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氏定氮法消化实验方法的改进

时间:2022-09-13 11:31:36

【前言】凯氏定氮法消化实验方法的改进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2 试剂与材料 AR硫酸(密度为1.84g/ml),混合催化剂(CuSO4・5H2O, 无水硫酸纳),过氧化氢(30%),氢氧化钠(40%),盐酸,四硼酸钠,硼酸(2%),甲基红,溴甲酚绿,95%乙醇,消化管,玻璃珠,小漏斗,50ml酸式滴定管,100ml容量瓶,20ml大肚移液管,250ml三角...

凯氏定氮法消化实验方法的改进

摘 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测粗蛋白质(CP)的传统方法是先消化粗蛋白质,在消化粗蛋白质时,耗费时间极长,容易引起烧干消化管,而使实验失败。本人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提出新的技术改进方法,这种新的实验方法大大缩短了消化时间,通过实验结果比较,本方法实验效果好,时间快,实验成功率高。

关键词:实验教学;粗蛋白质;消化管

1 实验材料与试剂

1.1主要仪器

分析天平(0.0001g),KDN-20消化炉,半微量凯氏蒸馏装置。

1.2 试剂与材料

AR硫酸(密度为1.84g/ml),混合催化剂(CuSO4・5H2O, 无水硫酸纳),过氧化氢(30%),氢氧化钠(40%),盐酸,四硼酸钠,硼酸(2%),甲基红,溴甲酚绿,95%乙醇,消化管,玻璃珠,小漏斗,50ml酸式滴定管,100ml容量瓶,20ml大肚移液管,250ml三角瓶。样品为市售猪肉,火腿肠,蛋糕,面包,桃酥。

2 实验分组

将粗蛋白质消化实验方法分成四组:第一组,按凯氏定氮法的常规消化实验进行消化。第二组,加样品与试剂同第一组,再加入AR过氧化氢(30%)5ml,立刻放入消化炉开始消化。第三组,加样品与试剂同第一组,消化管上盖玻璃小漏斗放置过夜(14h)再放入消化炉开始消化。第四组,加样品与试剂同第一组,消化管上盖玻璃小漏斗放置过夜(14h)再加入AR过氧化氢(30%)5ml,放入消化炉开始消化。

3 测定方法

3.1 传统方法

为国标方法GB5009.5-2003第一法,精密度为10%。适用于各类食品蛋白质的测定:取样品0.5-1g(准确至0.0001g), 放入消化管底部,加入混合催化剂2.5g放入消化管低部,浓硫酸20ml,玻璃珠三枚,上盖玻璃小漏斗,放入消化炉开始消化,将消化炉电压调至120v,过0.5h后再调至250v进行消化,消化好后按常规方法(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

3.2 改进方法

取样品0.5-1g(准确至0.0001g),放入消化管底部,加入混合催化剂2.5g放入消化管低部,浓硫酸20ml,玻璃珠三枚,上盖玻璃小漏斗,放置过夜(14h),再加入过氧化氢5ml,放入消化炉开始消化,将消化炉电压调至120v,过0.5h后再调至250v进行消化,消化好后按常规方法(凯氏定氮法)进行测定。

3.3 测定指标

测定样品蛋白质消化时间:用四种分组方法测定样品在蛋白质消化时所用的时间,测粗蛋白质含量:这四种分组方法在蛋白质消化好后,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蛋白质蒸馏与滴定,计算粗蛋白质含量(系数6.25)。每一种样品消化实验做两个平行样,每个消化平行样做两个平行蒸馏滴定实验。

3.4 测定方法

取5种样品分别用以上四种分组方法分组,测定蛋白质消化时间进行比较,见表1;消化好的样品通过传统的凯氏定氮法进行蒸馏与滴定,并做空白滴定对照,算出各样品粗蛋白质(%)含量,计算用下列公式:

CP=(V1-V2)×c×0.0140×F/m×100

CP:为样品中粗蛋白质的百分含量;

V1:为样品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V2:为式剂空白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C:为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m:为样品的质量(g);F:为氮换算成粗蛋白的系数为6.25;

各样品计算结果见表2。

4 数据处理

经DPS数据处理系统作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法作多重比较。

5 结果与分析

表1 不同方法消化对消化时间的影响 单位:小时(h)

由表1可知,不同试验组蛋白质消化所用的时间不同,第一组最长,第四组最短,第一组平均消化时间为6.08小时,第四组平均消化时间为3.44小时,第四组比第一组消化时间平均缩短2.64小时,差异极显著(p0.05),但与第一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

表2 不同方法测定粗蛋白(CP)含量比较 单位: %

由表2可知,不同试验组用同一种蒸馏与滴定的方法所测定出粗蛋白质的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6 讨论

6.1 综上所述,传统凯氏定氮法测样品中蛋白质时,样品的消化时间很长,平均6.08小时,造成教学实验费时费力且操心,或容易造成消化管烧干或炸裂而使实验失败,本文改进的新方法大大缩短了蛋白质消化的时间,平均为3.44小时,较传统凯氏定氮法消化时间平均缩短了2.64小时,省时省力,使教学实验按时完成。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粗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改进的新方法在教学实验中多次应用,效果较好,试验重复性较好。

6.2 实验新方法中,将实验样品加入浓硫酸和催化剂试剂后过夜再消化,有助于对样品的氧化与分解,在消化之前再加入少量过氧化氢(30%),有助于加快氧化反应。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的还原产物为H2O,过氧化氢在常温可以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和水(缓慢分解),在加热或者加入催化剂(CuSO4・5H2O,Na2SO4)后能加快反应, 2H2O2 被加热后生成2H2O+O2,因此加过氧化氢可加快消化过程。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进的消化实验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在操作步骤上有所改进,缩短了消化时间,又不影响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操作简单易行,经过多个班级教学实验应用,效果较好,易于推广。

参考文献

[1]贺建华.饲料分析与检测[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刘兴友,刁有祥.食品理化检验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3]张丽英.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4]王秉栋.动物性食品卫生理化检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5]王燕.食品检验技术(理化部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6]钱文熙.动物营养与饲养学实践教程[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

[7]李德发,范石军.饲料工业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8]顾君华.饲料分析[M].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90.

[9]中国农业大学.家畜饲养学实验指导[M].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雷红(1966-),女,高级实验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饲料检测与分析。

上一篇:油藏地质建模技术综述 下一篇:石油录井现场安全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