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名言 母亲的故事

时间:2022-09-14 02:05:20

母亲的名言 母亲的故事

一生僻居乡村的母亲,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她说过的许多“名言”,成为我一生的座右铭。

“嘴是个‘过道’,吃也过了,不吃也过了”

在我家乡,“过道”指的是门厅,要进入堂屋,须先经过过道和院子。按母亲的世界观,用来吃饭的嘴和用来走人的过道,作用是一样的。是否走过人,对过道来说并不重要;是否吃过好东西,对嘴也不重要,日子一样地过,所以“吃也过了,不吃也过了”。

有了这样的生活信念,母亲对吃也就看得很淡。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总是在我们快要吃完的时候才得闲坐下来,吃的自然是剩饭。在那些吃不饱饭的年代里,要让一家10口人吃上饭是件很难的事。记得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就将花生外壳磨碎,与少许地瓜面搀和在一起烙成煎饼,将榆树叶、槐树花、山野菜拌少许豆面,或蒸或煮做成菜吃。有时,母亲要低声下气地到有余粮的人家,借一点儿发了霉的地瓜干做成窝头。在这种窘境中,母亲吃的“剩饭”究竟有多少,我现在都不敢想像。在我们为吃不饱而哭闹的时候,母亲常常红着眼圈安慰我们:“孩子,忍一忍吧。嘴是个过道,吃也过了,不吃也过了。”半懂不懂地,我们在母亲的劝慰下熬过了那些艰难的日子。

当囤里有了余粮,菜里有了猪肉,母亲依然保持节俭的习惯,吃剩的饭菜,她热了一顿又一顿,直到吃完。别人送给她的稀罕东西,她总是一份一份分清:儿子闺女,孙子外甥,人人有份儿,只给自己留下一点点儿,算是尝了鲜。有两件事让我想起来就心酸,至今梗在心里挥之不去。在我大学毕业成家之后,有一次回家,给母亲买了一串香蕉,她为了让我的姐妹们“尝鲜”,竟然把香蕉挂在墙后阴凉处,直到变黑烂掉,她也没吃一根。还有一次,为给母亲过生日,我特意买了鲜奶蛋糕。母亲嫌蛋糕黏糊糊的,决定晒干后跟孩子们一起分享,没想到她养的鸡捷足先登:蛋糕盒被踩翻,蛋糕掉在了地上,群鸡蜂拥而上。母亲的愿望顿时灰飞烟灭。

我渐渐辨清了海参鱿鱼,因贪图口腹之欲而吃圆了肚皮,开始费心思琢磨减肥。这时,回味母亲的所言所行,我油然生出敬意和愧疚。

“难为自己,别难为人家”

在村里,母亲被称为“大善人”。她从没跟人吵过嘴,红过脸,总是尽自己所能去帮助别人。在看大了孙子孙女后,母亲主动帮邻居带孩子,让年轻的邻居农忙时无后顾之忧;在送走了自己的老伴之后,她坚决一个人过,并开始照顾一个比她低几辈的残疾老人;她抽空给村里几个老姐妹钉盖锅的盖垫,农忙时帮邻居剥玉米、摘花生,有时忙到深夜。那时母亲已年过70,患有股骨头坏死症,走路需拄着拐杖。

有一次,母亲去田里割草归来,正靠在一个菜园边休息。这时,一个放牛的村民看到牛把头伸向菜园,便生气地把放牛棍掷向牛,不料,棍子从结实的牛肚子上弹起,不偏不倚打在母亲的右眼上,立马红肿起来。放牛的村民吓呆了,禁不住发出一声长叹:“完了!完了!天哪,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呀!”母亲没说一句谴责的话,安慰了他几句,便捂着那只疼痛的眼睛,磕磕绊绊奔卫生室打消炎针去了。过了几天,那村民打听到没出大事,才买了1斤白糖、1斤点心前来探望。母亲好言劝慰,那村民再没为母亲花一分钱(包括医药费)。回家后我气愤难平,决心凭着自己对法律的一知半解讨个公道。因为母亲的外伤落下见风流泪的后遗症,不久又患上白内障。看我愤愤不平的样子,母亲先是一声叹息,然后半是哀求半是告诫地说:“孩子,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就别折腾了。你不知道,那家人多么可怜,穷得像王窑一样,儿子快30了还没找上媳妇。我都没敢跟你哥说,怕你哥知道了生气。唉,难为自己,也别难为人家。”看着母亲受伤的眼睛,听着母亲意味深长的话,我无言以对,更无可奈何。

白内障越来越严重,在使用偏方无效的情况下,经我一再动员,母亲决定到医院做手术。手术整整进行了两个小时,我想像不出驼背的母亲是怎样平躺在手术台上熬过来的。看到母亲痛苦的神情,听到一向坚强的母亲发出的,我的心一阵阵悸痛。我暗暗祈祷,但愿母亲从此重见光明。

3个月后,我回家探望,实指望她浑浊的眼睛变得清亮,哪曾想母亲的白内障很快便复发,另一只眼睛也生出白内障。看着几近失明的母亲,我又心酸又气愤,决心到医院为母亲讨个说法。母亲再一次息事宁人:“孩子,咱钱也花了,罪也受了,就别再找麻烦了。人家医生也不容易,她还不盼着咱好呀!哎,难为自己,也别难为人家了。”母亲善良如此,宽容如此,我还能说什么?我只有心痛,只有后悔。

“老伴呀,再不好也比个狗强”

年轻时,父亲作为支前的民工,为淮海战役的将士推车送粮,为修水库整年累月地忙碌,并因饥寒落下咳嗽的病根。那时,母亲被奶奶支使得团团转,从来没有一丝清闲。奶奶去世后,父亲管家,对母亲和我们一向疾言厉色,搞得全家人都怕他。记得父亲有一次竟打了母亲,是母亲正在烙煎饼的时候。为什么打,我们不知道,只是远远地躲着偷看,只见母亲一边擦眼泪,一边干着手里的活。事过之后,母亲一如既往地侍奉父亲,隔几天就给他煎只咸咸的鸡蛋,烫一壶廉价的散酒,让他祛寒解乏。

父亲去世前两年,因为咳嗽得厉害,已不能下地干活,于是天天坐在炕头上,指挥着全家人干这干那,稍不如意还一边咳一边训斥。我们已经长大,看他再也无力打人了,反抗的情绪与日俱增,有时公然顶撞,有时故意跟他拧着来。只有母亲,依旧一言不发,努力按父亲的意愿做事。

父亲去世后的晚上,我们晚辈都在那里守灵。在断断续续地哭了一番之后,为打发清冷的长夜,我们不知不觉地议论起父亲一生的是是非非。一直低咽的母亲,突然提高了哭声,嚎出了让我震惊且终生都难忘的几句话:“老伴呀,你再不好,也比个狗强。你走了,白天夜里我跟谁说个话呀!”

母亲的几句话,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她总是顺从父亲的原因。她比我们更理解人生的短暂,更懂得所谓的老伴就是精神依靠呀!

母亲的这几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我的观念和生活,使我更加珍惜夫妻间的感情,重视彼此间的交流。当我看到有的夫妻打架离婚,或者听到有的子女武断地阻止孤身父母再婚的时候,我真想给他们讲讲母亲的名言,还有母亲的故事。

上一篇:午夜天使 情动古城 下一篇:走马观花欧洲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