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 培养国家栋梁

时间:2022-09-14 08:13:52

关注心理健康 培养国家栋梁

摘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应该引起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警惕。要营造氛围,提高师生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努力塑造出身心健全的下一代。

关键词学校;教师;家长;教育;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630

近年来中学生因学业压力,或家长期望值过高,或因考试成绩不理想,或不能忍受和战胜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等原因,而自寻短见。学生的心理如此脆弱,心理素质如此之差,他们对自己的生命如此不珍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匆匆而去,叫人心寒。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这是谁的责任?值得我们好好反思。为此,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对学生消极心理状态的改良和不良行为的矫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回避社会对中学教育提出的新考验、新挑战,不辜负社会各界以及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迫切期望。具体做法如下: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氛围刻不容缓

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已成为各个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刻不容缓,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机构,分工到人,职责明确,以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稳定有心理障碍学生的情绪,避免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定期培训与指导,成立心理咨询室;有关人员共同参与,指导、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优越的育人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学校内部心理环境建设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1、绿色环境建设。优质的教育要有优质的环境氛围,绿色环境建设为学校心理教育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因素。2、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内广告牌、警语牌、橱窗画廊、百花园、教室文化、宿舍文化等育人环境的创设;各种书画展、田径运动会、法制报告会、科技小发明和请名人讲学等活动,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灵感,愉悦学生身心,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情感的目的,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3、校风学风建设。校风是学风的基础和前提,有了好的校风,才能有好的班风、教风和学风,也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4、家长学校建设。学校要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利用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使家长重视子女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从而保证学生身心能健康地发展。

二、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直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显然也是教师的育人职责。因此,学校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引导。

1、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认清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学校请有关专家给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让师生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完整的人格、充沛的体力、进取的精神、愉快的情绪、规范的行为、虚心的态度及对现实的良好适应。

2、指导教师讲究科学方法,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因人制宜: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必要时依靠心理医生和专家会诊,个别指导,对症下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一刀切。(2)持之以恒:心理问题的解决需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甚至是非常缓慢的过程,水到渠成,不令而行,潜移默化,春风化雨,期望值不能过高,不可能立竿见影,所以要善于耐心等待,坚持不懈。(3)因势利导: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不能粗暴急躁,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要朋友式地谈心,针对性地梳理,耐心话聊、正确引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

3、引导教师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等,往往因人而异,通过集体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通过个别咨询,对个体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根据学生行为中的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辅导或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2)开展有益的活动。寓心理健康教育于有益的活动之中,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如社会实践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主题班会等,既展示了学生的才智,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又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其良好的品质,如合作意识、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

(3)紧抓课堂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不仅针对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还要面向全体中学生,作预防性辅导,及时治疗,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班会课是德育课,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牢牢抓住这个主渠道,时常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或矛盾,各学科要依据其自身学科的特点实时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情感疏导,努力使每个学生的身心都能健康发展。

三、努力提高家长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现在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非常关注孩子生活如何,学习成绩如何。但对孩子的情绪情感、道德、心理又过于缺乏关注。这种状况使得家长过于偏执,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内心难以承受。由于过高期望、过于攀比,家长也就特别担心孩子在竞争中失败。对于上述家长的心理焦虑,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和请专家开讲座与家长共同探讨通过以下途径加以解决。1、尊重孩子的想法。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会信赖、尊重父母。家长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更多的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多与他们沟通,关心他们在想什么,而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包办一切。2、注重习惯的养成。"习惯成自然,自然成定性"。孩子的学习习惯都是从平时的点滴积累起来的,优异的成绩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密不可分的。3、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家长既要看到孩子的优点,也要看到孩子的不足。由于受教育条件和资质的不同,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必然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家长公正、客观的看待自己的孩子,既要横比,又要纵比,不能拔苗助长,悲观急躁。

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只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教师正面的正确引导,家长背后的有力支持,才能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变成常态化,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健康成长,释放正能量,成为国家栋梁。

上一篇:关于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提出探究性问题的几... 下一篇:CDIO卓越人才培养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