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文化科技 搭建交易平台

时间:2022-09-14 02:30:05

融合文化科技 搭建交易平台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达·芬奇曾经说过:“艺术借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飞。”文化与科技从来就不是势不两立的死对头,而应是一对如影随形的孪生兄弟,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和发展模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在文博会这一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盛会中,我们体验到的不仅是被“科技”扮靓的展区,更是科技与文化的交融对于整个文化产业的深远影响。

为文化插上“技术”的翅膀

每一场展会下来,文化与科技的美妙结合都会给不少观众留下绝佳的观展感受: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LED显示、数字三维虚拟展示等诸多高新技术的应用,明显提升了各类展项的表现形式和感染力;增强现实功能、3D、4D等技术则在拓展丰富的互动项目同时,激发了更多观众的参与热情;电脑特技等数字技术在电影、视频制作中的应用,则是大大丰富了人们对视频产品的感受和体验,同时也为影视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生活中,像这样的数字化技术、新型显示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广泛应用比比皆是,不仅大大丰富了各类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更是增强了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的发展活力。

专家表示,科技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作用是多层次的,科技创新能够引领、支撑文化创新。一方面,没有科技支撑,很多文化创作只能是镜花水月,难以形成能够走向市场的文化创意产品。比如电影《阿凡达》十年磨一剑就是最好的例证。另一方面,一些高端的文化创意业态,直接就是由科技推动的,科技不断在拓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外延。比如动漫、网游、数字出版等,代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的形成,文化只是一种资源基础,科技恰恰为这种业态的兴起提供了原动力。

科技推动文化生产力

《阿凡达》推出即成为全球第一部票房突破20亿美元的电影,并同时获得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9项提名。这部电影吸引影迷的恐怕不仅仅是故事,更重要的是前所未有的3D视觉盛宴。我们知道,将文化这样一种无形的东西,注入到有形的科技产品之中,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叠加效应。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认识科技的潜力和边界,如何主动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文化产品、服务和业态的创新以及产业的升级,是文化产业面临的新一轮挑战和机遇。

具体来讲,文化科技融合,需要组织文化领域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转化应用,那么科技的进步如何才能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呢?这里头,金融贸易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普遍认为,加强文化产业支撑技术认定内容,搭建文化科技融合研发交易平台,营造良好环境,是推动文创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据本届北京文博会主办人员介绍,这一次展会将“全面展现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最新成果;突出呈现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文化经济相互渗透所造就的产业新面貌;大力促进文化贸易和投资合作;更大范围吸引大众参与,拓展文化消费市场;全方位多渠道展开国际文化交流,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

作为一个容易流于虚幻的概念,“文化”能融合科技变得更加可触可感,从而吸纳到应有的资源发挥软创新能力,发挥文化产业的巨大效应。其实早在文化产业发达的美欧日等国家与地区,许多金融机构都担当了这一重任。例如,摩根士丹利不仅拥有针对文化传媒公司的资金运作,还专门为他们设置了娱乐顾问,这些顾问对于电影、新技术行业了如指掌,以保证文化产品拥有最时兴的流行元素和广泛的市场效应。

文化交易不是昙花一现

在第七届文博会提出“文化融合科技,创新引领转型”主题后,本届文博会推出“促进文化贸易,加快经济升级”这一全新主题,可以说巧妙传承解释了文化与科技、金融这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本届展会中,将有千余个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多个产业融合发展、前景广阔的项目面向全球寻求合作交易。

例如,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在展馆进行版权宣传的同时,还将重点推出签约互动:既有六场签约仪式的成果展示,又有小微型文创企业版权金融服务现场签约和图书、影视动漫、演出等现场版权交易与签约,更有国内首个版权“黑匣子”——智慧保险箱的推介与现场登记。

尚8文化集团也将以“融合创新、协同共享、助推产业发展”的理念展示孵化投资成功的多个项目,从艺术、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新媒体等领域为中国的创意人才创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国际化的产业孵化服务,扶持青年创意力量,聚集行业精英人才、助推行业发展。

历经八年,北京文博会影响不断扩大,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已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国家级国际交流合作的标志性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前七届文博会仅会上签约总额达3654亿元人民币。在这场繁盛的交易背后,我们希望,承载科学技术的文化项目、文化产品不会只是华丽的报表,也不会只是昙花一现。

上一篇:2100万平方公里 下一篇:阿仕顿:“自然从容”的全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