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对纠正大学生异常行为的启示

时间:2022-09-14 07:13:55

激励理论对纠正大学生异常行为的启示

摘 要:随着国家高校扩招,因东西部经济文化差异、家庭教育、生活贫困等原因形成的心理异常学生呈现增长趋势。以浙江某高校的异常行为学生个案为例,运用激励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逐渐完善自我,健康成长,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是培养适应21世纪环境变化的人才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激励理论;异常学生;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53-02

我国从1999年迈开高校扩招的脚步,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教育部1991年高校招生人数为61.99万, 2000年高校招生人数破200万, 2011年招生总规模为675万人,高考全国平均录取率突破70%。大学生人数的增多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增多,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项目部2006年8月统计资料,目前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为33.2%。贫困生因家庭、生活等问题易引起自卑、焦虑、孤僻、嫉妒、偏激等心理问题,从而导致行为异常。为此,本文以笔者所管理班级的某学生个案,探究其心理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激励理论管理学生,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目标,顺利完成学业。

一、激励理论概述

管理心理学认为:激励主要指激发人的动机,通过高水平的努力来实现组织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激励对发挥人的潜能来实现组织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若在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运用激励机制,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大学生的成功欲望,增强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必将加快学生成长和成才步伐.促进高校培养目标的实现。

1、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个体在不同时期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优势,由于大学生个人在经历、智力、体力成长的环境、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相互差异性,个人的主导需要也不尽相同。

2、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v.H.Vroom)在马斯洛和赫兹伯格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他认为人的工作动机由以下几种因素决定:(1)期望:即人关于结果的预期亦即人做好工作的信念;(2)“功利性”或“工具性”即人关于工作成绩可能带来的各种后果的预期或信念;(3)效价:即每种后果对于个体的价值。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奖励并不是最重要的。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取决于奖励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们对获得奖励的可能性的判断。如果他们觉得获得奖励的可能性很小,那么无论奖励多么有吸引力,也难以调动起他的们的工作积极性。可见,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积极的期望能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反方向发展[2]。

3、目标设置理论

美国心理学教授爱德温?洛克(Edwin A. Locke)和休斯在研究中发现,外来的刺激(如奖励、工作反馈、监督的压力)都是通过目标来影响动机的。目标能引导活动指向与目标有关的行为,使人们根据难度的大小来调整努力的程度,并影响行为的持久性。于是,在一系列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他于1967年最先提出“目标设定理论”(Goal Setting Theory ),认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从而能实现目标。这种使需要转化为动机,再由动机支配行动以达成目标的过程就是目标激励,目标激励的效果受目标本身的性质和周围变量的影响。

二、个案介绍

浙江XX学院,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杭州市,经管院某班学生X,男,出生于1986年6月,生源甘肃农村,入学前已工作3年,高复1年,比同班同学大4-5岁。入学第一学期即发生系列反常行为:

(1)第一周新生教育时表现即反常,因身体不适为由不参加军训,经医学检查发现无明显疾病。

(2)因学校规定大一新生参加晚自修,X对其极为反感,多次找班主任及院领导要求取消该制度,绝对不参加晚自修。

(3)因所在专业对英语要求严格,自己英语不好,找教研室主任要求所在专业增加高等数学课的课时。

(4)当同学在上课时讨论问题或听课时偶有讲话时会突然站起来,对同学吼叫,“不要吵了”,然后不与老师打招呼就离开课堂,让同学和老师目瞪口呆。

(5)以专业学不好为由,多次找招生办申请转到会计专业。

(6)同寝室反映该同学晚上经常睡不着觉,长呼短叹,影响别的同学休息。

(7)晚上轮流给班里每一个女生打电话,直到晚上10点多,谈话话题是他的生活学习情况,平均每个电话30分钟左右,搞得班里女生害怕。

班主任向学生家长、同乡了解情况后,得知该学生家庭条件艰苦,父亲因交通事故腿脚不便不能从事农活,全靠母亲种地为生,小他4岁弟弟因为家里没钱而高中辍学,家庭月收入不到1000元,到旱季月收入不到800。X学生从小性格就比较犟,志向远大但成绩一直不太理想,高中毕业当年理想大学没考上,参加工作3年收入又不高。现在上了大学,但同班同学年纪太小,自己年纪这么大还要晚自修受约束,英语基础也不好,学习太累。

三、解决方案

1、分析动机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X同学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因家庭生活贫困,得不到社会和学校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五种需要相对都得不到满足。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期望理论,X同学期望得到同学、老师、家长的关注,以某些成本较低的异常行为表现出来,以满足其自我需求。这是一种消极的期望行为奖励的恶性循环,而且负面的行为习惯一旦在青年时期养成,会对个体的人生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2、寻求解决方案

寻求解决学生需求的方案,按马斯洛的理论首先是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再是社会和尊重需求,最后是自我实现。然而,现实中很多异常行为和心理异常可以通过系统化方案得到解决,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比如,给学生找工作,不仅可以满足吃饭穿衣等需求,还可以得到社会的尊重,还能实现自我价值。再者,学校不可能满足学生的所有要求,因为学校有规章制度必须执行,否则就不公平,如何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是难点。

上一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大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