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时间:2022-09-14 08:33:05

“体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要求,在实施建议中也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当学生有了自己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热爱,才能够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为此,我在写作教学中通过“体验”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融入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一、 观察体验——练就心灵的眼睛

“练就心灵的眼睛”, 即培养用心观察的能力。在我国传统的美术教学中 , 对培养观察力有一个形象的说法 , 叫做 “练眼” 。不仅是绘画 , 写文章也要“练眼”,而且是练就一双心灵的眼睛。

法国作家莫泊桑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提高观察能力。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通过“观察体验”,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的习惯。

例如,苏教版3年级下册“习作3”中要求:人人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只要你是个有心人,即使在草丛、树林、池塘甚至泥土里,也会有许多新的发现。把你的发现写下来,看谁写得有意思。

要有所发现,就离不开观察。于是我让学生利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每天留心观察,并将自己的发现写成“观察日记”,一个星期后将自己的“观察日记”稍加整理,不就是一篇好习作吗?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我每天都查看学生的观察日记,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今天,我看到燕子,我发现春天来了。”“我发现门前桃树上的桃花开了。”学生都只是这样三言两语概括自己的发现,第一次“练眼”尝试宣告失败。

我们的孩子都生活在农村,能让自己有所发现的素材随处可见,可为什么不能有所发现呢?原因就在于孩子们没有用心去观察自己生活的世界。于是,我决定带学生到校园里进行一次“观察体验”。

那天,春光明媚,暖风习习。来到操场,学生就自动散开。“快来看,山茶花开了!”不知谁的一声叫喊,将孩子们吸引了过去。机会来了,我忙跑过去, “开了几朵?”我一问,孩子们马上注意观察起花的形态。“有的完全盛开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孩子们自然而然联想到《荷花》那一课的句子。“什么颜色?什么味道?”我话音刚落,孩子们一个个凑上去,深深呼吸。“它们像什么?”孩子们纷纷展开想象。

有了这样的体验,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观察起来,有的趴到松树下捡拾松果,有的舔食松果,被松果涩得直吐舌头,还有的静静地坐在一丛野花旁,浮想联翩。就连一只冬眠醒来的青蛙,也引得孩子的团团围观。

稍后的习作撰写,孩子们只用了30分钟。“美丽的山茶花开了。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都展开,露出黄色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一只青蛙跳到我们的身边,它像是来告诉我们春天的消息”……许多精彩的语句出现在孩子们的习作中。

《我的发现》一文我将孩子们带到校园,《我的老师》中我给孩子当模特,《美丽的秋天》我带领孩子们踏入田野。早晨上学,我让孩子们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下午放学,我让孩子们观察云朵的变化。经过一学期的观察体验,孩子们养成了用心观察的好习惯,观察能力明显提高,他们拥有了一双心灵的眼睛。

二、生活体验——激发动笔的欲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就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写作自然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只有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才会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写作才能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

例如,“立夏”那天,我们组织了一场“斗蛋”比赛。提前一天发出通知,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充满期待。比赛当天,我们在教室里营造出比赛的欢乐气氛,制订出相应的比赛规则“先在小组里选拔出冠军,再参加班级的斗蛋大赛。”小组选拔赛中,学生个个参与,欢笑声溢满教室。班级赛中,选手们个个不相上下,欢呼声、惋惜声、笑声、掌声,不绝于耳。

这么快乐的事情,怎能不将它记下来呢?稍后的习作课,孩子们一个个奋笔疾书,教室里鸦雀无声。“为了参加明天的斗蛋比赛,我让奶奶煮了10个蛋。我先用这10个蛋进行了一次“决斗”,终于决出了最厉害的一个。我将它小心翼翼地包裹好,放进书包,准备参加明天的比赛。”“只见,周杰用他的大鹅蛋向冒徐丹的鸡蛋撞去,‘啪!’的一声,冒徐丹的鸡蛋‘粉身碎骨’,蛋黄都冒了出来。”“斗蛋结束后,同学们品尝着自己的蛋,教室里弥漫着浓浓的蛋香味。”孩子们快乐的心情流露在字里行间。

“立夏”我们组织“斗蛋”比赛,“清明”我们组织“扫墓”活动,“中秋节”我们组织“摸秋”活动,“元宵节”我们组织“猜灯谜”活动。二月里,我们组织“放风筝“比赛,十月里,我们组织“进农田”实践活动。春天,我们去“找春天”,冬天,我们一起“打雪仗”。只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学生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所写之作才会有血有肉,才会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和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

三、想象体验——感受文字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的母语充满着无穷的魅力,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会激起孩子们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能使你产生丰富的联想,都会让你想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从自己创作的文字中感受到无穷的魅力,获得美的享受,那么写作还是一件累、苦的差事吗?

因此,我充分发挥母语的优势,通过“想象体验”,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走进自己编织的文字世界,感悟文字的魅力。

例如,2年级下册《练习6》的“学用字词句”中,让学生根据“月、林、森、鹿、龟”的古文字的图画,发挥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在学生弄明白图的意思后,我就让他们进行了一个小练笔,下面是两个孩子编的故事。

生1:月亮出来了,小乌龟到森林里玩,迷了路。小鹿看到了,将小乌龟驮在背上送回家。

生2:在一个茂密的森林里,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显得格外的寂静,花儿都收拢了,睡觉了,小草也伸了伸懒腰,开始睡觉。萤火虫打着灯笼,在森林里飞来飞去。这时,在森林深处传来了“呜呜”的哭声,萤火虫听见了,心想这是谁在哭呢?它循着声音找去,原来是一只小乌龟 ,它找不到家了,小鹿也走了过来,说:“我来带你回家吧!”说着,小鹿就驮着乌龟,萤火虫在前面照亮,向乌龟的家走去。

很显然,第一个孩子只是写出图中的内容,而第二个孩子将故事编得生动有趣。那么,怎样让孩子们体会到两个故事的不同,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呢?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个“想象体验”环节。

师:这两个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呢?下面老师来读,你们闭上眼睛,你们能从故事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

师读第一篇,学生闭眼想象。

生:我看到月亮、森林、小鹿、小乌龟。

师读第二篇,学生闭眼想象。

生:我看到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很美。

生:我看到小草在伸懒腰。

生:我听到小乌龟的哭声。

生:我感受到小乌龟很伤心。

…………

师:你更欣赏哪一篇?你想让自己的故事也有这样的魅力吗?

生:想!

学生高兴地拿起笔,修改自己的故事。

这样的“想象体验”,将孩子们带入了自己编织的童话世界中,无需教师过多的评价,学生已经感受到两个故事的异同,明白了怎样才能将故事写得生动有趣。在提高写作能力的同时,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教育家赞科夫说的那样:“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要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词语。”多年来,我以“体验”为桥梁,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对写作有了兴趣,心情愉快地写,写出来的东西充满真情实感,写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生作文训练 下一篇:珠三角地区高职分析检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