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14 07:50:39

知识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摘要] 人类步入21世纪以后,知识管理越来越成为现在企业关心的焦点。本文主要通过实例介绍知识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高斯家具主要采用建立企业知识库、业务流程从新整合等方式进行知识管理。清华紫光主要通过生产知识型产品,组建网络组织等方式体现了知识管理的应用。三正高分子有限公司的知识管理也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强调以知识与策略即将成为企业竞争核心的数字时代中,企业内部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数字时代下必然的新趋势。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中小企业 网络组织 知识资产

一、引言

人类步入21世纪以后,随着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不断扩大、随着全球经济竞争得日益激烈、随着产品和技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知识管理越来越成为现在企业关心的焦点。在现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知本(知识资本)将代替传统的资金、土地、劳动力而成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所以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在如今信息交换速度不断加快、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大形势下,企业的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这就使得知识管理成为了必要。概括起来讲,知识管理就是利用组织和个人的知识资源,通过共享、传递、创新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的应对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知识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实例介绍

1.高斯家具

高斯家具是一家台商独资的制造型企业。产品主要是公共桌椅,主要包括课桌椅、礼堂椅、机场火车等候椅等等。从产品来看,应当属于一家传统的制造型企业。公司员工数量在60人左右。一半为车间工人,一半为管理部人员。公司总裁是中国科技大学的一名在读博士,所以深受现代管理理念的熏陶,包括知识管理。

高斯家具知识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建立企业的知识库:总裁要求所有技术部人员,将公司现有的零部件统统画成CAD图片,并且进行编码和存档。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知识库的建立,将企业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并且保存下来,以便进行知识的横向传递。

(2)业务流程的重新整合:总裁几乎将之前全部的业务流程,都进行从新的安排。由之前的生产管理为核心转变为以产品销售为主。

(3)培养组织文化:总裁包括人事负责人,会定期组织员工活动,在生产车间购置乒乓球设备供员工在休息时间娱乐。

(4)建立企业ERP系统,将台湾总部原有的一套ERP系统(WIN EASY)本地化,并且要求员工按照ERP流程来进行操作。

2.清华紫光

紫光集团坚持以高新技术为发展依托,以知识的生产和传播为主营业务,以清华大学雄厚的人才和科技基础为后盾,走出了独特的发展之路,成为一个典型的知识型企业。其知识管理的应用主要体现在:

(1)发挥自身优势,生产知识型产品。知识型企业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产品能够推动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促进知识的流动和增值。紫光集团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一直致力于开发适合中国国情、同时又促进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高附加值产品。

①中国特色:将高新技术或新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企业战略和产品定位应建立在对市场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紫光集团正是本着这一原则,在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中国的具体情况,从而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基于很多单位的环保系统建成后不能充分发挥效用的问题,紫光集团设想将环保工作社会化、专门化,搞一种“环保物业管理”的模式,既方便了企业,又便于环保部门对地方环境实施监督和管理。这种设想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具体运营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紫光测控公司在开发变电站微机监控和保护系统时,对中国电力系统情况复杂、电压波动大的现实给予了充分重视,使设计出的产品完全能够适应这一情况,另外,公司还针对具体用户“盘体裁衣”,提供适度的定制服务。凭借这种“面向用户复杂情况的知识开发”,该产品稳定地占据了国内市场,在与西门子等国际著名公司的竞争中赢得了优势。

②以软产品带动硬产品。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紫光集团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直接发挥了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作用。另外,集团充分发挥自身的智力优势,重点开发软件产品和技术服务,以软产品带动硬产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紫光扫描仪:这是一种直接加速知识扩散的产品。紫光在引进、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自主创新,将产品从办公型拓展到广告型和图象处理型,在国内市场上销量位居第二;为了开拓市场,子公司进一步发挥技术队伍的作用,推出“常青藤”售后服务计划,并将注意力投入配套软件的开发,以“软”带“硬”,目前已成为该领域配套软件最为丰富的厂家。

软件产品:除与硬件系统配套的各类软件外,紫光集团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合作推出的CAD软件被评为全国十大优秀CAD软件之一;工程图纸自动输入与管理系统软件成为国家科委国家级新产品重点推广项目:法院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为法院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提供了保障。这些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过程,也就是知识的采集、传递和生产过程。

(2)建立网络组织,促进知识共享。在知识创新过程中,企业要在内部实现网络化管理,以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的积极作用,同时必须建立强大的外部知识网络,充分依靠外部知识和力量。紫光集团在内部组织网络化的同时,利用背靠清华大学的智力优势,与各种咨询公司、合作伙伴、专家学者建立了发达的知识网络,挖掘外部网络中的知识。为紫光自身的发展提供知识储备。

