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瓷器中的儿童世界

时间:2022-09-14 08:50:16

磁州窑瓷器中的儿童世界

唐代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观念的局限,文人阶层对于儿童关注的程度不高。到宋代,上层文人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平民阶层,而源于社会底层的民间艺术家们更是将平民生活有关的题材运用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与儿童生活有关的纹饰即婴戏纹在宋代兴盛起来。这些纹饰一方面表现了儿童生活玩乐的形态,另一方面又表达了一定的吉祥寓意,因而作为一种传统装饰而延续至今。

磁州窑系的民窑装饰艺术堪称我国瓷器艺术中的一支奇葩。无论是在以刻划花、篦划花、模印花等为主要装饰的前期装饰艺术阶段,还是以白地黑花为重要表现形式的装饰艺术空前繁荣期,或是在元代铁蹄践踏下观台窑址的衰落期,以及明清时期以白地褐花装饰为主和清代民国青花五彩等装饰艺术的多元发展期,磁州窑都为我们留下了儿童的身影。

一、宋金时期——磁州窑的婴戏纹饰盛行的时代

(一)磁州窑婴戏题材盛行的背景

宋金元时期,社会风俗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少年儿童的游戏亦很多样,小河边、草地上、山间、溪流旁等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嬉戏的身影。这些便成为民间陶瓷艺术家们装饰艺术的灵感之源。

宋代经济繁荣,文人画坛亦呈现欣欣向荣之象。工笔、写意、水墨、重彩、变勾、没骨等绘画技法日臻成熟;人物画注重个性的细腻和深刻,画风趋于写实,而其中表现的非文人阶层的生活洋溢着淳朴、热情;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以民间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画相当盛行,其中描写儿童生活的婴戏题材绘画独立为专门的画科。再者,宋朝统治者以文治国,而金元朝统治者对文人阶层的控制较为松弛,整个社会风气比较宽松,失意于科举制的文人亦参与到瓷器的创作中来,为民窑的釉下彩绘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挥空间。

北宋时期,定窑、磁州窑、耀州窑等许多窑口都曾用婴戏图作装饰,其中尤以磁州窑釉下彩绘的婴戏图最富表现力;北宋后期至金代,磁州窑的绘画装饰艺术达到顶峰,黑剔花、黑釉刻花、模印花、白地黑花等最为典型。从观台窑发掘出土的遗物看,婴戏图较多地应用在模印花和白地黑绘花方面。模印花由于纹饰是事先刻划好的,因此下笔工整,线纹力度均匀,饱满有力。白地黑花绘画具有明显的水墨画的效果,并发展为磁州窑最具特色的装饰风格。这些为磁州窑婴戏纹的盛行提供了充分的技术条件。

(二)宋金婴戏纹所表现的儿童活动

1 童子莲花纹

在目前所见的婴戏题材中,婴戏莲纹的内容占据多数。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莲花是我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常见题材,童子莲花纹更是被人们赋予了“连(莲)生贵子”的吉祥寓意;二,受两宋习俗的影响,宋时流行一种“魔喉罗”的传说,儿童常在七夕时节持荷叶仿效摩罗,绕街行走。如南宋周密所记《武林旧事卷三乞巧》载“七夕节物,多尚果食、茜鸡。及泥孩儿号‘摩罗’,……小儿女多衣荷叶半臂,手持荷叶,效颦‘摩罗’”。此类纹饰大致有以下几种:

(1)童子持莲纹

童子持莲的造型或者纹饰在宋瓷装饰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定窑的婴儿托荷枕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磁州窑器上的童子持莲纹多用于白地黑绘花装饰,如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磁州窑白地黑花持荷娃娃纹腰形枕(图一,1):通体白釉,枕面中心黑绘一童子,手持一长柄荷叶,正倚在坐墩旁酣睡。童子头较大,留“囟毛”,身着宽松花衣,上下衣分开;右手持莲,荷柄很长,荷叶着于地上;小儿左臂放于坐墩之上,脑袋倚着左臂,双目合上,看来这持莲玩耍的孩童已玩得疲惫了,但他嘴角微上翘,露出了些许满足的笑意。

