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课堂也精彩

时间:2022-09-14 07:03:46

模拟课堂也精彩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江苏省自2011年起,基础教育各学段、学科(含特殊教育、学前教育)每3年举办一届“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以下简称“大赛”)。根据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比赛方案的说明,各学科的比赛内容都包括通用技能和专业技能。通用技能比赛项目包括粉笔字、即兴演讲、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等四项;专业技能比赛各学科根据学科情况各有特色,包括卷面笔试、朗读、操作技能、评课、手工创作、声乐、综合素养才能展示等。

在所有比赛内容中,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评委打分占比赛权重的20%,部分学科更多。按照“江苏省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规程”的说明,“课堂教学”项目的比赛可以按常态教学的方式组织,也可以按模拟教学的方式组织;比赛时间可以是整堂课,也可以是教学片段。考虑到“大赛”选手多、项目杂、时间紧,大多数学科采用说课、片段课或模拟教学的方式。如小学、初中和高中英语,都为说课,时间10分钟,回答专家提问时间为3分钟;小学、初中和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初中和高中音乐课程,教学内容为教学设计中的20分钟或25分钟片断课。更多的学科采用模拟课堂教学方式,由于各自学科情况不一,模拟课堂的用时有长有短,如小学语文、高中历史等为30分钟,小学科学、小学数学等为25分钟,其他学科大多数为20分钟或15分钟。也有个别学科为常态教学的方式。

在采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形式的学科中,对模拟课堂比赛的说明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无学生,选手面对评委上课,但不与评委互动;在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中,体现教学设计,展示教学课件。选手按指定的课题备课,用统一提供的教材和电子素材包独立备课。选手课堂教学的课题需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的课题一致。本文重点对模拟课堂作一番探讨。

模拟课堂教学,也可叫模拟上课或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教师、专家)上课。上课的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要求教学环节要完整,只是省略了学生活动的过程,但学生活动的内容和结果还要上课者用语言表述出来。根据开展“模拟上课”的目的,大致可分为两类:教学研究型和选拔评比型。教学研究型“模拟上课”,指通过上课研修教学实践,引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培训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和反思、诊断技能等,目的在于培养教师、促进教师成长。现在已广泛应用于校本教研的集体备课中;选拔评比型“模拟上课”,是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在选招“新”教师或进行教学评比时,为了全面考核参加者的教学能力所采用的一种上课方式,常与课堂教学设计(写教案、制作课件)结合进行,有的还会安排一定时间的教学答辩。江苏省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采用的“模拟课堂教学”就属于选拔评比型模拟上课。

模拟上课、无生上课教研活动与常态教学、有生上课教研活动有何不一?除了有无学生这一最明显的区别外,其他的不同主要在于:

一是教学的场所、对象不同。“有生上课”时,教师是在真实的课堂上上课,“模拟上课、无生上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比较灵活,避免了场所的局限性。“有生上课”时教师面对学生,“无生上课”时面对的是同行或专家。

二是观察、研究的对象不同。“有生上课”的课堂上,我们观察、研究的对象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且以学为主。“模拟上课”的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即教师如何教,如果是教学研究型“模拟上课”还要考虑为什么这样教和怎样改进教。因为学生活动的过程已省略,所以对学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但上“课”者仍然应精心设置问题,并预测学生活动的结果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想好应对的策略。

三是目的不同。常态教研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改进的建议和意见,也为管理者评价教师、制定校本教研计划等提供依据等。“模拟上课、无生上课”活动的目的,如果是教学研究型“模拟上课”活动,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培训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等。如果是选拔评比型“模拟上课”活动,则直接目的是通过考察选手的外在的能力素质,包括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板书板画能力、教育技术能力等,来区分选手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当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由此看来,作为选拔评比型模拟上课,既不同于教学研究型模拟上课,也不同于常态教学的方式。那么作为青年教师要在各级各类的评比中秀出自我,要在“大赛”中脱颖而出,就要在新、巧、演、秀、实等方面做文章。

一、新

模拟上课在无生的情况下进行,在唯有评委老师的环境下,无生上课是极大的挑战。为了获得评委的好印象,导入是关键的一步,所谓的第一印象就来自于你独一无二的导入。由于组织方统一提供电子素材包,选手都面对相同的文字资料、音频、视频等,这就要求选手精心设计,巧妙安排,力求秀出不一样的导入。为了导出特色,在统一提供的电子素材外,选手还可以“寻找”合适的故事、诗歌、名人名言、社会热点等作为导入的素材,这对选手的专业知识和学科文化底蕴要求非常高。选手只有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导语,才能在上课之初就抓住评委的眼球,引起评委的兴趣。

