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及价值

时间:2022-09-14 09:02:35

谈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及价值

【摘 要】将设计与传统相结合,提出传统文化影响传承下的当代艺术设计,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实践应用角度分析该结合的途径方法及应用价值。解析这一概念在当代和未来的深远影响与独特价值,为以后应用传统文化内涵及外延于设计艺术之中提供一种值得思考和借鉴的方式,同时也为民族传统文化提供宝贵的当展空间,推进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并赋予其新的具有时代意义的生命活力。努力建立起更广阔的具有民族话语权的当代设计发展平台。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当代设计;价值;发展

一、当代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应用现状

日本学者三木清先生在他的《哲学笔记》中曾经说过:“传统,这一用语意味着流传与被继承。……彻底死了的东西不能称为传统,只能称为遗物……”,又言:“传统的现代意义包含着未来的关系,通过行为使过去的传统与现代和未来相组合。”那么这意味着要将传统文化艺术进行再创造再设计,用当代观念的设计将过去与未来相联系,推动设计艺术的发展。那么这个“设计”不再是单纯、简单的传统形式,而是着眼于设计的前瞻性以及对文化传统的可持续发展,其意义重大值得深入探讨。

设计艺术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应用,既是民族文化个性的需要,也是推进民间艺术发展的有效方式。虽然该观点在设计界中得到普遍认同,但应用现状良莠不齐。在应用方法上常常停留于形的临摹,即对民间艺术形象剪切粘贴式的简单照搬。仅仅应用了传统民间艺术的造型形象,而未真正经过当代意识的思考和打磨。另一种则是伪民间艺术的大量产生。当设计者本身并未理解民间艺术所包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就采用了传统民艺的造型手法和色彩搭配体系,却未真正理解传统民间艺术其中传达的优秀民族内涵,这种不具有精神价值的移植必然无法适应当代设计艺术的需要。

总体而言,设计艺术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应用,其规范性、系统性和合理性都还存在不足之处。在训练方法上也存在缺陷,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改进。

二、当代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民间艺术合理有效的应用方法

(一)当代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造型元素和符号的现代化再应用

主要通过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了解、提炼、概括、重组等方式来来实现。这种再应用着意区分“模仿式的创造”和“创造式的模仿”这两种基本形态。前者是我们广大设计者需要排斥的照猫画虎似得照搬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和符号。后者则是强调二次创造,强调别开生面和创新性拓展。例如京剧中的脸谱形态的设计再利用,在早期人们往往停留在对传统脸谱形象的机械描摹。有甚者在对脸谱本身传达的人物个性气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便生搬硬套地拿来放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之中,把奸邪恶狠的戏剧角色用于温情博爱的公益宣传海报。这样的错误是不应该有的!只有了解所要借鉴事物的精神气度才有可能准确的传达出设计者自身的设计观点,只有了解之后才谈得上对其的提炼概括。仍以京剧脸谱为例,首先应把其视为独立的设计符号,在传统的脸谱上符号图形多以曲线造型为主,可先提炼概括成具有脸谱代表性的线条,将这些线条元素打散重构,重新赋予设计者当代的意识,进一步的以切割方法予以重新组合,平整理性的切割面与脸谱的曲线元素对比相应成趣。

因此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文化造型元素符号在当代设计艺术中应用,最重要的步骤即:了解――提炼――概括――重组。打破原有的、定式的传统格局,赋予新的画面主次结构、比例格局,灵活组成具有现代意识的设计形态。

(二)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表现于当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

谈及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表现于当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应先明确传统民间色彩的审美特征。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是以“五行说”为核心的“五色”观念。五色即为:青、赤、金、白、黑。五色说是一个完整广泛的色彩体系,在我国的礼仪、婚嫁装饰、服装刺绣、戏剧脸谱以及宗教绘画中应用最多。因其以“五行”说为核心因而象征性的成为中国传统色彩的重要特征。传统色彩往往超脱了色彩本身的物理性质,被各种观念和审美意识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也同时具有了强烈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人文艺术观念。

色彩作为一种抽象概念,与中国传统民艺中的意象性相结合,更能体现民族思想情感,也为象征性图形添加了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也契合了当代设计艺术中对传统民间艺术色彩应用的灵魂,即将设计色彩归为五色,并以五行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延伸应用于设计作品之中,使设计作品在观者第一眼看到就能体验到民族文化的色彩特征,而思索之后体味到其所传达民族审美情趣,明白当代性的外表之下所隐含的深深的文化意义,使传统民艺的色彩传达成为设计作品的内在思想。如同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所说:“色彩即是思想,色彩的总体性表明一种意义,没有这种意义,便一无美处。”

