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渗漏水检测和治理设计

时间:2022-09-14 12:11:57

某隧道渗漏水检测和治理设计

摘要:对某隧道的渗漏水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类,并通过地质勘查和雷达检测等方法确定了每种渗漏水的原因,有针对的给出了有效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隧道;渗漏水;地质雷达.

中图分类号: U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隧道建成运营一段时间后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水现象,大量水渗漏到隧道内地面上汇积不仅容易照成车辆打滑,还会改变路面反光条件,引起眩光危及行车安全。不仅如此,隧道渗漏水的长期作用又会家具隧道侵蚀破坏,特别是在围岩与地下水作用并具有侵蚀性的情况下,对衬砌和隧道设备的腐蚀更加严重,照成结构衬砌的腐蚀裂损,仰拱变形顺滑导致路面的损坏。

但我们又经常见到隧道渗漏水治理施工后又再次出现渗漏,其原因主要还是没弄清楚渗漏水的具体原因,所以采用了不适宜的维修治理方案并没有从根本解决问题。

本文对贵州某隧道的渗漏水情况做出来详细的调查和检测,找出了各种不同渗漏类型的原因,并给出了有效的治理方案。

1工程概况

娄山关隧道是贵州省崇遵高速公路上的一座分离式长隧道,其中左线长1990 m ,最大埋深约340m。

在通车运营7年后,隧道内出现大量渗漏水现象,对行车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本次调查是在查阅了有关技术资料和规范的基础上,对隧道周围的地质及地表环境展开了实地调查,采用步行的方式,通过目测配合激光测距仪对衬砌渗漏水的形式、位置、分布、数量进行了素描和测量,同时对隧道路面病害的类型、分布和数量进行了调查、定性评价和定量统计;针对二衬渗水严重区段进行了地质雷达法检测。

2工程概况

2.1地下水来源分析

经目测观察,娄山关隧道下行线进、出口洞门墙体完整,无裂缝,洞门端墙稳定。

出口有较长的浅埋坡积体地段,地表植被发育,汇水条件较好,地下水较发育。

图1 娄山关隧道出口地形图

图2 娄山关隧道出口浅埋段

图3 娄山关隧道ZK1177+800附近进入F6断层

娄山关隧道左洞进口段埋深不足20 m ,围岩为强风化碎石状压碎结构的白云岩,属Ⅰ类围岩。其边坡坡角约为20°,浅埋偏压现象较为明显,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全隧道累计穿越7条断层,构造作用强烈,断层破碎带具有明显的构造汇水作用。

从娄山关隧道的地下水来源看,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1) 进出口浅埋区段以大气降水、包气带地下水为主;

① 从地形上看,隧道进出口均具备汇水条件,隧道进口段汇水面积更大;

② 隧道埋深浅,岩体破碎,地表水相对易下渗,但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

③ 进出口地表植被均发育,覆盖层相对较厚,因此覆盖层具备较好的储水能力。

娄山关隧道出口浅埋区段二衬施工缝有连续多板渗漏水,雨季来临时,周边地形汇水,而地表又缺乏有效的排水通道是主因;原纵横向的排水盲管排泄能力不足,导致了二次衬砌后水压力增大,地下水在二衬施工缝的薄弱部位出露。

(2) 基岩裂隙水发育区或施工过程中出现塌方形成的积水;

娄山关隧道地质构造强烈,发育多条断层,受断层及构造裂隙影响,地下水顺断层或构造裂隙汇聚,形成以断层或构造裂隙为中心的地下水发育区。另外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个别区段围岩条件较差,也导致了以塌方为中心的地下水汇集区。例如:ZK1177+800~ZK1177+810的施工缝渗水和点渗就跟F6断层(图3)出露存在直接联系。

2.2排水系统

娄山关隧道的防排水系统如下:

图4 娄山关隧道衬砌防排水图

主要通过两防一排(初支与二次衬砌设5FP-EVA防排水板、二次衬砌施工缝间的止水条、二次衬砌中掺AEA抗裂膨胀防水剂和二次衬砌外纵横向排盲管引入洞内中心排水沟)。

2.3渗漏水表观调查

对隧道内二衬渗漏水进行素描和分类,其中某段大面积渗漏图如下:

图5二衬渗漏水病害素描示意图

2.4地质雷达检测

对大面积严重漏水区段采用地质雷达法检测,共加密布置了9条测线,以进一步圈定二衬混凝土中的脱空离析的程度和范围,测线布置如下:

图6地质雷达检测测线布置图

二衬各测线雷达实测厚度值导出到surfer中成图,以进一步圈定缺陷区的范围。

图7地质雷达检测测线布置图

从上图可见在该大面积渗漏区段二次衬砌背后存在大面积脱空,这种结构缺陷长期作用下使得初支支松弛后出现裂缝拉破防水板,出现大面积积水。

3治理设计

对于该隧道二衬大面积脱空渗漏水位置,采用了综合注浆方案,如下图所示:

图8脱空区注浆治理示意图

由于二衬内部防水板被破坏,底板泄水管堵塞,导致二衬内水位上升,因此同时采取了钻孔泄压的方式处理,如下图:

图9钻孔泄压处理示意图

对于施工缝和其他变形缝中的渗水,采取安装环向PVC管引流的方式如下图:

图10PVC管引流示意图

4结论和建议

公路隧道工程渗漏水这一质量通病的治理,是一个完整的治水系统, 要排、堵、截相结合,不能只强调其中一方面。

只有尽量搞清楚水的成因和分布位置,可更有针对性地给出不同渗漏水情况的处治方案。

参考文献

[1] 闫朝强,隧道渗漏水的治理.施工技术,2007(10):71-72.

[2] 叶飞,隧道工程渗漏水机理及防治[J].铁道建筑,2006,(12):19.

[3] 方利成,隧道工程病害防治图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1.

上一篇:房地产信息系统中数据安全管理探讨 下一篇:浅谈建造师在施工图设计管理阶段应把握的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