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碳会计核算内容论析

时间:2022-09-14 07:57:48

企业碳会计核算内容论析

【摘要】随着地球上各种资源的不断消耗,环境污染日益加重,人们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对社会经济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要求,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发展方向促使企业进行碳会计体系的建立,本文试对企业碳会计核算进行研究。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 碳会计核算 碳排放

低碳经济是现代环保意识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后产生的能够满足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新兴经济模式,其基础为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低,其核心技术为能源减排技术。企业为了满足大环境下对低碳经济的要求,需要构建碳会计核算体系。目前,我国碳会计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业界乃也缺乏统一准则,科学合理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体系亟需建立。

一、碳会计

(一)定义

碳会计这一概念最初诞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挪威,当时仅仅是朦胧的大范围概念,并没有明确使用。在千禧年前后,碳会计这一专业词汇才开始在学术界中正式使用。现今所使用的“碳会计”一词,其概念涉及科学、生态、经济等诸多学科,其应用范围包括企业、国家等多个层面。

广义的会计主要是指财务会计处理范围广泛的会计业务,但碳会计与传统的会计概念不同,作为环境会计下的一个分支,其主要核算内容为碳排放核算与碳固核算等几个方面。目前,随着碳交易市场的逐渐扩大,碳会计的核算内容也逐渐扩大,碳资产和碳负债也加入进来。

目前,我国对碳会计的研究仍然处于理论刚刚起步的初级阶段,对其概念的定义仍非常模糊,学术界各有各的想法,在内容的界定上存在极大争议。不过,总的来说,碳会计还是与企业碳的排放传输沉淀吸收有关,其主体为企业。

(二)特征

(1)专门性,即碳会计信息披露要选择合适的内容,专门性要求碳会计信息应该选择影响运营但是不影响碳排放的信息进行报告。有用的才报,无用的不报。

(2)合理性,即企业报告的必须是真实的计量数据,若因为检测设备缺乏可靠性、碳计算技术不够发达或碳核算分布过于零散而使得真实数据得不到,则可以参考同行数据来估算企业自身的碳排放量。

(3)全面性,企业披露的碳排放信息要涵盖整个营运过程,采购、运输、生产都需要进行核算。

(三)对象

(1)由国家分配所得用于企业运营的配额。企业若想顺利进行营运需要从国家获得碳排放权,国家分配给企业的配额是免费的也是有限的,然而,企业实际运营时无法保证所有企业或所有生产过程都在国家配额范围内,若发生超额问题,就需要再次购买,否则将会受到国家队企业的惩罚。

(2)碳交易市场所得碳排放权。交易所得的碳排放权的性质可以大概的参考土地使用权,是一种持有时间较短的无形资产,核算时,需要计入当期损益。

计量属性。碳会计的计量不仅仅要对二氧化碳进行核算,还要包括其他温室气体。对于温室气体的碳排计量涉及在地的现实和历史排放量、省级清单的规划和历史排放量还有IPCC的历史排放量这几种计量属性。

二、企业碳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诸多科学研究人员在全球范围内按地域的区别,通过物质流分析的方法,开始对碳排放量与碳固量进行核算。企业也展开相同的研究对碳排放与碳固进行核算,由此,碳固和碳排放会计诞生了。

(一)碳排放

要进行碳排放会计核算,就要对于企业的碳足迹进行重点核算。碳足迹的核算标准可以参考《温室气体协议:企业核算和报告准则》这一指导性文件,对于在企业控制内的排放、企业购买电力后的间接排放、不受企业控制的其他排放,都可以根据《温室》内制定的不同标准来进行区别性的核算。

(二)碳固

企业碳固会计核算涉及到碳汇这一概念,企业的碳排放或通过碳汇吸收,或通过碳固技术将碳排放量封存以降低企业碳排对大气的污染。碳固方式有两种,其一是人工碳固,即企业购买碳固处理设备作为固定资产,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进行碳固技术处理;其二是符合自然规律的生物碳固,这种方式以碳汇为主要方法,有造林育林、修复环境、保护湿地等等。与物化碳固手段相比,生物碳固更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三)碳排放权会计

碳排放权交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配额的取得和确认,另一方面是权交易与核算。

(1)取得、确认。现行的《京都议定书》主要是联合国为发达国家制定的对具有强制减排义务的国家碳排放量进行限制的一份文件,其基于全球的需求,因此配额的总量是固定的,额度已用完的国家可以向无配额要求的国家购买,无配额国家的企业可以不减排也可以自愿减排,由其国家政策决定。自愿减排的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需要参照强制减排的规则进行会计计量确认。

我国对碳排放权的资产分类尚不明确,确认为存货?还是无形资产?还是金融资产?学术界存在颇大争议。根据配额的目的性,暂时可以如此确认:国家分给企业的配额归类为无形资产;实际碳排放量超过国家配额,若从交易市场上购买则可以归类为无形资产,若未购买,其缺口视为“预计负债”;实际碳排放量少于配额,若留存至次年自用可以归类为无形资产,若近期销售则归类为金融资产;若企业处于销售目的购买的配额也要划归于金融资产这一类。

(2)核算。由于历史成本法忽略了配额的市场形势变化,碳排放权的计量最好采用公允价值法。这就需要确认配额的市场价值,通过与减排成本的比较,借助非市场信息来估计得出。

针对配额与实际碳排的差距,需要对差额进行会计处理。企业或购买超排量配额造成企业利益流出,或进行减排余下配额增加企业利益,这两者的会计处理,都必须至年末计算,无论超排还是减排,其得出的碳排放权损益都要在年末转入本年利润。目前最好的方案是单独设置碳排账户,以便于企业能够直接获得相关信息。

三、结语

尽管我国的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但我国的经济发展程度较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一段距离。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碳排放污染的处理,目前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操作都有很大欠缺。本文通过对国内现行碳排放会计核算情况的研究,点明科学合理的碳会计核算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上一篇:电梯节能技术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保理融资模式与合同能源管理的契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