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神成长对抗岁月衰老

时间:2022-09-14 08:37:24

以精神成长对抗岁月衰老

看过一段视频,说的是一些志愿者(父亲或母亲)被化妆成20年后的样子与子女相见,每个孩子都因无法接受父母衰老的面容而泪流满面。其中一个6岁的小女孩哭得尤为厉害。导演的本意是要激发年轻人的孝心,珍惜爱护正在老去的父母。但我却想,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在走向死亡,只不过很多时候并未觉知,当这些年轻人看到母亲或父亲

的衰老感到心痛时,他们是否想

到自己其实跟父母正走在同样的路上?

回想20多年前,刚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看到单位里三四十岁的大妈们,我是多么骄傲自己的年轻啊,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变成那样一种状态――每天除了孩子老公、吃穿用度、电视节目,就没有什么好话题了。那种八卦实在令年轻人感到庸俗可厌。转眼26年过去,我早已过了40岁,眼看快近50岁了,如我所愿,今天的我并没有变得太过柴米油盐,多少还有点年轻人的朝气,虽然肉体正在走向衰老,但过去一年的努力,让我觉得自己的精神却在不断成长之中。2015年是我有生以来最勤奋的一年,即使是自己曾经历的高考,也没有如此勤奋过,而我所获得的又岂止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朱永新老师在2015年金堂年会所作的主报告《拓展生命的长宽高》中指出:“以教育学的角度来看,生命是能够自觉到自我成长的有机体,教育就是积极促成个体生命自觉地自我成长的活动,使人的生命不断丰富、提升,不断趋于完善的活动。教育是生命的事业,教育学就是帮助生命成长的学问。”作为一名普通教师,长期以来局限于应试为目标的课堂教学,从未站在生命的高度考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反思生命的意义,于是人到中年出现职业倦怠也就成为自然而普遍的现象。我曾经有过的倦怠感,在如今的年轻人身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讲究吃喝玩乐,对教学工作却是应付了事,对一切都觉得无所谓,唯独对谁挣多少钱最感兴趣。现在看来这都是顺理成章的事:自己的生命没有自觉地自我成长,又怎么有能力去助推学生的生命成长?一些教师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应试教育推向更加畸形发展的方向。幸得新教育的引领,我已经醒悟,正在努力改变。虽然一己之力微弱,但我想努力做到的是: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孩子不再迷茫,能够以自身的努力向这些孩子展现更多的美好。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以自我精神生命的发展竭力带动和唤醒我的学生们朝向美好的自我成长。

生命由盲目走向自觉

纵观生命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基本的逻辑:肉身的诞生,是生命的自然事实;交往关系的存在,则是生命的社会事实。自我意识的觉醒,是生命的精神事实;这三个事实,构成了我们理解生命的三个基本向度。所以,新教育把生命理解为具有三重意义上的生命: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精神生命则能最大限度地突破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的局限,绽放人这一特殊生命体的存在价值。精神生命的高度,是对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的最终升华与定格。

――朱永新

2015年,是我的生命由盲目走向自觉的一年,由于这种自觉,我在机体渐渐走向衰老的同时,却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活力。2015年,是我的精神生命努力突破自然生命和社会生命局限的一年,我在努力拓展生命的宽度和高度,为自己的人生注入源头活水,也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汲取更多的力量。

2015年,我曾经四次走出家门,前三次都是去学习,充实自己,并且完全是自费出行,没有去找任何一个领导报销费用。现在看来,我的社会交往能力存在问题。因为当时是不想让领导们以公款做人情,现在却觉得,我的努力,我在课堂上的改变是对学校、对学生、对社会的最大报答。因为我在课堂上所进行的尝试,力图唤醒每一个孩子和家长的努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周围的人,都必将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影响。

7月,我到温州参加第一线全国高级教师研修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李玉龙先生。见到了“传说中”的傅国涌、范美忠、阿啃、黄晓丹,这些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传达他们对中国教育的见解,展现他们的个性与智慧,让我这个多年不曾走出家门的人第一次开阔了眼界,第一次有了对生命的思考,开始努力实施“看得见个体的教育”。8月,我辗转来到五莲,与众多种子教师汇聚,感受新教育人的热情,见到现实生活中的朱永新和童喜喜。他们为新教育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孩子们健康成长,为了师生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他们已经唤醒了一大批如我一样原本平庸的教师行动起来。10月的焦作之行,通过听课研课,更是有机会与飓风、蓝玫、硕果老师面对面,对理想课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喜喜忙中偷闲所作的短暂演讲,再次让我把李玉龙与新教育联系起来。所有这些人,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改变中国教育现状,让我们的教师不要活得太憋屈,努力摆脱自己身上的局限性;让我们的学生不要只会读书背书考试。要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够自觉地自发地成长!

