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异化行为简论

时间:2022-09-14 01:56:57

运动员异化行为简论

摘 要:从竞技行为的异化和个人发展的异化两个方面分析了运动员的异化行为表现;认为运动员异化行为的产生既有竞技运动自身特征的成因,也有竞技运动的社会环境成因;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克服运动员异化行为产生的对策:1)树立以人为本的竞技观;2)维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3)对竞技商业化加以必要控制;4)淡化“金牌至上”意识。

关键词:运动员;行为;异化;商品经济;物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10-1307―03

百年来,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竞技运动在世界范围获得了迅速发展,成为最具有影响力的世界性文化运动。然而,竞技运动在满足参与者和社会需要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异化现象。如政治干预、组织者的权力腐败、运动员滥用兴奋剂、赛场斗殴、黑哨、等等。所有这些竞技运动中的丑恶现象,不但违背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而且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运动员是竞技运动的主体,也是奥林匹克精神的载体和实践者,因此,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与探索运动员异化行为的表现、成因以及克服对策,对于维护竞技运动的健康发展,加强对运动员的培养和教育,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和谐发展,更好地发挥竞技运动的各项功能,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1 关于异化的概念

异化概念是近代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异化”(Alien―ation)一词源于拉丁语Alienatio,意为疏远、脱离、转让、他者化。后来异化作为科学术语一般有两种用法:1)作为普通的、一般的科学术语,异化是指一物向他物的变化,就是事物自己向异己物的变化,也就是事物自身向异于自身的他物的变化。黑格尔用来构建其哲学体系的“异化”概念和费尔巴哈揭示基督教本质的核心概念“异化”都是此意。2)作为特殊的、具体的科学术语的“异化”,即作为人道主义思想体系基本概念的“异化”,主要是指人的命运不由自身主宰,而受外界力量、他人命运、他人运气或一定制度等的支配时所产生的感受。异化是人的不自由、受奴役、被强制的行为。马克思在劳动异化理论中所使用的异化概念就属于此范畴。

美国对异化所下的定义是:“异化这个术语在日常生活、科学和哲学中具有多种不同涵义。其中大部分涵义都可以看成是由词义学和语源学所提出来的一种广泛涵义的修正;就此种涵义来说,异化就是一种活动或活动结果。某物或某人由于这种活动结果变得同某物或某人疏远了。”前苏联《哲学百科全书》中写到:“异化是反映人的活动及其结果客观地转化为统治人本身且与人敌对的独立力量的哲学社会学范畴,以及与此相联系,人由社会过程的积极主体变为客体。”

我国著名学者王若水认为:“主体由于自身矛盾的发展而产生自己的对立面,产生客体,而这个客体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已的力量而凌驾于主体之上,转过来束缚主体,压制主体,这就是‘异化’”。

2 运动员异化行为分析

2.1竞技行为的异化 运动员的竞技行为的异化主要表现在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几个方面。

行为动机的异化。“竞技运动在其发展历程中,经历了由非功利到功利的转变。早期形态的竞技运动没有明显的功利性目的,其非功利目的可以看成是对生命本体意义的了解。竞技运动仅作为诠释生命的符号而存在,仅具有抽象价值。”作为早期竞技运动的参与者也少有功利性动机,身心娱悦的体验和陶醉是人们参与运动和比赛的目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本属于游戏活动的竞技运动逐步融入社会,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发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现代竞技运动已不再单纯是世俗民众的“玩具”,而逐步演变成为满足特定社会需要的“工具”。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运动员参与竞技运动也已不再单纯是出于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通过从事阶段性的竞技运动,以图获得较丰厚的物质报酬,成为一些运动员的从业动机。

行为方式手段的异化。运动训练和比赛是运动员的主要行为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的行为异化主要表现在:1)行为主体的客体化。运动员本来是训练过程的主体,但在训练中却越来越客体化,成为纵被控制的对象。2)训练方式非人性化。为了提高比赛成绩,一些教练操纵运动员采用野蛮训练方式,不顾运动员生理和心理负荷能力,盲目进行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导致运动员经常发生运动伤病,有的甚至致残。3)兴奋剂使用普遍化。4)运动竞赛科技化。现代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运动竞技领域渗透。从运动选材、训练负荷控制、运动技术改进、身体恢复,到运动服装、运动器材装备等,都在尽可能地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

