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

时间:2022-09-14 04:14:16

在病理学教学中培养护生临床思维能力

摘 要: 作者在从事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积累并探索了一些可以培养及提高护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方法,包括对教材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素质的提高、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等方面,旨在通过掌握基础医学课程的同时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能力,为护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病理学 临床思维能力 探索方法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如何在理论课中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自我观察、思考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存在于现代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和急需探讨、解决的问题。

医学思维方法是作为医学主体的工作人员在某一时期内认识医学对象、研究和处理医学问题起主导作用的思维模式[1],我们要在学生学习基础医学课程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综合问题,判断、鉴别问题的能力,这是今后在临床工作中得心应手的根本保证。

1.教材内容改革优化

1.1教材革新

传统教材内容覆盖面较窄,表达形式单一,不能满足重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需求。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改理念,对教材进行了修改,由江苏省10所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及医药类高职校、14位病理学教师在历时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反复修改共同编写完成的全国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材——《人体病理基础》已经顺利编写完成,即将投入使用。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得力资源,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保证,使学生走上社会能零距离地与社会对接。

1.2内容优化

本着职业教育的课程应根据职业岗位需要,淡化学科本位意识的理念,把教材的名称由《病理学基础》改成《人体病理基础》,紧跟课程标准,以教学大纲和统编教材为基本教学内容,在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添加了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传染病五大类临床常见疾病,并添加了相应的图片、图表。删除了陈旧、落后内容,补充新的与临床联系密切的内容,各系统疾病根据需要以案例形式导入,穿插连接、互动、拓展,便于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及历史典故,通过小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部分章节增加了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初步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他们将来临床课学习打下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1.3配套练习册

为了适应执业护士资格考试的需求,使日常练习与执护考试对接,适量增加综合分析题量,加入日常生活中与病理学相关的典型病例,相应减少记忆性题量;选择题分A1、A2和A3型题,既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学习兴趣,又可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及临床思维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进

创造高效课堂,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

2.1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法

每节课由原来的40分钟改成了45分钟,可以改变以前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讨论和案例所占时间较少的弊端。肿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传染病等章节都可用项目教学法,将所教的内容分成若干个小项目,可先给学生布置任务,通过各种手段来完成任务并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研究的精神,培养其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2案例教学法

向学生展示相关疾病的典型案例,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研究,然后组间讨论,最后总结、归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表达、讨论技能,促进学生创造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

2.3合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以其独有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实效性等特点,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是一种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技术[2]。

疾病病理变化的肉眼和镜下观用语言很难表达清楚,病理学课程又缺乏挂图等辅助教学手段,所以多媒体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选择清晰、典型的图片可以更好地把许多枯燥、抽象的东西变得更容易接受,使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学生的学习观察更加直观。例如在讲肿瘤的形态时,可以给学生展示各种形状、大小、颜色、数目不同的肿瘤,吸引眼球,激发兴趣。在讲栓子的运行途径时,尽管学生已经学过了血液循环的运行途径,但只是口头的表达也难以让知识生动起来,可以给学生播放栓子运行途径的视频,通过播放视频,将黑板、语言难以描述的、微观的教学内容以视频和声频的形式表现出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静态问题动态化,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使学生理解得更加透彻,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更新是教育研究里一个根本性的变革,并常常改变教育的效果[3]。教师必须审视自己,做好角色定位。倡导和鼓励全体教师提高学历,开展集体备课、说课比赛及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的讨论等,青年教师通过青蓝工程得到师傅的指导,鼓励教师到临床实习,随时向临床医生请教,加深对相关临床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有用理论和实践武装起来的教师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4.反思及评价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反思性的实践者[4]。每节课后教师都要有比较深刻的教学反思,反思课堂的成功与不足,由学生阶段性的以书面方式反应课堂上知识的理解程度、给老师提意见,以便探索有效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途径,以达到良好的教学和培养效果。

书面考核分阶段测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加上平时的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病理读片技能大赛,内容包括对病理教材中常见病,多发病的理论知识、标本辨认及镜下切片的阅读考核,成绩优异的学生将由学校颁发获奖证书,不仅强化了理论知识,还提高了临床技能。

在社会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今天,职业学校的教育应该是灵活、开放的。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及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护生迅速成长的关键,临床思维的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点和核心,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是贯穿教学改革始终的重要内容[5]。我们通过优化教材、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完善等多条途径来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培养合格的护士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金耀,王琳琳,袁园.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6):75-76.

[2]吕昕.解剖生理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2):56-60.

[3]瞿葆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566.

[4]李宛青,邢华燕.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1):79-81.

[5]刘尚清,蔡容,佘永华等.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探索[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4):400-402.

上一篇:利用英语绘本提升阅读能力 下一篇:浅谈高中生的功利性学习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