另外两次出行,一次是5月到咸阳参加杨氏传统太极流大会,获金奖;一次是全家一起旅游,来到屈原故乡秭归,到三峡大坝上看“天堑变通途”的壮观,思考自然和人生。无论是参加比赛,还是旅游,都是我的生活,拓宽了我生命的宽度,也是在阅读自然、阅读社会,在行走中与不同的人交流,使我能够更好地思考活着的意义。通过我的不懈努力,我先生也正在改变。家庭氛围正变得积极、向上,充满了幸福和温馨。

多重角色活出生命亮色

网师学员

我在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选修了“发展心理学”和“班主任管理”两门课程。随着对学生个性的关注,我越来越觉得心理学知识的缺乏已经成为自己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所以,“发展心理学”成了我在网师所有课程中的第一选择;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我也遇到很多困惑,对李镇西老师非常崇拜,选修了他主持的“班主任管理”课程。跟随讲师,我阅读了《发展心理学》系列专业著作《皮亚杰学说入门》《儿童心理学》《思维和语言》,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有所了解,知道不同心理学派对人的不同阶段的身体发育、认知发展和社会情感发展既有共同的见解、彼此之间有传承,又有各自不同见解。作为教师应该对所教年龄段学生普遍具有的特点有所理解和掌握,又要能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方向给予科学的指导,这需要持久的修炼。对李镇西老师系列著作的阅读,结合李老师在课程群里的讲解,众多案例使我意识到,班级管理也是不能完全套用他人的做法,每个班级有自己的问题,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样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班级。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本着民主的原则,与学生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才能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

种子教师

作为一名种子教师,努力坚持读书,坚持书写。每天坚持写教育随笔、教学反思、读书笔记,是我2015年的生活常态。

阅读和行走使我越来越敢于尝试,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自主性”吧,精神生命的成长唤醒了我的生命发展的自主性。朱永新老师说,“生命的发展性决定了最好的教育应该能够帮助师生朝着正向前行,朝着自觉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教育为生命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性”。是的,教师首先要有自我发展的自主性,然后才能够带着学生朝向自觉发展。

2015上半年,我继续在教室里尝试改变。首先,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成为激励学生的主要方式。利用《教室里的正面管教》提供的错误目的表,让同学们分析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深入思考犯错误的原因,形成文字,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鼓励大家正视错误,敢于面对错误、承认错误,明确每个人都是在战胜错误改正错误中得以成长,并因此有勇气为自己所做的错事负责任。以“道歉”为主题的班会,让很多孩子为自己无意中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感到抱歉,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致歉。结果教室里哭声一片。被感动的心灵是最美好的,当孩子们心灵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时,一切错误都不过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历,他们正一天天学会自我教育。

为了培养训练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我开始进行每天10分钟的演讲课程。演讲课程的开展,让这些一贯不善于表达的孩子们有了站在大家面前说话的勇气。经过两轮三轮之后,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坦然自如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他们也从同学们的演讲中获得激励。无论是哪个同学站在台前,我都会给他们拍下照片,发到群相册里,用文字描述现场情况,让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学校生活有所了解,对孩子的表现感到自豪。我也想用这种方式让家长们明白:上学,不仅仅是学知识,更要学会做自信、自强的人,要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在演讲课程之后,变化最大的是那几个经常犯错误的孩子,其中有三个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一开始站在台前面向大家时,眼睛不敢正视,身体无法站直,面部肌肉都是抽动的;现在再让他们站在台前,他们都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能够描述自己所做的事情的过程并加以评价,甚至还给自己提出了目标。重要的是,他们的眼光不再游移不定,身体也能够站得挺拔。我想,无论成绩如何,这些孩子在初中所经历的一切都将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记,并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2015下半年,我在教室里进行了英语歌曲课程和经济学课程。英语歌曲课程是为了拓宽英语教学渠道而进行的。我选择一些旋律优美、歌词简单的歌曲,让大家学唱、比赛,使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能够通过学唱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重新找回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经济学课程则是模仿《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的做法,让每一个孩子都承担起一定的职责,使我们的教室走向完美。在经济学课程中,有一些经常忘记写作业、学习不认真的孩子慢慢改掉了毛病,成绩也随之进步了。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子骏。这个孩子主动要求承担了教室里绿植的养护工作。结果,除掉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及时浇水之外,他还会在太阳出来的冬天,把每一盆花都搬到阳台上晒太阳。每逢九年级月考要用教室,他就会把花草一盆盆搬到我的办公室里去,周一回来,再一盆盆搬回教室。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因为我们教室里没有暖气,这个冬天又特别寒冷,结果有一盆绿萝被冻死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他问我:“明年春天这盆绿萝还会发芽吗?”我说:“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你已经尽力了。如果必要,下学期我们可以再买一盆放在教室里。”这样的课程真的帮他改掉了忘记带作业的毛病,成绩也从期中考试的40名,进步到24名!他的改变再次证明一个真理: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作为教师,就是要为这种可能提供最大的支持。

