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学教学实践中看教材改革

时间:2022-09-13 10:07:26

从化学教学实践中看教材改革

我国教育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长期被教育贫困所掩盖的教育内部的深层次问题正逐渐暴露,这些教育内部的诸多问题,其根源都集中指向了新时期教育的两大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与落后的教育体制的矛盾,先进的社会发展观与落后的教育体制的矛盾。解决这些矛盾,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而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课程改革是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国家确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在化学教材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实践性,应用社会性

如在九年级化学中,《燃烧及其利用》《化肥、肥料》《化学与生活》等大部分都是应用于身边的事,介绍身边的化学知识,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知识性、使用性,加强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等。

二、把主要的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在很多学科中,像化学、生物、物理等多个学科中,都有体现。其目的在于:其一,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二,改变过于强调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却出现了实际操作的问题,存在不能很好适应新教改的问题。在农村中学一般缺少实验室、实验器材,具有的只能称为放置几个柜子的仪器室,大多数仪器陈旧,不能满足于新课标的使用。而对于多个探究实验是要靠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没有活动场所,这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只能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来达到教学目标,不能够在课堂上较多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习方式不能达到多样化,难以出现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教学过程,还不能够利用新课程改变教师一味传授的权威地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学生与社会、与生活的距离。

在化学教学中还出现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而这些活动不但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需要,更是学生宝贵的生活财富。例如:上海某高校女生在宿舍用电热器烧水时引发了火灾,在灭火、逃生中没有经验而从几层高的楼上跳下,导致身亡。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开展一些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象这样一些重要的安全常识如果介绍给学生,可能就不会出现类似的悲剧。在新教材中体现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这些活动是需要由课本理论实现到实践的转变,因为很多事情光靠理论是不够的,在实践中可能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例如灭火器,课本上介绍了原理,而在真正用的时候,学生很多不会用、不敢用。如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达到实现新课标的目的,也是一线教师在授课中需要探索的。教育是要靠全社会的力量,并不能认为只是学校的事情。

随着新课标全面深入的开展,国家也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加大教育投入,增加资源投入,国家实现了统一配制实验器材。特别是这几年,新实施了“中招实验考试”并计入总分的办法,这对大部分学校为了迎接实验考试,在考前进行实验操作突击性训练,很多老师抓住这次机会把一年中的实验操作器材配齐,以便今后上课用,起到了很大的督促作用。社会在发展,国家在富裕,教育也由“人民教育人民办”实现了“人民教育政府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转变。我国义务教育投资政策的设计和实施总有一天会达到每个学校都有实验室,真正实现新课程的普及,实现国家的教育目的。

在实践中深化改革,从而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建设高素质、高水平的基础教育,这是国富民强的保证,这是社会的发展需要,是人类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上一篇:数学课堂教学的技能 下一篇:初中英语口语分层教学研究