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管理是学生管理的灵魂

时间:2022-09-14 02:39:24

亲情管理是学生管理的灵魂

一篇题为《守住亲情》的文章中说:“亲情,人类社会从远古就有的一种最为朴素、最为原始、也最为绵长的情感。”“亲情”在本意上主要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学生管理中体现亲情,首先要营造能够维系和增长“家庭之情”、“亲属之情”的氛围,把这种亲情推及到没有血缘、亲缘关系的学生身上。俗话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亲情管理实质上是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亲情的作用来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服务,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提升。本质是心的管理。

一、亲情管理的情境创设:“四情思维”

时代在发展,职业学校的学生一般都富有很强的“个性”和“主见”,且个人情感较为丰富、细腻,也不太愿意所谓的“规矩”所束缚而成“方圆”。因此,学校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擅于运用亲情手段,积极创设亲情管理的情境,使管理工作取得最佳效果。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

1、以境促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学生管理者在工作中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氛围是一种“隐性课程”,对一个人的影响难以估量。不利的氛围,有可能使已有的教育成果逐渐丧失,而良好的氛围,则可能巩固并促进教育、管理作用的发挥。学生管理者要有意识地创造亲情氛围,以求取得情境交融、相得益彰的管理效果。亲情的氛围首先体现在管理者本身的外部形象上。在管理过程中,教师要采用规范的管理、文明的用语、微笑的服务,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使学生自愿接受管理。

2、以情激情。在以往的学生管理中,主要依靠目标和制度管理学生,学生无法感受到学校也在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服务,从而无法产生亲切感、亲和力。因此,学校在正面要求学生的时候,不应仅仅以规章制度形式出现,教师要将学生视为一种平等主体,尊重学生的感受,了解学生所需、所急、所想,同时以自身实际行动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与重视,使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的亲情,从而使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3、以言传情。学生管理有好的出发点,还要有好的途径,要使学生感知情、认知情,还必须建立起完整的沟通渠道。学生德育处要开设学生接待日,创办学生自己的刊物;要积极占领网络主阵地,创立自己的网站,使其成为“代言人”,向学生全面展示学生管理的整体形象等,通过各种途径达到以言传情的目的,使管理者和学生之间搭起亲情的桥梁。

4、以身言情。“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影响性、方向性、时代性,良好的师德状况,必将对学生产生强烈的“模仿”和“崇拜”效应。

二、亲情管理的发展路径:“四心工程”

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是具有不同特性的个体,对主体人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直接决定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学生管理过程中,我们要把“四心”工程作为亲情管理的发展路径,充分体现出学生管理中亲情的性质和作用,达到“一心”为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境界。

“真心”――尊重学生,真心诚意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管理的本身就是设身处地的管理。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突出表现在敢想、敢说、敢做。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要求“独立”和“主见”,不愿意老师和家长过多的束缚和干涉。学生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做到管理“因材施教”,发挥亲情作用,让学生在友好的气氛中愉快地接受管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见和情感等。

“宽心”――理解学生是解决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前提。理解是开启人们心灵之锁的钥匙,是心理相融的一种表现。一方面学生管理者希望学生能够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学生也希望管理者能够理解他们,认同他们的认识。理解是沟通两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两者只有相互理解,才能有利于双方之间的亲情沟通,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才能迎刃而解。

“关心”――关心学生是实行亲情管理的必要条件。关心学生就是对学生的合理需要,通过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来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学校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对他们进行指导与帮助。要经常与学生谈心,解除学生的一些思想负担;要关心学生的生活,特别是贫、特困学生的生活,及时给予“助、补、贷、免”和勤工俭学的照顾;要关心学生的权利,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等。

“爱心”――爱护学生是实行亲情管理的最根本条件。作为学生管理的教师是一个有着特殊素质要求的群体,各方面的素质要求都很高,但最基本也是最根本意义上的一条就是要有爱心。没有爱心,这项工作不是谁都能做得好的。对自己学生的爱就像爱自己的子女甚至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好这项神圣的工作。

教育是一门艺术,学生管理是基础,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要做好它,十分不易。但我相信,只要乐岗敬业,定会有所收获。桃李不负园丁苦,如潮赞叹满乾坤。我们的精神生活将会有一份常人无法比拟的欢愉。

上一篇:创情创趣见实效 下一篇:西方学习理论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