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初探

时间:2022-09-14 11:18:10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初探

摘 要:《科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小学科学教学就在于让学生成为科学现象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如何落实这种教学理念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科学教学 方法

一、从学生阅读的五花八门的科普读物入手,激发学生好奇心,进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当前的小学生,学习压力比较大,但在他们的生活中、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困惑他们的现象,特别是课外书中那些奇妙的自然现象,总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自主地探寻答案。在科学课教学时,把无边无际的知识世界之窗微微打开一点,教师能适当延伸些学生能理解的简单自然现象,学生看到了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这既让他们有了学习科学知识的成就感,也让他们体会到畅游广阔无垠知识海洋的激动,这正是促使他们阅读的动力。尽管许多问题并不理解,但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学生的问题越多,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的求知兴趣也就越浓。面对珠穆朗玛峰,从北坡登上去的是英雄,从南坡爬上去的同样是好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创设情境,引领探究

探究是每一个人天生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而发现是科学探究的开始。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每节科学课成功的基础。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学生才能主动提出问题,才能体现真正地自主、探究和发现,整个的教学过程才能围绕学生在学习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三、实践应用.获取体验

小学科学课教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倡导“真情实感,亲身体验”。作为一名科学课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探究科学。

科学探究要注重过程,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成功,体验挫折,体验合作,体验质疑,才能真正探究了科学,真正实现了动手更动脑,即使探究失败了,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笔丰富的财富,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使学生体会到

“原来科学研究这么不容易,科学家真了不起”。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好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总结成败经验并尝试应用。

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得到探究知识、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能自己处理生活中的事情,使自己更好地生存。

四、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丰富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课上有很多学生自主探究的素材,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或引导下去进行调查、考察或实验,但有些活动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如《植物怎样喝水》这一课,反反复复讲解理论学生都很难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虚实互补,让学生“看到”植物根的水与植物茎、叶脉向上输送的水缓缓流动的情号,再在重点处点拨,植物“喝水”这一难点就解决了。

另外在科学课的教学申有许多新知识、新思维的传授,受到了安全性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进行实际演示,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模拟演示达到仿真效果,或对现象进行放大、延时等操作,进而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演示、实验环境中进行愉快地学习,获取知识。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不限于课堂上,实现学习时空的拓展。

五、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了解自然,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科学教学资源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的生活经验、身边的一草一木、周围的生活环境,都能成为科学课堂上很好的教学课件,观察对象,实验和实践的场地。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验和感受到科学课堂上内容对自己生活的意义,发现和认识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会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大自然中,将大大缩短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积极投入科学课学习搭建起一个平台。

总而言之,当前,素质教育正处在全世界经济改革大潮百川归海到达海口之时,而我们已经听到涛声的前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明白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今日柔嫩的树苗,明日将长成参天大树,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因此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的基础教育也是对他们将来创造能力的充分发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进一份绵薄之力吧。

上一篇:高职畜牧兽医顶岗实习考核评价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密切结合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提升双语课的教研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