行为结果的异化。竞技源于游戏,现代竞技运动尽管进行了精美的文化包装,但它的内核仍然不失游戏的本质。游戏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乐此不疲地投身其中,是与参加者能够体验到运动欣、愉悦感直接相关联的。但是,随着竞技运动的职业化、商业化和政治操纵,竞技运动参与者的行动结果却发生了蜕变,运动的欣、愉悦感已被沉重的功利心所取代。在“胜者为王,败者寇”的社会心态的重压下,运动员被比赛成绩所主宰。

2.2 运动员个人发展的异化 从运动员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运动员最为严重的异化行为是其片面发展的异化。

由于竞技运动特有的政治功能和过度的商业化、职业化,运动员的个人发展却呈现出片面发展的异化态势,主要表现在:

1)运动员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体育运动的本质功能是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然而,当今的竞技运动对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并没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长期的大运动量训练、机体的超极限负荷、激烈的身体对抗、巨大的心理压力等等,造成了运动员普遍存在运动伤病。可以说,当今运动能力极限的每一次突破和竞技成绩的每一次刷新,无不伴随着大批运动员机体健康的伤害。

竞技运动从古至今就因损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不断受到批判。古希腊的良识派早就对此大加挞伐。柏拉图也认为竞技运动“是在损害健康”。上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们也因竞技运动造成了运动员的身心伤害而对其进行了抨击,认为运动成绩多数都与政治和经济密切相关,并成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商业主义的手段。由于竞技运动自身的特殊性发展,使得人们在参加竞技运动时常常处于各种各样的紧张状态和困境之中,破坏了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

2)运动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竞技运动发展到今天,运动员要想在世界大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进行早期专门化训练,这一竞技运动规律,使得青少年运动员不能像同龄人一样接受正规的基础教育,从而导致文化知识缺乏,这就给他们将来退役后的个人发展带来了潜在危机。

3)运动员再就业困难。当今社会,竞技运动已发展成为一种特殊职业,而对从事这一职业的每一位运动员来说它都是短暂的,不论业绩如何都将退出竞技赛场去寻求新的职业

道路。由于早期专业化训练而造成的文化知识的欠缺,使得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已变得越来越困难。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人类的发展是一个扩大人们做出选择的过程,选择是个无止境的过程,它随时间而变化。但是,在任何时候,长寿和健康的生活;获得知识;享有维持一定生活水平所需的资源这三个选择是不可缺少的。按照这个基本要求,运动员的个人发展确实存在异化的危险。

3 运动员异化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对于运动员异化行为产生的原因,中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认识。本文将导致运动员异化行为产生的原因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3.1 竞技运动自身特征的成因 竞争性是竞技运动的基本特征。没有竞争也就没有竞技运动。有竞争必然会有胜负,自然也会有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运动员在竞争失利后所产生的失意和不快,是人的正常的情绪情感变化。竞技运动的竞争性之所以会导致一些运动员产生劣等感、败北感,并非是竞技运动中的竞争性所致,其真正原因则是来自“金牌至上”的观念和与之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这种观念和机制才是导致运动员比赛失利后产生严重挫折感的直接原因。只要这种观念和机制存在,运动员就自然会把比赛成绩看得很重,对比赛可能出现的结果忧心忡忡,心理承受着沉重的压力,比赛一旦失利,消极情感自然会出现,尤其是重要比赛失利所带来的痛苦体验更为强烈,这种失败的阴影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终身。

另外,由于竞技运动日益职业化、商业化和国家政治需要的强化,致使现代竞技运动的比赛对抗越来越激烈。一些运动项目的技术的发展仍在向着高、难、险攀升,高、难、险成为比赛制胜的关键要素。比赛的激烈对抗和技术的难险度,给观众带来莫大的精神享受和刺激,然而,却造成了运动员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危害。因此,一些学者认为竞技运动的危险性是导致运动员产生自我异化感的重要原因。

3.2 竞技运动的社会环境成因 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概述为三大历史阶段,即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目前,全球范围的经济发展处在第二阶段,即商品经济阶段。商品经济的特点在于它直接以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为基础和内容,建立起人们之间的真正的社会关系。“商品产生以交换价值和利润为追逐对象,它力图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都转移到商品的轨道上来,使社会关系普遍地商品化。在这个社会中,一切人都依赖商品(经济)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商品经济社会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一个生产物质财富、消费物质财富、追求物质财富、物质财富决定一切的时代。商品经济对人的影响就是“人的物化”。商品经济,一方面要刺激引发人们对使用价值的无限需求和消费,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自然、社会、人各种要素的使用价值。人的能力、人的价值都要通过物来表现。商品经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商品经济时代是奠定社会和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的历史时期。只有经过这个物的时代,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类的全面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纪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商品经济在推动人类利会发展过程中,其局限性和各种弊端也显而易见,它把人们丰富的社会关系简化为商品交换关系、金钱关系、功利关系。把物置于人之上,见物不见人。物对人的统治导致了主客体的倒置、目的与手段的倒置。

