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权运动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时间:2022-09-13 11:56:40

西方女权运动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摘 要:女权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带来了女性境遇的明显改善。然而,女权主义者在为女性的自由而奋斗所取得进步的同时,也陷入了与女权运动相伴而生的种种困境。马克思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指出了摆脱女权运动困境达到女性解放的现实路径,即人类解放视域下男女联合解放的思想。

关键词:女权运动;女性解放;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7-0098-03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女性问题已成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在女权主义实践的推动下,两性平等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令人忧虑的是,西方女权主义者在为女性解放奋斗的同时,也陷入了与女权运动相伴而生的种种困境。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语境下对西方女权运动的困境做些解读。

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发展的困境

女权主义运动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两百年,发展奋斗阶段也各不相同,每个发展阶段的价值追求目标也不一样。女权主义运动初始发展阶段是勇敢地挑战始终对奴性发展造成压迫的庞大的社会无形系统,在政治经济文化、医疗教育等各个社会范畴促使女性拥有与男性地位相等的就业权利、参加选举的权利、接受教育的权利等是最终的目的。信奉女权主义的人将女性与男性放在同一位置上,并且拥有相同的理性,自然而然与男性享有相同的权利。经过信奉女权主义的人的不懈奋斗,在法律上女性终于获得了同等的权利,可是女性自己的社会地位始终没有获得提高,更没在现实意义上获得男女平等的真正解放。

女权运动初始阶段的失败并没有导致女权运动的窒息,相反,觉醒的女权运动者转变进攻对象,发起了向男性的进攻。她们认为,阻碍女性发展的惟一天敌就是与自己对立的男性。成为女权主义者批判对象是男性自身以及将男性作为重心的父权社会制度。女权主义者中的激进代表将男性自以为优越的面纱成功撕开,严厉批判了男性本位所产生的文化创伤。她们始终认为,在本质上男性与女性文化是存在差别的,但女性文化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源。

伴随着文化多元理论与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和冲击,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的显著特征是强调文化的多样性,反对宏观叙事,尊重个性差异。后现代女权主义者对于宏观角度上的性别、种族以及阶级等相关概念的分析非常反对,认为对这些概念产生的分类太笼统,不能充分体现尊重差异。每一种内部类别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无法很好地应用这些原则分类。如此一来,女性与父权等相关概念都解构了。后现代主义的女权运动体现出极大的颠覆特点,颠覆的对象不仅仅是男权秩序,同时还有之前女权主义理论赖以生存的基础。后现代女权主义观点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引起了女权主义内部理论的激烈批判,当女性逐渐成为了主体权利时,在普通人性中就剥夺了女性个体享有的权利。就像是女权运动者所说,正当女性中的很多人逐渐打破始终被动保持的沉默,在历史上作为主体而并非客体组织行动时,在这个关键时刻,主体自身概念怎么出现了问题?当始终被作为客体的女性逐渐出现了自我主体意识时,并且想成为现实中的主体时,却否定了女性主体概念,这促使女权主义者感到茫然,取消了女性概念的女权运动将何去何从?

二、西方女权运动发展困境的原因

(一)早期对男性价值标准的奉行

早期女权运动的问题在于以男性价值为尺度指导女性的自我解放。对价值取向进行评判时,要明确解放女性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积极发展女性,还要锁定男性取向这个重要目标。对于社会各个方面实施衡量的重要标准就是男性的价值取向。因此,早期女权运动的首要目标是争取男女平等。

不得不承认,男女平等这一价值理念的提出发挥了关键作用,它强烈反驳了社会传统观念中存在的男性生理差异。发展女权主义的重要里程碑虽然是平权思想,可是在价值取向方面却陷入了自己设计的男性趋同化陷阱之中。对女性进行解放的目标追求不是使女性实际的生活达到男性的水平,变成具有男性化的人,而是促使女性对于设定的男性刻板界限进行突破且积极超越,进一步变成具有鲜明特点的自我女性而存在。

(二)中期对男性价值的绝对批判和背离

女权主义前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挫折使女权主义理论发生了转向,女权主义者开始从前期的争取政治平等转为思考得不到平等的根源及要得到平等的途径,她们对性别之间的差异关系重点突出,对全部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的重点就是性别差异。从平等政治逐渐过渡到差异政治的过程中能够看出强烈肯定女性具有的独特性以及过分贬低男性的存在价值。

乐观派的差异女权主义者这样认为,促成女性发展的重要条件就是性别的天然差异,女性应当积极发扬自身的特点。在生理、价值、道德等各个方面女性都比男性优秀,进一步可以发展为女性文化代替男性文化,作为社会将来文化主导的重要根基。乐观派的女权主义宣扬女性要比男性优越,过度贬低男性的基本观点,从实质上逐渐发展为本质主义,属于父权制思想逻辑的翻版,是翻版的性别歧视。

无论是西方早期的平等女权主义,还是中期差异女权主义,其理论核心都默许了女性主义的价值二元论,其本质是对传统的理性主义价值二元论的支持。解放女性之路基于对立二元思想方式的引导下,实际上对客观存在的、完整真实的女性画面进行了掩盖。

