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学习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14 05:53:13

本科生学习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学习导师制是本科生导师制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文章从当前本科生导师制的施行现状出发,阐述了学习导师在本科生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了学习导师制的指导形式,并提出了学习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学习导师;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2-0049-02

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之前的精英教育阶段过渡到了现在的大众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造成某些高校的招生规模迅速膨胀,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质量确实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有时候难以满足一些有较高要求的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了解决这种日益突出的矛盾,相关的政府教育部门正在不断推行和完善教育政策和措施,同时国内的各大高校也正在积极探索大学本科教育当中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手段。其中,本科生导师制就是一次颇具代表性和鲜明特色的大胆尝试。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目前正在兼职担任的本科生的学习导师与班主任的相关工作,根据平时的教学、科研以及与学生交流中得到的经验,探讨学习导师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指导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项包含项目、竞赛、毕业设计三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案和相应的实施原则。

一、本科生导师制实行现状

导师制,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已经是很常见的了,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14世纪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的牛津大学,后来一直到19世纪末,这项制度才在牛津、剑桥等大学运用到了本科教育当中[2]。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高校也陆续采用了本科生导师制,并且结合其独创的学分制,形成了一套系统完善的培养制度,为此后世界各国的高校所借鉴[3]。在我国,从2002年开始,由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最先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十多年以来,一大批高校纷纷进行尝试和试验,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吸取了经验教训。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尚无统一、标准、权威的定义,各个高校也正在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探索。

二、学习导师在本科教育中的作用

学习导师是本科生导师制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是针对大学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为学生答疑解惑而设置的。由于对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学校一般是从具有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当中进行选聘。不同于辅导员和班主任,学习导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学生的学业与专业知识进行具体的指导上,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其“导”的作用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引导作用

本科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当中,不可避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负面情绪,比如迷茫、烦躁、不知所措、找不到方向等等。这种心理上的波动很正常也很普遍,但如果处理不好的话,会对学生的学业和生活甚至是今后的人生道路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且很复杂,比如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了解所学的专业、不知道该专业到底是干什么的、毕业以后可以从事怎样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在体验过短暂的大学生活的新鲜感后,需要快速找到新的具体的目标和方向。针对上述问题,学习导师可以在配合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业给出具体的引导,比如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的学习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导师还可以结合教学与科研的经验,给学生们介绍所学专业的相关情况,让学生们对所学的知识到底是“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等疑惑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消除对未知未来的不安、紧张、焦躁和迷茫等不良情绪。

(二)辅导作用

本科生在课程学习当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具体的专业问题,在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或者与同学讨论之后,还会有一部分问题得不到满意的解答,这时候学生们便希望能够请教教师。而进行相关授课的任课教师一般而言是比较忙碌的,很难有时间对个别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情况下学习导师便可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部分学生或许由于自身或是外在的原因,难以依靠自身的努力学习好某些课程,此时便容易产生灰心或是厌学情绪,学习导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专门的学习辅导,使其提高学习信心。

(三)指导作用

本科生进入高年级以后,随着专业课的学习以及自身的成长,部分较优秀的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低年级时被动地去学习了,而是希望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今后预期的发展方向进行有目的性和方向性的学习。一些计划继续深造的学生甚至希望能提前进入科研状态,为今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学习导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为学生科研方面的需求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尽早树立正确的科研精神,培养科研兴趣,明确清晰的研究方向。

三、学习导师制的指导形式

目前,我国各高校采用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模式有很多种,文献[4-7]中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过不同方法的分类。依据前文总结的学习导师的作用,笔者所在的南京邮电大学正在尝试一种以英才导师制为试点,以低年级引导为主和以高年级指导为主相互交叉的综合性的学习导师制模式。具体来说,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试点的英才学习导师制

在南京邮电大学,学习导师最初只是面向部分优秀学生,即贝尔英才学院(原称为强化部)的学生。作为试点,其特点在于充分利用校内最好的师资和硬件资源,调动并激发出这部分优秀学生的潜能,旨在培养出全校最优秀的精英。经过若干年的试验,在积累了经验和改正不足的基础上,这种模式正在向各个学院的某些专业推广,比如笔者所在的计算机学院正在尝试为信息安全专业的大学新生配备学习导师。

(二)以引导为主的低年级学习导师制

根据前文所述的大学生特别是新生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这一阶段主要是面向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实行的低年级的学习导师制。在这个阶段要求充分发挥学习导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以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三)以指导为主的高年级学习导师制

对于大学三年级和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学校实行的是以指导为主的高年级学习导师制。这一阶段则是需要发挥学习导师的指导作用,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导师研究方向的基础上对学生因材施教,遵循导师和学生双向自愿的自主选择的原则配备学习导师。在这一阶段,学习导师应尽可能地指导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当中,安排学生参加一定数量的学科组研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学习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通过对学习导师制在具体实施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思考和探索,结合我们自身的情况,根据学生成长的时段,以时间为轴,摸索出一套学习导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的实施方案,具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STITP环节、竞赛环节和毕业设计环节,三个阶段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一)STITP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STITP环节”。“STITP”指的是南京邮电大学组织实施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在此环节中,学生已在大学一年级学过部分基础课程,在此基础上,在大学二年级时期,可以动员学生参与STITP项目,以项目驱动为导向,在学习导师的指导下,充分接触和了解所学的专业和学科的前沿知识与技术;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精神,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竞赛环节

第二个环节是“竞赛环节”。单纯的课堂教授与个别化学习优势并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为此某些学者提出通过“赛课结合”的方式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8-9]。在此环节中,学习导师引导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通过参赛,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还可以促进与其他学校的交流,扩大眼界。

(三)毕业设计环节

最后是“毕业设计环节”。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的最后一项重要的实践环节。在此环节中,学习导师可以以科研项目与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制定出具体的任务书并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锻炼学生如何从应用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角度去综合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也是为今后工作当中的学以致用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孙义燧.研究生教育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2]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

研究,2009,(5).

[3]蒋喜锋,刘小强.矛盾与出路:地方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

制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5).

[4]于永,高艳阳,仪建红.本科生导师制研究[J].山西高等

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0).

[5]左军.本科生实施全员导师制的实践与成效[J].中国大

学教学,2009,(7).

[6]兰英,周克勇,李凤翔等.本科生导师制探究[J].经济研

究导刊,2009,(7).

[7]杨晓玲.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与思考[J].高教

论坛,2010,(9).

[8]王宏,吴文虎.清华实践教学“赛课结合”新思路[J].计

算机教育,2006,(7).

[9]张伟,付广春,徐军鹏.赛课结合的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改

革[C]//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

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0.

上一篇:安恩达 种葡萄治沙漠的“愚公” 下一篇:女性专用停车位,关爱还是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