对于社会和个体而言,构成竞技运动的多种要素不但具有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具有商品交换价值。这其中也包括竞技运动的主体――运动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运动成绩都成为能够进入市场交易的砝码。在这样一个物质利益至上的时代,运动员从事竞技运动已不再是为了体验运动的快乐和完善自我,而是把从事竞技运动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手段。当金钱至上的思想冲破道德约束时,一些运动员就可能为了攫取运动成绩而不择手段。

由此可见,竞技运动的商品化是运动员异化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而商品经济和物化时代的弊端,则是引发运动员异化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此外,狭隘的民族主义种特殊时期的国家政治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竞技运动的非本质化。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尊心,给运动员参赛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加剧了运动员的异化情感体验。

虽然竞技运动的职业化、商业化是导致运动员异化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但是,我们不能为此而完全否定竞技运动的职业化和商业化。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历程来看,正是由于在上个世纪下半叶奥运会不再拒绝商业支持,才有了发展七的重大转机。目前,竞技运动已成为受到各国政府、商业财团普遍重视开发的一项文化产业。正是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高低直接与市场效益挂钩、竞赛成绩与物质利益挂钩的激励机制,激发了广大运动员刻苦训练的积极性。毋庸置疑,资金的注入和商业的运作大大加速了竞技运动的繁荣和发展。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在复兴奥运会时就已表明,奥林匹克运动本质上是一项教育和文化运动,他坚决反对奥林匹克运动与商业活动有涉。按照奥林匹克运动初创时期的发展理念,目前奥林四克运动的职业化、商业化无疑是一种异化。但是,并非异化都是倒退的异己力量。如果这种改革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竞技运动的良性发展,维护了社会的和平与进步,这种异化就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4 对运动员异化行为的克服

竞技运动的异化和运动员的异化现象是需要我们长期面对的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就任异化现象蔓延开来而无能为力吗?当然不是,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消除异化现象,但我们可以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将运动员的异化行为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将可能导致运动电异化行为产生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减少到最低限度,加强运动员的全面教育和培养,积极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和谐发展。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4.1 树立以人为本的竞技观 竞技运动的发展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要把是否有利于运动员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竞技运动发展的一项重要标准。

4.2 维护运动员的合法权益 国家应尽快制定《运动员法》,明确运动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建立和完善运动员医疗伤残保险制度,建立运动员医疗伤残保险体系,参照相应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提高运动员伤残赔付标准。使运动员人身安全权利得到应有的保护。

4.3 对竞技商业化加以必要控制 商业化对竞技运动就像一把双刃剑,它促进了竞技运动的高速发展,却也造成了竞技运动的异化,给竞技运动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危险。因此,国际体育组织中的有识之士早就提出警告,必须有效地控制商业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全面侵入,防止竞技运动完全被商家所控制。

4.4淡化“金牌至上”意识 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成为一些国家体育的最高目标和公众精神诉求。在一个金牌价值被无限放大的社会氛围中,金牌获得者成为社会的宠儿,而失败者则成为社会的弃儿。这种巨大的反差,给同样付出了沉重代价而没能获得金牌的运动员造成巨大的精神失落感。必须在全社会淡化“金牌至上”的意识,回归竞技运动人本价值,使竞技运动真正为人的自我完善与和谐发展服务。

5 结 论

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条件下,异化现象发生在许多领域。竞技运动虽在世界范围取得较快发展,但也存在严重的异化问题。运动员的竞技行为在其行为动机、行为方式和行为结果方面都存在异化表现。在专业运动员培养体制下,运动员的个人发展也存在严重的异化问题。竞技运动的商品化是产生运动员异化行为的直接原因,而商品经济和物化时代的弊端则是导致运动员异化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竞技的异化和运动员的异化是我们必须长期面对的挑战,需要从体制、管理、教育、宣传等多方面着手,将可能引发运动员异化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减少到最低限度,将运动员的异化行为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从而保障和促进运动员的和谐全面发展。

投稿日期:2005-03-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BTY018)

作者简介:刘一民(1958-),男,山东人,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体育行为研究。

注:“本文中所涉及的注解、表格、公式等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畲族传统体育旅游资源分析 下一篇:信息技术运用于体操理论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