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孝亲话楷模

时间:2022-09-14 06:44:08

由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教育部、、全国妇联主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协办的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大会2005年1月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为全国10名“中华孝亲敬老十大楷模”、4名“中华孝亲敬老楷模特别奖”、50名“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2302名“孝亲敬老之星”等进行颁奖。

获得“中华孝亲敬老十大楷模”称号的是:安徽省基层敬老院院长王本书、出资4000万元建立敬老公寓的四川民营企业家王德彬、河南基层敬老爱老志愿者活动发起人李世同、为敬老爱老慷慨解囊的湖北企业家余汉江、长年收养汉族老人的维族干部吾拉音・赛甫、孝亲敬老的江西好干警邱娥国、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而不辞辛劳的江苏法律战线干部金丹捷、四十多年如一日奉养9位老人的湖南英模欧阳明友、投资几百万元建立“荣军功臣幸福院”的河北女杰常玉珍、孝心救母的山东汉子戴永胜。

时值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这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也是努力开拓有利于老年人养生的社会实践。

孤寡老人的“大孝子”

王本书,男、汉族、54岁,担任安徽省怀远县龙庄镇项桥敬老院院长。

王本书从小因患颈椎病,头颈落下残疾,54岁还没成家。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担任过村会计、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担任村干部时,他就长年帮助村里的老年人耕种承包田,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他长年帮助14户老人义务代种代收承包田,每天都帮老人担水。

1992年春天,他主动申请当上了敬老院院长,从此和30多位老人朝夕相处。他服侍三年患中风瘫痪的卧床老人,使75岁患白内障的老人重见光明。他曾连续3年每天为瘫痪卧床的87岁的钮玉书老人穿衣喂饭、端屎端尿,老人临终前哽咽着对他说:“俺下辈子也还不完你的恩情呀!”

他坚持举办为老人做寿活动,开展“互帮互助”和“评先评优”活动;倡导中小学生到敬老院上敬老爱老助老的“实践课”,开展“老少乐”联欢;还经常组织大家外出旅游,让老年人活得更开心。十多年来,敬老院里已出了好几位年逾九旬的“老寿星”。

王本书还开辟了一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新路子,敬老院耕种土地20亩,菜园3.6亩,猪、牛、羊、家禽等近200只,年纯收入达到3.6万多元,有效提高了院民的生活水平。

在项桥敬老院,医药费实报实销,平均每人约有2000~5000元的个人积蓄,生活水平平均高出当地农民50元以上。还为全院翻修新盖、装修房间,订阅报刊,购置健身器材和文娱用品,购买家用电器,安装电话,还植树种花美化环境,使敬老院真正成为了老人们的幸福之家。

他将继续把“孝星”做到底

王德彬,男、41岁、汉族、大专学历,现任四川王氏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是泸州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青联副主席、市工商联副主席、省(市)杰出的民营企业家。

王德彬致富后不忘回报家乡父老,回报社会,从1996年至2003年他先后无偿捐资1800万元,用于希望工程、再就业工程、抗灾赈灾、光彩事业、敬老扶贫等社会公益事业。

1997年又由他出资发起组织泸州市酒城“十大”孝子评选活动。1997年10月他出资与省老龄委共同举办了“王氏集团”千岁宴长寿文化活动。从全省938名百岁老人中评出50名健康百岁老人,授予“健康百岁老人”称号,并举行了隆重的“千岁宴”。2004年,他出资1000万元,建起一座占地面积50多亩的花园式“敬老公寓”。现已有41位老人住进了公寓。

敬老公寓里共住了41位孤寡老人,最年长的92岁,其中有9名残疾老人。老人们在敬老公寓中过得有滋有味,两人住一间房,房内设有卫生间、淋浴,早晚有热水,配有电视机,还专门设有娱乐室,闲暇时老人们可以打打牌解闷,每日三餐两菜一汤。老人们在敬老院的所有开支由王氏集团和当地民政局负担,每位老人的年均开支约为1万元。

79岁的周海清老人也是石洞镇村民,他与兄弟两人都没有安家,没有子女。2004年3月他们从当地敬老院来到敬老公寓,兄弟俩住在同一个宿舍。周老说,他与王总相识多年,王总的父亲体弱多病,王总总是尽心尽力照顾。“如果不是他,他父亲恐怕早就去世了。王总对兄弟也特别扶持。”

王德彬表示待工程二期完成后,就将接纳200名老人养老。

王德彬说:我是在苦中长大的,非常能够体会读不起书、看不起病、养不起老的社会弱势群体的艰辛。因此,在我的事业发展起来之后,就想尽力帮助他们。我也希望自己的行动能够唤起更多富裕的人共同行动,帮助弱势群体。

