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北科普惠农出成果 实现科技助农增收

时间:2022-09-14 02:10:02

重庆渝北科普惠农出成果 实现科技助农增收

农业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最根本的出路。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科协联合区相关部门,通过加强科技成果应用、建立科技服务平台和强化农业信息服务等系列举措,让科技成为农户致富增收的主要动力,使农户告别了过去完全靠天种地的日子。

“去年,按照良种密植高产的技术要求,我家种的玉米地每亩多产了近200斤。”渝北区统景镇中坪村四社的段凤明告诉记者,今年大年刚过,他就积极做好了备耕工作,要用良种密植高产技术在自己的9亩土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科技技术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会产生效益。”区科协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大力开展“科普惠农助推增收”活动,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去年渝北区共引进蓝莓、史氏鲟等新品种120多个,生猪发酵床养殖、良种良法高产栽培技术等新技术23项,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

在新型农机具方面,渝北区以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为切入点,通过积极组织、引导广大农民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他们对新型农机具的认识。据统计,去年共推广新型农机具1768台(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35.41%。

科技服务最好的效果是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水平。 2012年,围绕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渝北区在关旱路葡萄产业基地和木耳镇五通庙土鸡产业基地新建农民田间学校两所,将科技示范基地作为学员的实习基地,将科研项目安排在农户自家地里。同时,农业学会协会还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专业技术培训,全年共培训农民1.43万人次。

“没有技术人员的支持和帮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收成。”渝北区大盛镇东河村农户王贵勇告诉记者,为了让农民尽快掌握温室蔬菜、果树种植技术,农技人员深入田间,针对大部分农户不懂果菜育苗技术的问题,进行手把手教导,并在出现旱涝等灾害时,及时分赴现场指导,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今年的水稻最低收购价提高至每百斤102元,比去年提高9元。”古路镇同德村农户许中平收到这条手机短信高兴地告诉记者,渝北区科普惠农短信平台为他解决了不少农业生产上的难题。

为大力提高科技服务的受众面,区科协建立科普惠农短信平台,定期向农户发送最新的农业政策、桃子种植技术、水稻收购价格和走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灾害天气预报、农业培训等科普农业信息,并邀请农技人员根据农时讲解相应的实用技术,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广泛好评。(来源:重庆市科协)

上一篇: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下一篇:专利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