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与产业变局

时间:2022-09-14 04:31:49

经济转型与产业变局

如果说2D09年是新世纪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则是最复杂的一年,保持经济较快稳定增长是今年最重要的任务。

当前,中国经济虽然向好,但仍然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是未来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业态带来新经济增长点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十一五”期间,尽管遭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仍保持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综合国力。预计“十一五”中国GDP增幅将达10%,超过预期9.6%的年均增速。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30万亿元,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将超过35万亿元,经济总量超过日本。

然而,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这些挑战包括经济增长迅速,但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特征依然显著;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但这一优势在逐步削弱;增长动力有所增强,但体制和机制创新活力尚待释放;自主创新取得进展,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不足,服务业增长速度加快,但发展仍滞后。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治理任务依然艰巨等。虽然中国自主创新取得进展,但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仍然不足。总体来说,中国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满足不了需要。这主要表现在中国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规模上的大国地位不甚相称。中国虽然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在国际市场上叫得响的自主品牌不多。而在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目前,中国研发投入不足,每万人中的研发人员数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归根结底是落实到产业发展上。近年来,全球产业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和新趋势,如服务业国际转移加速,服务外包发展潜力巨大、产业融合日益深入,部分制造企业向服务提供商转型、积极进行组织创新,集群化发展特征明显等。新的趋势对加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服务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创新商业模式,发展新兴业态就是一个很值得借鉴的新趋势。服务业和新技术产生的新兴服务业态是新经济增长点,产生了一些市场潜力大的新兴服务业态,如软件外包、互联网信息服务、通信增值服务,动漫、文化创意等,以及随着产业链的重组和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分化,以科技管理为支撑独立出来的如研发服务、工业设计、时尚调查等。

产业集群化发展特征如今也愈发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产型服务业积极进行组织创新,在产业集群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提升了市场竞争能力。软件产业是创新性很强的产业,软件人员之间的沟通很重要,这使得软件产业集中在某一个特定的地区,集群效应明显。可以从印度软件产业集中发展明显看到这一点。从1991年开始,印度开始建设软件园区,并取得巨大的成功。目前园区内的企业成为印度软件产业的中流砥柱,80%的出口来自于这些产业。以软件产业为例,新型业态能够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期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要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大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中高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推动集群化发展。

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大力度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十二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建设有利于创新环境的部署落实到各项政策之中,实现经济增长从依靠要素消耗到靠技术支撑进行转变。

而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也要受到足够的重视。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和逻辑结果,是突破经济运行高消耗、低产出这一旧格局的必然途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要力争形成工业与服务业“双拉动”的增长格局,以及工业与服务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发展格局;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环节,实质性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传统产业调整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竞争力;谋划经济的合理布局,将推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有序梯度转移作为维护好既有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以广东为例,作为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努力,已经稳居全国第一大省的位置,经济总量、实力、人民生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广东率先采取措施,也赢得了先机。从广东当前的经济结构来看,工业企业众多,因此应大力发展生产业。

应对矛盾与风险

2010年的增长态势和动力格局将好于去年,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风险。

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内需、保增长的同时,需要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密切观察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新趋势,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要把更多的空间和精力放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的调整上,将短期经济刺激与中长期结构优化升级目标相结合。要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要加快推进关键领域改革,切实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危机中潜藏的机遇,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防范和化解短期与中长期潜在风险,进一步降低发展的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推动节能减排,在提高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上取得显著进展,实现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篇:“交锋”落后产能 下一篇:潜在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