①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有利于知识的管理。紫光集团的组织结构是极具知识经济特色的扁平化组织。在这种组织中,公司总部负责对企业的统一宜传、支持和指导,总部下各单元则根据产品的技术特点和人员特点灵活地决定企业的组织形式。一般采用事业部制,技术相对成熟则采用子公司制,以解决技术人员的持股问题,在子公司中又有控股子公司和非控股子公司之分,同时还与其他地区或产业合作,形成产业性子公司。

②丰富的技术信息源网络,为知识商品化开辟了广阔的空间。紫光集团的技术源既有国外企业,也有国内大专院校,特别是清华大学为其提供了雄厚的科研开发后盾。紫光扫描仪在引进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开发,形成了自己的名牌产品,在不影响自有品牌扫描仪销售的前提下,紫光还同时国外品牌产品的销售,目的是跟踪国外最新技术发展;地处中关村地区,有清华大学作为主要的技术源,因此,紫光集团将“选择学校等科研单位的半成品,将其迅速产业化和商品化”作为其发展方向,这是一种节约知识成本的高收益之路。

③与其他组织建立知识战略联盟。为了获取新技术和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紫光集团的许多产品是与其他企业合作的产物,如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合作推出了CAD软件,与扬州、无锡、太原中棉总公司、北京皮革化工厂等单位的厂家合作生产化工、医药和生物类产品,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新技术等。通过庞大的合作网络,紫光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核心能力。

④广泛的信息咨询渠道和信息扩散渠道。清华紫光为了广泛吸收并利用社会各界的知识,积极拓展信息渠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知识网络。如与国家信息中心、卫生部等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用户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与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建立了稳定的知识网络、与清华校友形成了稳定的校友关系网络等,同时,紫光集团积极吸纳国内新兴企业和国际大公司的战略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对知识资产的管理。知识资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因此加强对知识资产的管理、促进企业知识资产最大限度地增值,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紫光集团在知识资产管理方面独具特色:

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掌握知识的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清华紫光集团以清华大学雄厚的人力资源为依托,创造宽松的企业环境,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首先,紫光创造了适合人才发展的企业文化,为人才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其次,实施人才工程,培育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第三,完善企业分配机制,全方位激励人才,如清华紫光时代计算机发展有限公司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股份制改造,集团总部拥有公司70%的股份,其余30%由员工持股,为团结和激励员工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的流动和共享。为激励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紫光集团每周召开一次核心组会议,各部门经理相互交流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并与其他部门的经理进行知识和信息的沟通。同时,为了使企业员工都能享有企业知识资源,紫光现有许多子公司都已实现子公司内部资源共享,紫光集团总部也正在进行局域网络的筹建。

3.三正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三正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是一个只有十几人的家庭是贸易企业,生产的产品是高分子分散剂,有3项专利技术,以及5项以上的技术机密,可以说是一家技术密集型企业。创立人曾经是一所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因为这个原因,可以动用原来执教大学科研实力为其公司的R&D部。三正的生产完全是外包的,为其生产原料的工厂分布在浙江、江苏、湖南一带。由于存在着技术机密,各个工厂只生产某种原料,最后合成,彼此间是非透明的。每个月的营业额虽然只有十几万人民币但是如果算上人均的话应当是相当不错的效益了。

由于公司的规模比较小,所以公司内部的信息传递比较方便,关键就是公司和外部的信息传递。这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公司和学校(公司的科研基地);第二个层面是公司和工厂;第三个方面是公司和市场。由于公司从规模上来说比较小,因此三正公司可以轻易的通过总部核心人员的管理来维持这样的信息传递。在三正的客户管理过程中,以往都是通过纸版的形式保存的。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多,发现从这么多客户中调出某一个客户的资料已经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为此购买了一套客户管理软件,对客户进行管理。对于一个刚刚起步的民营企业来说这就是其知识管理的起步。

三、结论及展望

随着知识经济的时代来临,旧有的规章制度、逻辑概念已经不能再让企业维持原有的竞争优势,必须导入新的思维,新的想法,才能在这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而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中,我们应以“人”为本,“人”必须不断学习才能获取专业的知识,有了专业的知识则可以发展出良好的策略,良好的策略则是企业成功的重要关键。环环相扣的人才、学习、知识、策略,在十倍速变化的数字化企业中,缺一不可。在强调以知识与策略即将成为企业竞争核心的数字时代中,企业内部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数字时代下必然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王众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J].中外管理导报,2002.07

[2]金业阳:知识管理与网络环境[J].情报科学,2002.08

[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01

[4]杨开峰:知识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9

[5]侯贵松:知识管理与创新[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05

[6]张庆普李志超: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01

[7]王瑾瑜:智力资本的评估[J].科研管理,2002.09

[8]张苏:西方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J].新经济与新管理,2001.06

[9]Ikujro Nonkaka,Himoataka Takeuehi.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y[J]. Olaond Univereing,199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知识型员工管理的方法研究 下一篇:招标采购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