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课堂结尾的艺术

时间:2022-09-14 12:37:37

刍议课堂结尾的艺术

很多人关注一堂课的导入,要引人入胜;很多人关注一堂课的教学,要栩栩如生;很多人关注一堂课的过渡,要巧妙自然;但是引人入胜的导入、栩栩如生的教学如果缺少了妙趣横生的结尾,总会让人觉得余味不足。所以笔者认为一堂课结尾的设计也非常重要,结尾设计巧妙,能提升韵味,提高思维。精彩的结尾总会留下深深的韵味,让听课者赞叹不已,赞叹授课者的聪慧,赞叹结尾对学生的帮助。所以说优秀的课尾练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兴趣,有效整合知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等,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动画片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习成为他们自身的需要,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在课尾练习中,如果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的参与度就会提高,动脑的热情也会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下,能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效整合起来,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案例】一年级《20以内数的整理与复习》

这是一堂一年级上册的复习课,在课尾环节教师设计了这么一道习题:

师:同学们,苹果树上有好多苹果,请你们来摘苹果。

1.11和18中,()接近10,()接近20。

A.11B.19C.18

2.一个两位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大7,这个数是()。

A.17B.18C.19

3.计数器上的这颗珠子表示()。

A.1B.10C.20

思考:如果现在有2颗珠子,在计数器上摆一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摆法?

课尾这一摘苹果的游戏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每个苹果后面的变式练习都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有效整合了复习的知识。最后一道思考,如果现在有2颗珠子,在计数器上摆一摆,你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摆法,渗透有序思考的思维方式,也为学生以后学习摆一摆、想一想奠定了基础。

二、设错纠错注重反思知识

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有时我们可以用练习的形式来考察,有时也可以用设错纠错的方式来检验。在课尾环节显示出错误的地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角度,凭借已掌握的知识找出错误,并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纠错欲望,从而在纠错中有效反思知识。

【案例】三年级《秒的认识》,课尾教师设计了一道纠错题:《小马虎的日记》

我每天睡8秒钟觉,第二天早早起床,读20小时语文书才吃饭。我花了15秒就把早饭吃得干干净净。上午的体育课上,我跑50米只用了12分,全班第一名。晚上,我经常会陪爷爷看30秒的新闻联播。

笑声中,同学们将错误都改了过来,这时不必细加分析,通过设错纠错,控制了今后学生可能发生的错误,防患于未然,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适当提供纠错机会,有意识地采用设错――纠错――领悟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纠错习惯和批判思维,让课堂知识在纠错中得到反思与升华。

三、因材施教关注学生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在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也存在着差异。于是学生在课堂中掌握的知识情况也不同,为了更好地关注每个学生的能力发展,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所以在课尾练习中设计一些层次性的练习更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一年级《比一比》这堂课尾,设计两组不同难度的练习,供学生挑选。其中A组比较基础,B组比较灵活。在课尾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做到因材施教,是我们教师应该多花时间和精力去设想的。

四、联系生活有效实践知识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那种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埋头苦练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必须要走出去,接触社会,亲身实践,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这也要求我们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练习,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收集、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运用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例如课尾可以设计这些方面的习题:

1.调查型。如复习“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时,可让学生研究如下问题:调查自己班级男生几人?女生几人?出席几人?各组几人?调查家中两个月来的各项开支情况,从各项开支中想想有哪些数学问题?

2、操作型。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课尾可以这样设计:让学生研究教室地面的长和宽,研究黑板、课本、文具盒的长与宽;回家研究各种家具的长、宽,爸爸、妈妈的身高等。

3、研究型。如我在五年级学生中搞了一份关于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研究,课后要求对用“液化气”和“电”哪个便宜进行分析研究。学生先了解:电饭煲的功率为800瓦,每小时用电为0.8度,每度电0.52元;液化气每瓶55元,一瓶大约可连续烧60小时。再通过实践:电饭煲每次烧饭需30分钟(0.5小时),花费0.208元,液化气每次烧饭需20分钟(0.33小时),花费0.303元。

通过比较,得出结论:用电饭煲便宜。解决这道题尽管花费了学生较长时间,但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看,它是那种纸上谈兵式的解题所不能替代的。

4、生活型。如教学四年级“解决问题”时,可以设计这方面的问题:一种饮料,大瓶每瓶10元,小瓶每瓶2元。商场促销,甲商场买1大瓶送1小瓶,乙商场一律九折,丙商场满30元一律八折。小华想买15小瓶饮料,小林想买10小瓶饮料,小军想买2大瓶4小瓶饮料。请你帮助他们选择商场。

5、教育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课尾练习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回家调查家里面一个月的开销,以及爸爸、妈妈的工资收入状况,在班上组织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意识到每月家里都要开支很多钱,而爸爸、妈妈的收入也不高,如果再随便吃零食,就会增加爸爸、妈妈的经济负担。学生通过这种练习,不仅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从中受到了一定的生活教育。

可见精彩的课尾练习,是一把开启成功的钥匙。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富有活力和韵味!

上一篇:如何理解图形、图像的数字化 下一篇: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