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阅读教学中美的因素

时间:2022-09-14 06:16:31

如何挖掘阅读教学中美的因素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培养他们高尚的精神,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章,蕴含着大量美的资源。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挖掘美的因素,给学生以美的滋养与熏陶呢?

一、崇尚形象美

人类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五彩缤纷,形形的人演绎着各种各样的人生。在苏教版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丰满的人物形象,他们或智慧、或善良、或质朴、或崇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重点去解读、感悟这些人物形象。这对培养学生的人格、陶冶他们的心灵以及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作者母亲对生活的担当,流露出的质朴与浓浓的母性之美,使得许多学生被深深地打动。在朗读“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等句子时,许多学生都潸然泪下。《“番茄太阳”》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盲童明明的描述,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明明的美丽可爱、善良懂事、热爱生活以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课文中一个个人物的优秀品质,无不涤荡着学生的灵魂,帮助他们在成长的路上熔铸着真善美于人格之中。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等方式去诠释课文主旨,让他们与文中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在情感上获得共鸣,在价值判断上获得提升。

二、体会语言美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语言,作为一种载体,不仅仅担负着传承历史的使命,更让人惊叹的是它本身的魅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了许多文字优美、意蕴深远的文章。这些文章就如同一个个美丽的景点,让孩子徜徉于其间,愉悦着身心。因此,教师在指导学习这些文章时,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有声有色的朗读、潜心感悟、品味文字等方式,得到审美愉悦。

例如,《田园诗情》一文文字清新有趣,语言生动形象。对“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是一头头黑白两色的奶牛”“牛犊跑前跑后,活像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这些句子,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结合画面进行想象,品味词句的传神准确、形象生动。再如《安塞腰鼓》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愈锤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这里节奏明快,词或词组单独成句,有急促之感,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后生们狂放而热烈的舞动。教学时,将这些句子出示出来与学生一道去品味、诵读,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失为一种美的享受。

三、欣赏景色美

神奇的自然赋予了世间万物以千姿百态、色彩缤纷。似水的月华、璀璨的星辰、浩瀚的大海、险峻的山峰以及繁花似锦的春日、落叶纷飞的秋天……无不让我们感叹自然之美。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比比皆是。如:《黄果树瀑布》《莫高窟》《九寨沟》《泉城》……每一篇都在向我们展示着秀美的画面。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美的因素与亮点,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感受祖国秀美的自然风光,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九寨沟》一文时,我采取镜头捕捉的方式,带领学生由远及近地走进这一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通过多媒体播放了绵绵雪山、参天古木、“五花海”、高低错落的瀑布以及金丝猴、大熊猫等珍稀动物,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九寨沟童话般的世界,内心获得深深的审美体验。

四、感受情趣美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美就是情趣意象化或意象情趣化心中所觉到的‘恰好’的。”从某种角度说,情趣具有引领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的力量。

《池上》是一首极富儿童情趣的诗,浅显易懂的文字传神地刻画出乡村孩子的天真与可爱以及乡村所独有的朴素之美,给予了读者无限的遐思。在学习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小娃偷采白莲时的情景以及那时那刻的心情。学生在想象中为诗歌创设一个又一个充满趣味的情境,体验到一份童趣与童真。

五、体验情感美

凯洛夫曾经说过:“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阅读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更要让他们的情感能够得到深深的体验。苏教版教材中,不乏许多体现浓浓亲情的文章。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文中情感的诱发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时,我紧紧抓住文本流露出的浓浓的祖孙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找出文中能充分体现我与姥姥浓浓亲情的句子。大多数学生找出了这段话:“一头老牛……姥姥对我的期待。”一幅剪纸,寄予了姥姥对“我”的不舍与期盼。借助这一句话,我引导学生回顾了作者小时候与姥姥一起生活的情景,想象姥姥在“我”离开后的生活。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孙之间的深厚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意蕴丰厚,不仅含有丰富的人生哲理,更储藏很多关于美的资源。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我们的教师都具备一双慧眼,能够发现、挖掘教材中的美,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

(责编 韦 雄)

上一篇: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刍议 下一篇:巧用课文空白 促发儿童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