二、巧

组织方统一提供的电子素材,往往内容非常详实,涉及的领域较多、范围较广,如何在短短的3个小时内完成对材料的再加工凸显你的优势?这就需要选手对资料重新整合,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表现选手深厚的学科素养和独到的眼光。由于评委不能看到学生的现场表现,所以容易不自觉地从自己的角度去”判断”老师的课,所以讲课时不宜“过细”,可以适当挖掘教材深度,关注重难点的把握,关注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过渡。选手通过对教材深度的巧妙挖掘,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递进和展开,来紧紧抓住评委的关注点,这或为“讨巧”。

三、演

模拟上课、无生上课又可称为“演课”。选手要同时扮演截然相反的两个角色:老师和学生,实现在两个角色间的完美转身。在预设时,选手就要把学生的参与作为教学流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加以考虑。学生的答案通过角色转换由自己说出,可以通过语速、语调和自己的点评适当区分,但也不能惟妙惟肖,因为“演课”毕竟不是表演。由于没有学生,“生成”无法谈起,为此,我们可以让“学生”适时犯错,在疑难处犯错,在思维节点犯错,一来活跃模拟课堂气氛,并充分调动评委的注意力,二来通过选手对“学生”犯错的处理,体现课堂教学的弹性和张力,从而演出模拟上课的“真实”。选手对“学生”错误回答的包容性评价,对生成性资源的即兴再开发,对学生思维误区的顺势利导,必定能够得到评委的好感。当然,这一切离不开精心的预设。

四、秀

无生上课是一种模拟课堂情景下展开的教学活动,我们可以在想象中认为有学生,甚至可以把评委当作假想的学生。要注意眼神,具有亲和力、感染力的眼神能让人看出你的自信。提倡在上课过程中适当地做些动作,通过目光、表情、手势、姿态等态势语言来表情达意。语言表达要规范、清晰、流畅、生动,只有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要处理好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的关系。美观、规范、直观的板书既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知识的建构图。俗话说“字如其人”,一手漂亮的板书给人一种发自内心的舒服和佩服。由于“大赛”选手众多,参赛老师既要比出课堂精彩,也要秀出个人魅力。一个能够在无生上课中“秀”出自己的老师,我想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也会“秀”出学生。

五、实

如果说现在学校部分老师的公开课有作秀的嫌疑,那么,模拟上课、无生上课更像“课堂秀”。参加“大赛”的老师,在模拟课堂中既秀出自己又避免作秀,要抓住一个“实”字。要把模拟课堂当作真实的课堂,眼前虽无学生但心中自有学生。为此,无生上课同样要体现对新课程理念的有效落实。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倡导探究性学习,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要保持良好情感氛围,重视情感渗透等等,这些在教学设计中都要有真真实实的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要做到“点”“线”结合,既要知道本节(框)内容在本章、本册、本学段中的地位、前后联系和教学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又要把握住本节(框)内容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读懂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意图,以便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力求重现真实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对于学生的各种活动,如学生回答问题、小组讨论总结,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转述”。对于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可以通过教师自己(或转述学生)的语言和动作,给人以真实课堂亲临其境的感觉。老师所设计的情境、素材、教学活动也必须符合实际,这些设计在真实的教学中必须是可以完成的。总之,只有在真实基础上的模拟上课,才能秀出课堂精彩。

优秀老师成功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追求要达到“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没有模式走进模式”,第二种境界是“创造出自己的模式”,第三种境界“有了模式跳出模式,再创造一个新模式”。如果说第一种境界是“雾里探花”,第二种境界恰似“灯火阑珊”,那么第三种境界就恰似“她在丛中笑”。本文关于模拟课堂教学的应对策略并不是提供所谓的“圈套”和“模子”,从而来束缚教师的教学思维,而是希望对参与“大赛”的老师有所启迪、有所帮助。在真实的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智慧把学生求知的火花煽起来,用自己的热情把学生的兴趣激起来,用自己的机敏把学生的创新欲望吊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使教师和学生共创课堂精彩。在模拟课堂上,如果你能够做到心中有学生,“无生胜有生”,并在新、巧、演、秀、实等方面做足文章,模拟课堂同样会让你“秀”出精彩。

(何国良,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14123)

上一篇:“动”感十足 “社”彩缤纷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