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09-14 05:10:12

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之我见

摘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营造氛围;优化改进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保障;发挥当堂检测反馈功能,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有效教学;构建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方法;检测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50-01

1.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营造氛围

当教师的课堂处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时,学生会以一种愉快的心情学习,学生接受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可以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主动发展、协调发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课堂上要多些鼓励性的语言、少一些批评的语言。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有效教学的重要情感基础,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促进教学活动更有效开展。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和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目标才能完成好。

1.1 保持态度温和。高中生对师生关系的敏感程度明显增强,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应当摒弃"师道尊严"的陈旧理念,和学生之间要打成一片,在态度上要保持和蔼,语气要温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增强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激发积极的学习情感。

1.2 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在生物学习中获得肯定、满足、兴奋的积极情感,能够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给予学生鼓励,增强他们生物学习中的快乐因素。教师要注意发掘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闪光点进行鼓励,可以是一个难点的突破,可以是思维的创新,也可以是学习的进步,通过这样的方式肯定学生的生物学习活动,以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积极情感。

1.3 关爱特殊学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些学生生物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也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导致学生生物学习成效不高。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首先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生物学习的薄弱环节,制订针对性的补救计划进行回顾,另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技巧的指导,安排学生结对帮扶,帮助他们尽快能够跟得上进度,提高学习成效。

2.优化改进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保障

2.1 发挥信息手段演示功能。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属于抽象的微观范畴,教师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还有一些过程较长的生物现象,课堂之内也难以演示。这样制约了教学成效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师可以将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出来,变微观现象为直观演示,变长期变化为节点展示,给予生物课堂更为生动形象的信息,提高学生理解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性、交互性、集成性、控制性等优点,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其优势,为生物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DNA分子的结构以及复制等微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动画模拟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掌握其结构以及复制规律,让生物知识点的学习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再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知识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寻找一些与本课相关的影视、图片等,上课时展示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在真实的图像画面中体验各类生态系统,这样会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知识。

2.2 教师要倡导和要求学生进行"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自主、合作、探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途径,要实现这种学习方式,作为教师在平时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学观念,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如在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时,为让学生掌握和了解基因突变的特征,教师备课时可以先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课上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具有哪些特征,这些资料会自动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学生就会在这种学习情境下很自然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把握基因突变的关键特征,并概括总结出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便可使本节课达到较好的效果。因为这样做会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发挥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使学生在分析、解释材料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自我建构和自我生成,这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拟的。

2.3 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往往会对大自然中的许多生物现象、生物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生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让生硬的生物知识融入到学生现实的生物现象中,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各种生物问题和现象,从而获得应用知识的成就感,体会到知识的价值,体会到生物学的乐趣。如在学习"呼吸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人为什么在剧烈运动后,会感觉到肌肉酸痛;在学了"光合作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蔬菜大棚顶要用透明的无色塑料;学习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方法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亲自尝试动手酿制果酒和果醋。

另一方面,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开展一些与生物相关的实验。因为学生通过做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可以体会到生物学的无穷魅力,可以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样会充分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应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会让他们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学习"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建立大肠杆菌的平面培养实验,让学生亲自培养出微生物,然后再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就可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就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

3.发挥当堂检测反馈功能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当堂检测的方式获取学生学习反馈信息。笔者在教学最后环节留有一小段时间进行检测,以事先印制的难点要点测试卷对学生进行检测,及时、准确地对教学成效进行分析评价,并调整教学方向与措施,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

总之,教无定法,其实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还有许多值得注意、值得改进的方面,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生物教师,平时应当积极参与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以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上一篇:初中数学的一题多解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下一篇: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