这一年,我天天都坚持与一到两个学生聊天,把每个学生发生的点滴变化都记录下来,回忆自己哪些地方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了解孩子家庭里亲人之间的关系,思考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可以让孩子们看到希望,重新找回自信;同时把聊天过程尽量进行详细地记录,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对症下药。

过去的一年,我经常为了写反思而困倦难耐,坐着就睡着;然后会夜半凌晨醒来,思考计划一天的工作如何开展。焦作研训之后,为了整理讲座录音,我连续两周时间,几乎每天都是在凌晨四点之前醒来去做这项工作。因为白天实在是太忙了。但是接受了任务就要努力做到尽善尽美,我不能以忙为借口而敷衍。

为什么在工作量大增,身体极度疲倦的情况下,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回报,却能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活力?我想,这就是精神生命得以成长的力量所在!当生命焕发出成长的活力,就会突破肉体的束缚,精神的力量战胜了肉体的衰老。有了创造力的生命,不会被日渐衰老的肉体束缚。

2015年下半年,我两次主持新教育实验项目群讲座。我发现每个讲座者都怀着极大的虔诚和极度的认真对待讲座,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希望能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更大的成长。当我准备自己的讲座时,更是写下了一万多字的讲稿,反复阅读、修改,我只是希望能用自己的成长,来激励更多的迷茫中的教师们行动起来!行动,就有收获!我用自己在年近半百时的努力,向年轻人宣告:每个生命都是自主的,都能够由自觉成长而走向自由。

萤火虫义工

2015年10月,我成为一名萤火虫义工。每周三一次的萤火虫讲座,让我看到每一个萤火虫都在努力发光。点亮自己,才能照亮他人!萤火虫的光是微弱的,但在暗夜里,再微弱的光也能给人带来希望!这就是萤火虫义工的意义吧!我加入萤火虫义工的初衷,就是痛感于周围恶劣的阅读环境。我的学生都上中学了,很多都没有读过真正的文学作品。家长们更是对阅读一无所知,毫无兴趣。我把家长们拉进我们的萤火虫群里,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听讲座而慢慢认识到阅读的重要,希望他们能够经由自己的阅读带动孩子去阅读。我曾经承担两次讲座转播任务,一次在地方群徐州站,一次是负责全国四站和五站的转播。一个小时的时间,平时觉得很快,但那两次我觉得太慢了,眼睛因为盯着屏幕而发酸发胀。到结束的时候我是长出一口气,同时深深体会到主持转播的义工们的辛苦!不过,有些妈妈们根本没有耐心阅读讲座内容,有时候可能讲座内容太专业,对有些妈妈来说难以理解,所以,群里常有一些妈妈刚进不久就退出的现象。我真的觉得非常惋惜。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我就忍不住想:这个家庭的孩子真是不幸啊!记得我开始进入萤火虫徐州站的时候,就是被每天的晨诵和诗歌共读吸引,忍不住带着孩子诵读,然后渐渐地希望能够成为义工去影响更多的人,最终忍不住递交了申请。可是有些家长进群就想闲聊,还抱怨群里太安静,被警告禁止后,立刻退出。对父母的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对孩子们的教育更加艰难!萤火虫项目的本意,应该就是要促成父母的觉醒,父母生命意识的觉醒,精神生命的成长,才能够更好地带动孩子的自觉成长。

我所在的学校,也堪称是地方上的名校,但读书的老师很少。有些年轻人很喜欢听我讲新教育,也问我读了哪些书,甚至也有人买来《给教师的建议》《教学勇气》,但就是读不下去。对我在教室里所做的尝试和改变,他们也很佩服,但是常常会说:“理想太丰满,现实很骨感”而拒绝改变。我渴望新教育之风能够早日影响到我们这所学校,进而能够影响我的家乡的教育整体发展。我想,只要我坚持下去,如果我能够取得一些成绩,必然会有更美好的事情发生。我期待着更多的同事能够从精神沉睡中醒来,那将意味着更多孩子的精神生命会得到激发而成长。师生必将在共同成长中得以享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老师说,从一个理想的生命状态来说,全面地拓展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是最完美的生命结构,但由于生命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生命的长度有时是不可控制的。有些生命虽然很短暂,但是由于其生命拥有足够的宽度和高度,他们的生命容量依然很庞大,生命的品质依然很高洁,足以形成一座伟大的丰碑。

是的,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是任何人,只要愿意,都能够经由阅读、思考、实践而提升自己生命的品质,做到以精神成长来对抗衰老!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第九中学)

上一篇:自制健康果味水 下一篇:教育行走 一路欢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