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途径分析

时间:2022-09-14 10:06:36

学科融合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途径分析

当前大部分指导课程实践的思路和举措都集中于如何让学生获得和接受有效的信息,并没有将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作为教学的目的,或者说依然较为欠缺。这种现象必将导致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不能够达到,更加不能够达到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内在指向。

1 学科融合教学形式的优势

从学科的分类来看,思想品德教学应该属于人文科学的教学领域,其所具备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能力。随着社会多元化趋势的不断明晰,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基于多学科融合的方式来提高教学的难度,以提高学生面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1.1 学科融合的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内容

鲁教版思想品德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将学生身边的事情和事物等写入教材,尤其是对各个现实问题之间的关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诸如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学生青春期遇到的各种问题等。如果仅仅从思想品德的角度来对这些问题予以阐释,那么必将导致内容过于单薄,而且得到的答案也难以让学生信服。只有从多学科的角度出发,通过多层次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来对教学内容予以丰满,才能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1.2 学科融合的教学形式避免了传统的单一说教

单一说教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初中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也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合理地选择关于历史、地理和社会文化的诸多素材进行多层次教学。而教学手段也应该尽可能地丰富,通过营造一个生动而形象的教学氛围来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1]。

2 学科融合背景下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鲁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已经在全国各地推广使用近5年,其内容的鲜活性与丰富性赢得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欢迎。下面将结合鲁教版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探讨如何在学科融合背景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2.1 利用真实的教学情境来进行课堂教学

为了能够有效地磨练学生的道德修养,使得学生在行动过程中充分领会价值判断的重要性,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进行小品模拟活动。这种方式已经被大部分的教师所采用。同时,为了达到更加完善的教学效果,应该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现实场景当中,使他们更加直观、真实地感受到课程内容中所包含的教学意义,进而在内心产生认同感,对自我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与审视。

当前,初中生的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为了实现从课堂上肢体和语言的形式向自身行动的跨越,应该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实现,这其中利用真实的教学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当前大部分教学所采用的小品模拟虽然能够在其中融入道德准则以及价值判断等方面的内容,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真实环境的感染,因此很难从内心深处让学生感受到课程内容所传达的意义。

2.2 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随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都开始乐于参与到教师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中去。这时若单纯地依靠学生在课堂之上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远远不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加之学生每天的生活都会给他们的思想品德和想法等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得学生自己产生一定的感悟。而这时,教师若能够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积极地开展课外活动来对学生的道德情操等进行历练,必将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目的。利用课外教学机会,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交流与互动的机会。例如,在讲授“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的内容时,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练习和讲解肯定不能够让学生有深刻印象。而如果让学生参与到家人的消费活动中,之后在课堂上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就消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这将有利于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的增强。

2.3 积极开展思想品德社会实践活动

除了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多媒体、针对课程内容设计小品活动以及丰富的讨论教学形式之外,教师可以利用合适的机会,就合适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个现场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体味到与教学环境完全不同的真实环境[2]。社会实践可以在每个单元结束之后进行,教师根据这个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来对社会活动的主题进行设计,之后学生根据实践情况来讨论自己的收获与感受。

3 结语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而且在引导的过程中尤其应该认识到学生差异化的存在,这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孙军.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1(5):118.

[2]徐明有.对鲁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写及使用的几点建议[J].陕西教育,2011(4):52.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马山子镇中学)

上一篇:让人为难的“22选8” 下一篇:如果爱,请给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