(2)童子卧莲纹

宋时耀州窑、定窑、磁州窑等窑的许多产品中都装饰有童子卧莲纹,并多以印花和刻划花装饰。在磁州窑典型窑址观台窑址Y3中出土了一件童子卧莲纹枕侧墙残片(图一,2),胎质为黄色较疏松。纹饰为模印花装饰,小儿上身,下着短裤;上臂张开,小腿上踢,仰卧于莲花与荷叶之间。

(3)婴戏莲塘纹和莲塘赶鸭纹

鹤壁窑白底黑花童子采莲纹八角形枕(图一,3):通体白釉,并以墨意浓郁的没骨画法来作画。枕面作八棱形线框,内绘童子采莲图。画面中心是两童前后相随,前者手持莲蓬,回首相顾;后者一手持荷叶;人物右侧为莲花盛开芦苇荡漾的荷塘,空中两蝶翩翩飞来,左侧沿边框用浓墨涂出一株虬曲的垂柳。作者并不着重勾画儿童口鼻眼眉,只以毛笔勾出面部轮廓,却极有神韵,将儿童嬉戏之意表达出来。这种黑绘技法在宋金婴戏纹中是比较少见的。

磁州窑白地黑花童子赶鸭纹如意形枕采用了白描手法黑绘(图一,4):该枕为如意形,枕面用黑彩绘一持莲童子赶鸭前行,童子扎双丫小辫,上身着短款花衫,下身着长裤,右手持短柄荷叶,荷叶下面鸭子闲庭信步,悠悠向前。作者以流畅简洁的写实手法将童子的得意之情表现得生动自然。

婴戏莲塘纹还用于白地黑彩划花枕,如陈万里先生《陶枕》中白地黑彩划花荷塘赶鸭枕:莲塘中几株荷叶参差向背,错落有致,一童子摇头晃脑,肢体下蹲,身向前倾,右手持莲蓬驱赶一只游鸭,鸭子惊恐地嘎嘎直叫,并奋力前游。童子脸上透出稚气的得意与顽皮。

2 婴卧花草纹

自宋代开始花草纹饰应用较广,儿童在花草间的游戏成为新的题材。磁州窑最早的婴卧花草纹见于观台窑址发掘报告中的一件模印花婴卧缠枝花墩座侧壁残片(图一,5):枕前墙以婴卧花纹装饰,小儿脑袋较大,面部丰腴,神情祥和,带颈圈,身着短裤仰卧于缠枝花中。

饰于枕面的婴戏花草纹在观台窑址中较为少见,我们在观台窑址Y4发现的一件枕侧墙残片中发现了孩童端坐于缠枝纹之间的纹饰(图一,6),此器中这种纹饰和“福”“禄”等一起表现福禄双星的吉祥寓意。

3 婴戏动物纹

儿童的世界里是离不开动物的,来来往往、生动可爱的小飞虫、小鸭子等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乐趣。儿童逗耍动物的情景散布于乡野民间,其可爱质朴的模样也生动地体现在瓷器之上。内容大致有池塘赶鸭、婴戏小鸟、儿童扑蝶、儿童捉虫、儿童垂钓等。所见宋金磁州窑的婴戏动物纹都采用白地黑绘作为装饰,画面多单单表现了儿童玩耍的情景,而不见其他辅助纹饰。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鸟纹如意形枕(图一,7):枕为如意头形,枕面中心用黑彩绘一站立儿童,扎双辫,上身穿短款花衣,下身着肥裤,系腰带。一小鸟停驻在儿童头顶,小儿两手臂上举,手掌朝上,身体小心翼翼,似动又不敢动,生怕把鸟儿惊走。小儿神情之中闪烁着惊喜与小心。

上一篇:华夏巨变基金界的(瑜亮)之争 下一篇:跨界明星靠什么“抢滩”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