(三)当代艺术设计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的提出是中国传统图形再生必须经历的创造性变革过程,也是传统图形再创造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再造想象是对原有的传统素材及其内在包裹信息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探讨,扩展其内涵的辐射范围,随后再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现代意识的设计创新和想象。在民间艺术的流传史中,同一个图形元素可以引发无数个新的设计想象。回顾传统民间造型艺术可以清晰的观察到,每个历史时期传统民间艺术图形的演变,都不是一个对原始母体的彻底否定的过程,而是以新的审美观念赋予其新的形式,使母体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拓展。

当代艺术设计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再造想象经历的正是这样一个对母体的“二次原创”的过程。这种“二次原创”是指在借鉴传统图形时,依据现代设计的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图形,并在原形的基础上经过提炼、变异、加工使新的设计图形在设计实践中取得和谐美。设计的本质是创造,只有立足于原创才能发挥出设计者本身的智慧和才能,也才能使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在当代的设计艺术中得到升华。我们现在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元素虽然是当时时代的经典,但必然也包含了旧时代的陈旧观念,不可能照搬到当代中直接使用,这必然要经历一番取舍、提炼和再加工,才能使其符合当代的审美观念和文化思想。

(四)当代设计艺术对传统民间艺术“平面化”特点的吸收

“平面化”是传统民间艺术图形造型的重要特征。从我们熟知的皮影、年画再到剪纸都是在平面的二维空间中表现的。雷圭元先生就曾总结出传统民间装饰图形的构成规律:“三体”格局观,即格律体、平视体、立视体。其中当属平视体即平面化对当代设计艺术的影响最大联系最紧密。

这种平视摈弃了空间前后的变化,以及形与形之间横向或纵向的排列,仅仅把形的大小变化依据归为对表现内容呈现。例如人可以比山大比树大,这样呈现的形与形之间相互独立互不遮挡。在当代设计艺术中,设计师作为独立的创作主体,在设计作品中必然要传达独特的个人审美意识。例如一张宣传保护鱼类的海报,在展现鱼与人类和谐畅游的场景,那么吸收传统民艺的平面化特点,就可以设计成将原本在体态上远远小于人类的小鱼,描绘成与人等大甚至大于人类的形象,以强调出对鱼类保护的重视程度以及鱼类对人生活和自然的重要性。诸如此类平面化的设计手法比比皆是。这种手法集中关注于事物形态本身,并且善于抓住形态的轮廓特征予以夸张描绘。其所表现的形态简练传神且生动活泼,富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装饰美感,最终形成有趣的令人深思的画面表现。

(五)借传统民间艺术之旧形开当代设计之新意

借传统民间艺术之旧形开当代设计之新意就是指借助于传统民间艺术中的某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样式进行新图形的再塑造。由于在传统民间艺术中有非常多的典型图形,一方面是具有突出的民族特征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或地域特征,可直接被视为代表该民族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这些旧的图形本身大多个性鲜明,样式独特运用到当代设计中可识别度极高。例如青花瓷、抓髻娃娃、京剧等,在应用上主要依靠这些典型图形的外在轮廓形象来糅合新的设计元素及理念,在保留一眼便能认出的典型形的基础之上进行设计。这种方式在很多日本设计师中早有应用,如小岛良平在海报《产经观世能》中把传统能剧的面具和歌舞伎演员的外在轮廓形象相结合,简单明了的展现了日本元素文化符号的同时传达了他自己的设计审美观,让任何国家的观众都能第一眼识别出浓厚的日式美学。

正是由于传统民间造型样式独特富有内涵,借其形象再创造可以获得具有强说服力的设计表现。这种新形象的塑造赋予了当代设计独特的文化生命和文化内涵,这种巧妙的使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同生同构成为新的设计创作原动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与普通民众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情感结晶。即使在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传统的民俗风情、节日传统仍然是维系人们情感的重要桥梁。然而古老的民间艺术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情感和物质需要。这时具有传统民间艺术意识的当代设计应运而生,它既满足了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提升了现代人的生活品味,又传承了民族文化,张扬了民族个性,在世界的设计舞台发出充满自信的民族声音。

参考文献

[1] 赵农.民间艺术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

[2] 寻胜兰,彭琬玲.新民艺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 徐欣,吴轶博.重构传统图案[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12.

[4] 潘鲁生,唐家路.民艺学概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

[5] 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6.

上一篇:浅谈工笔画的写意性 下一篇:关于各地聘礼对社会风气、人文风情影响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