王德彬说:自己能够获得中华敬老孝亲楷模这个荣誉非常激动,将继续把“孝星”做到底,踏踏实实地为孤寡老人的幸福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凭良心做事,有什么值得表扬呢”

欧阳明友,男、汉族、66岁、党员、高小文化,湖南省宁远县中和镇新开村人。曾数十次被评为敬老模范、先进工作者、生产模范、双文明户、五好家庭、遵纪守法光荣户、优秀共产党员,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

欧阳明友是个孤儿,由亲友和众乡亲拉扯大。22岁起,便开始照顾孤寡老人。后来他成了家,家里的负担加重,但他那颗浓浓的爱老之心,从来没有改变。“我从小就没有父母,他们就是我的父母。”

73岁高龄的孤寡老人欧阳石庆,患严重风湿病,长期瘫痪在床。1981年欧阳明友接他到家里共同生活,赡养了他16年、5800多天,直到老人含笑辞世。

此期间,他背着老人到乡医院看病180多次,往返行程1300多公里,贴医药费3700多元;老人病重,屎尿屙在床上,没有那么多衣裤被盖换,为此他为老人烤衣服就用掉木炭1000多公斤。

77岁的孤寡老人张顺荣从小就裹脚,到了晚年,事事困难,1986年欧阳明友把张老太接到家里赡养。1996年,张老太患高血压中风瘫痪,此后欧阳明友和妻子在床前伺候她3年多,直至张老太去世。

有人计算了一下,44年里,欧阳明友赡养9位孤寡老人贴粮食8000多公斤,贴钱1.6万元,贴医药费8600多元。安葬了8位孤寡老人。

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他家里经济特别困难,但他为照顾孤寡老人,有时连油钱都省下来。

多年来,新开村不少老人联名写信给当地县市党委和政府,为“孝子”请功。欧阳明友说:“凭良心做事,有什么值得表扬呢。”

孝子之心感天动地

戴永胜,男、汉、27岁、工人、初中文化,山东枣庄煤矿工人。

戴永胜的母亲在2001年确诊为卵巢癌,腹腔内已大量积水,手术确诊癌细胞已广泛转移扩散,无法手术医治,存活期不超过一年。

他看到母亲的身体每况愈下,一天吃不下一碗饭,呕吐,全身浮肿,经常发烧,精神已到了崩溃的边缘。为挽救母亲生命,他一面请大夫帮忙,用“经检查肿瘤已完全消除”的“谎言”来换取母亲对生的希望,一面四处寻医问药为母治病。

寻药途中,他身无分文,长途跋涉,饥饿难耐,又遭车祸,历经坎坷;但他为母寻药的一颗孝子之心,终于感天动地。

他为母寻药辗转9省2市,从各地好心的大夫那里得到了各种抗癌药10多种,搜集了150多个民间药方,写出了20多万字的抗癌日记。现在,他母亲体内的癌细胞萎缩了60%,已经能下田干农活了,可以说创造了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戴永胜依然继续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抗癌良方,希望有一天能彻底治愈母亲的癌症。

敬老孝亲模范倡议书

中华敬老孝亲模范在会上向全国的青少年朋友、中老年朋友和社会各界发出倡议:

1. 重视孝亲敬老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孝亲敬老是上合天理、下合人伦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好形式,是合民心、顺民意的大好事。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一个人只有有了对父母的孝心,才会有对祖国的忠心和对人民的爱心。因此,重视孝亲敬老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全社会倡导敬老爱老助老风尚,是提高国民素质,化解社会矛盾,增强家庭亲和力,强化民族凝聚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有重要的意义。

2. 敬老爱老助老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程度会越来越严重。白潮必然对我们的经济、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影响。我们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强化责任意识,采取切实应对措施,认认真真落到实处。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一杯酒、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做儿女的要常回家看看,哪怕是给父母刷刷筷子洗洗碗,搓搓背揉揉肩,老人也会乐在心里笑开颜。对社会老人,也要热心关爱,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锦上添花,雪中送炭,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只要人人都敬老爱老助老,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3. 全民动员,各界参与,广泛深入开展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活动。工农商学兵,老中青少儿,社会各界,全体国民,都应积极参与敬老活动,努力营造“孝敬老人光荣,虐待老人可耻”的舆论氛围。要以孝敬父母、关爱老人为主题,举办各类报告会,组织为老人服务志愿者队伍,开展“敬老文化下乡村”、“孝亲敬老进万家”、“孝德思想教育进校园”、“帮孤助老送温暖”和为老年人让座、为老年人指路、帮老年人过马路等等活动,让敬老之风吹遍神州大地。

4. 弘扬传统美德,勇于同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上一篇:实施以社会救助为主的社会保障服务 下一篇:走进社区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