城市文化传统沿承的重要原则。

4)景观的公共性

居住区设计受到传统建筑院落式空间组合方式的影响以及居住安全方面的考虑, 大多采用围合式的布局, 围墙围合的封闭式景观既阻隔了与城市景观系统的联系, 也造成区域外部景观的单调, 从而影响城市整体风貌, 破墙透绿、营建公共绿地, 这不仅是对机关学校的要求, 也应该是对居住区的要求。

四、城市居住区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

1)纳入城市整体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居住区分散在城市的各个区域, 有利于形成较为均质的城市景观网络结构。在城市整体景观生态规划中, 将居住区景观形成的版块, 通过道路、河流、绿地等廊道将其连通, 形成紧密相连的绿色景观网络。

城市居住区是由人工干扰版块形成的镶嵌体。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理论, 版块的大小、形状、密度以及分布构型都是影响基本生态过程的空间格局参数, 在一定区域内, 最佳景观是一个带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 因此, 居住区景观规划中宜合理设置建筑、绿地的位置、形状、尺度、数量等, 形成不同粒径的版块, 控制尺度, 以避免景观多样性随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具体规划措施上, 在居住区与城市道路之间设置较大的城市公共绿地作为景观核心(绿心),居住区内各小区之间设置区域公共绿地作为次中心, 小区内各住宅组团之间设置社区公共绿地作为补充, 不同等级的绿地与道路绿地廊道、水流廊道等相连, 共同组成居住区绿地系统, 从而增强景观的异质性(图1)。

图1 某住宅小区生态景观

2)居住区生态景观设计

居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中包含了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自然要素包括不能改变的因素, 如河湖、山脉、草原、平原等自然地形及雨、雪、风、阳光、温度等气候因素, 以及可改变的因素, 如溪流、树林、植物的生长和消亡等。对待这些自然要素, 既要尊重原有的地貌环境, 又要发挥设计者的主观能动性, 在设计时对不可变的因素尽可能巧妙地使其成为设计中有机组成部分, 对可变的因素则根据其存在合理与否进行取舍与修饰。在平面功能分区时, 应分析气候、四季日照、光影变化、风向、噪音源以及建筑对场地的不利影响等, 在此基础上对区域景观元素进行配置, 如植物的选种和栽种, 阴影区尽量选择耐阴的植物, 噪音区选择高大的乔木和密集种植的灌木以阻隔噪音, 活动区和建筑附近选择冬季落叶的乔木, 以满足夏季遮阳、冬季透阳的要求等。

上一篇:天津港边坡稳定性研究 下一篇:超长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