(三)后现代主义完全否定现有女权主义理论

后现代女权主义要想走得更长久一些,它要从基础上对西方文化构成中的对立二元思想进行反对,提倡一种整体思维,提议多元形式的价值理念,突出差异化的政治,将对女性赋予其特有的价值。在关于差异这个问题方面,女权平等主义者对于天然男女的生理差异进行了忽略;而差异女权者则是对正面的女性价值进行充分强调,同时也鲜明凸显了女性在生理方面的体验;后现代女权者对构建本质主义进行了激烈的挑战,始终认为不同意义上的差异具体就是指文化的建设,其产生根源并不是所谓的生理差异。

后现代女权者对于全部的宏大理论知识进行了否定,认为叙事方法在宏大理论知识中体现了客观性、普遍以及性别中立性,而实际情况则是普遍应用男权,对于女性存在完全的忽视理论。重新审视从前社会建立的全部合法法律原理,以便能够构建短暂的、局部的社区理论与实践。继以往所形成的总体理论受到质疑后,划分种族、性别等类别,对于女性、女性本质以及女权主义运动等相关概念的划定都丧失了合法地位,也使原有女权主义运动理论遭遇最为严重的困境。

三、女性解放和男性解放同是人类解放的一体两翼

马克思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奉献了毕生心血,女性解放思想也是其人类解放理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一贯站在全人类解放的理论和实践高度来认识和把握女性解放,阐释了人类解放蕴藏的丰富内涵,在全人类解放的大背景下探寻女性自身解放的现实路径。

因为女性存在形式是人,那么女性发展的历史也势必会成为人的历史内容,所以,女性存在的重要方式的女性解放也就是成为了发展女性的必经之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肯定了傅立叶的论述,对普遍解放进行衡量的天然尺度就是妇女解放的具体程度。女性的存在价值与地位是对一个民族传统文明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人类解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女性解放。同时,马克思多次说明人并不是抽象意义上的社会人,由男性与女性共同组成了人的具体现实的人类实体。马克思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论述,指出了男女之间的两性关系是一种非常显著的现实,体现出在任何一种程度上人的本质成为自然。通过这样存在的一种关系性质可以准确判断人自身的文化整体修养,在任何时候人都会理解自己,理解成为社会存在的人、物。

女性解放当然重要,但男性也需要解放吗?对女性进行解放出现了较低的程度,这就表示男性并没有从根本上获取解放。也可以认为,男性存在的真正意义并不仅仅表现出对人的解放。男性在肆意收获并且享受荣耀的时候,肩负着大量的重担,在社会中担当了较多的角色,历史与社会现实对男性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女性的解放应该寻求获得男性的支持和帮助,而不能错误地把男人作为自己解放的障碍。同时,男性也应该帮助女性为其解放而积极努力,没有女性的解放,也就同时没有男性的真正解放。马克思曾经在给路德维希・库格曼的信中提到,德国伟大的妇女解放运动您的夫人参加了吗?我始终认为,德国妇女应该促使自己的丈夫努力为自己获得解放而进行斗争。之后便养成了男性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支持与帮助的优良传统。对于解放女性的理解并不只是男女两性互相交换位置,更不能认为是女性对男性实施的一系列带有报仇特点的行动。只有积极并且主动的对女性实行解放,男性在发展自身的整个过程中,历史较多负重的局面才会有实质的改变。

四、西方女性解放之现实路径:联合之路

马克思在扬弃了西方文化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思维,提出了男女解放的“联合”之路。哲学近代认识理论主导的模式属于二分主客的思维方式,哲学家们也都认为这是关键问题,尽量在哲学史上主动消除二分主客思维模式已经不是新鲜案例。而马克思以实践观为指导,扬弃了客观与主观、男与女、公与私、理性和感性等一系列对立概念,最终的要求是对每个个体实现人的自由进一步全面进行发展,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现存情况消除的现实行动,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形成一个整体的人,充分体现自身的全方位特质。女性解放的终极目标即在于此。

马克思将实践作为重要基础,为女性解放运动指明一条科学合理的道路,人文关怀下越过性别限制的联合思想。女男联合必将带来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解放。联合思想并不是对性别差异全部实行抹杀,女性身为女性,与男性的特点不同。马克思对于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马克思还在工人阶级中建议建立妇女支部,从组织上保证女性地位。马克思从实践中确立了当时女性解放实际情况迫切需要解决的内容:保障女性权利与保护女性劳动。联合思想就是共同解放发展良性的正确指导思想,其价值取向既不是趋同男性的价值标准,更不是对男性价值的反对,而是摒弃男性传统的价值标准,充分尊重女性具有的特殊本质。

女性没有解放在本质上不是男性造成的。男女同在一片蓝天下,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类。女性解放问题的本质是人类解放问题,女性只有在人类解放的大背景下,和男性联合起来为人类解放共同奋斗,才能获得自身的解放。因此,女权主义运动对女性解放的追求是一个历史性过程,其形成条件也具备各个方面。女性的自我解放是目的追求、考验过程和整体社会系统发展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72.

〔2〕〔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10,33.

〔3〕〔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80、85.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70.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7.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583.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

上一篇:概述中国家族法中的继承 下一篇:浅析泰中文化的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